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节选)
第二章 总体思路、目标、任务
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迈上新台阶。信息产业成为全市第一大支柱产业,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在全国领先,信息化综合指数位于全国大城市前列,成为全国信息化发展环境最好、信息技术应用普及程度最高、信息消费能力最强、信息化建设成效最显著的城市之一,构筑“数字广州”的基本框架,初步奠定广州作为国际化区域性信息中心的基础。2005年,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因特网用户人数超过250万人,城镇人均信息消费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超过10%,信息化综合指数80%。
第三章 信息基础网络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互联互通”的思路,建设具有先进水平的宽带主干网、基本业务网和宽带接入网三大网络,增强广州“信息高速公路”主枢纽的地位。
一、高速率宽带主干网
广泛应用传输新技术,提升网络带宽和技术水平,建设高速率、大容量、多媒体主干传输网络和IP城域网,形成互联互通、接入方便的宽带主干网络系统。到2005年,建成本地光纤网络60万纤芯公里,IP宽带网络骨干传输容量超过300G,因特网国际出口带宽达到10G。
二、高效率基本业务网
加快有线广播电视网双向传输的升级改造,发展数字电视系统,建成数字化、交互式、多功能的广播电视综合网。大力发展移动交换网,扩展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容量,适时引入GRRS(通用无线分组业务)网络,并实现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平稳过渡,满足多媒体业务的需求。按照少局所、大容量和宽带化的方向发展电话交换网,提高交换端局和汇接局的线路集成度和技术集成度。
三、高覆盖率宽带接入网
依托现有接入网络优势,推进光纤到路边、到大楼、到千家万户工程,采用多种高速接入技术,建设和完善覆盖全市的宽带接入网,到2005年,宽带接入网用户覆盖率达到90%以上。
第四章 信息产业发展
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重点开发生产移动通信、数字视听、集成电路三大产品,建设软件、计算机及外围设备、光电子产业三大基地,增强数据、网络、咨询三大服务中心功能,集中发展具有优势的信息产业。
一、发展三大产品
(一)
高性能移动通信产品
加快技术开发和产业化进程,促进金鹏集团、南方高科等骨干企业上规模、上水平,重点发展移动交换机、基站及基站控制器、数字移动通讯手机,尽快树立起品牌形象,不断扩大市场分额。
(二)
高清晰度数字视听产品
把握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的方向,引导和扶持企业加强数字视听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快高清晰度数字彩电及相关产品的研制和生产。
(三)大规模集成电路
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通过引进技术、吸引外资或自主开发与对外合作相结合等形式,开展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究、设计和生产,尽快形成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开发、生产能力。
二、建设三大基地
(一)软件产业基地
加快天河软件园、广东软件科学园、南沙咨询科技园、黄花岗信息园等软件园区建设,以及软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软件和信息工程招标及软件展示交易服务中心等配套环境建设,通过实施软件品牌战略和人才工程,在网络管理、信息安全和电信、金融、财税、教育等应用软件领域尽快形成较强的发展优势。
(二)计算机及外围设备制造基地
以广州保税区IT产品生产基地、科学城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高性能计算机及关键零部件、外围设备、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产品、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产品、计算机系统安全技术产品,形成一批知名产品和知名企业。
(三)光电子产业基地
以“广东光谷”为依托,引进著名跨国公司和国际性研究开发机构,加快建设广州光电子产业基地。扶持一批骨干企业,发展一批核心产品及技术,建设一支研究开发队伍,促进光电子技术产业化,尽快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珠江三角洲为腹地的国际性光电子产业研究开发和生产制造基地。
三、形成三大服务中心功能
以增强数据、网络、咨询三大区域性服务中心功能为重点,扩大邮电通信业、广播电视业发展规模,拓展信息网络、信息咨询业服务领域,加速发展信息内容业。力争到2005年,广州成为全国现代信息服务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
(一)数据服务中心
建设覆盖华南、辐射全国的数据服务中心,开发经济、科技、教育、地理、文娱等各类数据库,发挥政府信息资源优势,组织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与上网,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加强信息市场的培育和建设,促进数据库制作、电子出版、网络资源开发服务等信息内容业全面快速发展。
(二)网络服务中心
