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节选)

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放在优先位置,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现代化。以建设数字天津为方向,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社会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快信息化步伐,取得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到2005年,在信息基础建设、信息资源开发、信息装备制造、信息服务等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一)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利用信息技术,全面改造制造业、农业、商贸、金融、交通、能源、建筑等产业,实现产业升级。“十五”期间基本完成有市场有优势传统行业信息化改造。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技术,提高设计水平;实行生产过程计算机自动控制,发展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应用数控技术改造加工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将信息技术与现代经营管理相结合,应用于企业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全过程。

(二)发展信息制造业,提高信息装备和系统集成能力

建设以移动通信手机及基站为代表的通信产品生产开发基地,以芯片和片式元器件、彩管为代表的集成电路和新型元器件生产开发基地,以华苑软件园、泰达软件园为代表的软件与系统集成基地,以彩色显示器、光盘驱动器、路由器为代表的网络产品与计算机外部设备生产开发基地。加快发展数字化、信息化视听产品,数字机顶盒、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形成规模。鼓励发展软件产业,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媒体教育、金融管理分析、财税应用、网络安全、智能搜索、机器翻译等软件产品,推进软件出口。建设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孵化功能强的软件工程中心,组建集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软件企业集团。

(三) 快信息港建设,完善信息基础设施

建成宽带城域网,扩大出口带宽,构建大型电子信息交换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逐步形成全国性、国际性的网络交换中心和信息集散枢纽。提高政务、财税金融、贸易、教育科研、公共领域、社区、家庭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水平。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各类电信网,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电视传输网,扩大利用互联网,积极促进电信、电视和计算机三网融合。建立政府、企业、个人及公共信息库。加强信息资源的联合开发与利用,实现全社会的基础设施共用和资源共享。加快发展移动互联网,建设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强化无线电频谱资源管理。发展邮政网络,提高邮政现代化水平。到2005年,全市固定电话交换机达到520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达到480万门,市区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51线/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36部/百人,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达到20% 。

(四)开拓信息服务业,扩大信息增值服务

加快通讯运营业务和广播电视综合业务的发展,扩大接入服务、内容服务、应用服务等新兴信息网络服务。搞好企业、行业网站和配送服务网络中心的建设,积极开展“网上招商”、“网上交易”、“网上银行”、“网上教育”和“网上医疗”,提高信息收集、产品营销、市场开拓等电子商务服务水平。建成若干个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知名网站,建设信息化社区服务示范区。营建天津信息服务业的大市场,使信息服务向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广泛开展计算机及网络教育,普及信息知识和技能。加强信息化综合管理,强化信息网络安全保障。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