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节选)
把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突出位置,把信息化作为实现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环节。要抓住机遇,紧跟世界信息技术发展方向,以建设区域性信息中心为目标,面向市场需求,推进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提高我市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移动通信网等骨干传输网的优势,加快电信网、广电网、计算机网“三网融合”进程,推进公共网络建设,建成覆盖我市的高速宽带多媒体信息传输网。以“市信息网络互联中心”为纽带,建成宽带、高速、大容量的多媒体信息交换平台,实现各网络间的高速漫游和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加快用户接入网建设,扩大利用互联网。广泛吸收周边地区的信息网络入网,实现与国内各经济中心城市的信息网络互联和信息资源快速交换,构筑区域性信息网络交换中心。建设青岛市信息大厦,形成我市信息网络中枢。建成一批在国内外影响较大,特色突出的网站。完善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法规,强化信息网络的安全保障体系。
积极推广电子商务应用。加快信用制度、质量监督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在海关、检验检疫、银行、税务、外经贸等领域推广电子商务的应用,并建立网上安全认证和网上支付体系。实施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建设电子商城、电子书城、电子商务一条街。在经贸、流通领域实现网上贸易洽谈、网上采购和网上交易的电子商务贸易。建立以电子商务为纽带的现代化物流配送系统。到2005年,把我市建成山东省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之一。
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的中心任务,努力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在商务、政务、科技、教育、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建成较为完善的信息资源体系。重点加大产业信息、产品信息、航运信息、海洋科技与城市地理数字信息的开发力度,建设特色鲜明的大型信息资源数据库。建立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和城市地籍信息系统。开发利用电子图书、网上学校等教育信息资源以及文化娱乐信息资源。建设电子图书中心。建立面向大众生活服务的便民信息资源,积极发展面向居民生活消费的信息产品和网络服务。加强对国际经济和技术发展趋势的跟踪分析和预测,增强对引进外资、科研开发、产品更新和产业发展的信息服务功能。
全面推进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化。以实施“电子政府”为目标,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化。扩大“青岛政务公众信息网”的覆盖范围,加快政府机关无纸化办公进程,实现机关信息处理的网络化,实现政府纵向业务网和横向专用网之间的快速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开展网上政府服务。以电子商务、网上营销为切入点,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大中型企业要普遍建成与生产流程、市场营销、研究开发、售后服务、管理决策紧密结合的内联网,利用电子商务扩展业务范围,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推广计算机辅助技术,广泛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生产和服务的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水平。以农产品市场信息为重点,加快实施“金农工程”,以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根据国家“金卡”工程建设的统筹规划,以推广集成电路卡(IC卡)应用为核心,大力推广公共领域信息化,加快实施我市金融卡、城市交通卡和社会保障卡等IC卡应用工程。实施智能交通工程,建设国家智能交通示范城市。以建设智能小区、普及家庭电脑应用为方向,大力推进社区和家庭信息化,加快社区和家庭的网络化建设。在中高档住宅小区实施“信息化实验小区”工程,建立面向未来家庭应用的宽带网络,对居民提供公共信息服务。到“十五”末,争取城市居民家庭的电话和有线电视普及率达到98%,计算机普及率达到36%、因特网上网率达到30%
。重视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教育,在全社会普及信息化的知识和技能。
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信息产品制造业,加快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扩大网络增值服务,提供视频点播、可视图文、可视电话、视频会议、电子出版、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数字通信和因特网接入等服务。推动信息产业与文化相关产业的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