建设资源丰富、各具特色的信息网站,发挥广州作为全国信息网络骨干接点城市和国家互联网络交换中心的优势,完善广州网络交换中心功能,促进信息网络在高速宽带基础上的相互准入、互通互联、资源共享,逐步实现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业务融合。有序发展网络服务业,建立网上中介服务市场。扶持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行业性网络服务中心及电子商务平台,为提高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提供支持。
(三)咨询服务中心
鼓励信息咨询企业走联合发展的道路,培育和扶持若干具有国际水平的企业,推进服务社会化、产业化、专业化。大力发展人才、技术、贸易、工程、房地产等中介咨询服务,加强投资咨询、法律顾问、财会服务、市场调查、会议展览和技术培训等咨询性信息服务,增强广州咨询服务中心功能。
第五章 信息技术应用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产业信息化取得实质性进展;重点实施信息化六大系统工程,信息网络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水平显著提高;信息知识全面普及,信息市场规范有序,把广州建设成为全国信息技术应用的先行市和示范市。
一、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
引导传统工业生产、管理过程向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着重提高机电、轻工、钢铁、汽车、船舶、纺织、食品加工、家电等行业的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支持组建信息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服务中心,形成强大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促进全市工业企业普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测试、诊断技术,推进柔性制造技术和物料自动储运系统的应用,实现制造过程的计算机自动化控制,创新传统工业的生产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推广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技术,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实现从产品设计到生产制造及市场销售全过程的计算机化。
二、以信息技术武装服务业
发展公共交通“一卡通”,加快建立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交通运输服务管理体系;加速电信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宽带化的方向发展;完善金融管理、结算支付、资金监测预警等金融现代化信息系统,加快转变以现金为主要手段的交易方式,积极发展网络金融和电子货币;建设商贸、旅游信息网络平台,开展网上采购、订餐、订票、订房、订座等在线商贸旅游信息咨询服务;建设房地产资讯信息系统、物业管理系统,提高房地产信息服务和物业管理水平。
三、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
建设覆盖全市的农业信息网络,推进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的应用,建立农业资源、生态、灾害等动态监测和预警预报信息系统,开发和完善全市农业信息资源库,实现农业信息资源共享。完善电视、广播等农业信息发布系统,利用视频会议、远程教育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现代化示范区为依托,建设一批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
四、重点建设六大信息化系统工程
(一)政府信息化工程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加快完成党政机关办公专用信息网络及交换平台的建设;建立面向社会公众的政府信息服务交换系统,基本实现政府信息电子化、网络化。统一规划和组织广州市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公共平台与业务系统的建设,实现包括社会保险、民政救助等社会保障业务管理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强化信息安全保密法制建设,建立信息网络安全体系,加强网络系统安全防范及涉密计算机网络保密设施建设。
(二)企业信息化工程
组建企业信息化公共应用平台(ASP),为全市及全省中小企业提供网络、技术、信息和人才等公共配套服务;对国有、合资、私营企业管理者全面进行信息网络应用和企业信息化培训,推行企业信息主管(CIO)制度,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工作机制。
(三)电子商务工程
建设基础平台、身份认证中心及电子支付系统、物流中心和配送体系、门户网站。创新市场营销体系,支持企业发展网络营销,重点发展企业对企业(B
to B)和企业对客户(B to C)的电子商务。
(四)教育、人才信息化工程
建设广州市教育信息网络中心和宽带多媒体校园网,形成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广州教育信息网络,为教师、学生和社会公众提供网上教育服务,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完善人才资源开发信息系统。
(五)社区信息化工程
加快信息化社区和智能楼宇建设,在市、区和街道三级建立计算机网络,逐步实现社区管理信息化,开展以信息为媒介的家政、医疗、教育、购物、交通、就业、培训、文化娱乐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六)城市管理信息化工程
按照国家、省关于建设智能交通示范城市的要求,建立广州市智能交通框架体系,实现交通管理智能化。建立IC卡管理服务中心,实现以IC卡对公众的身份进行鉴别和验证。建立和完善城市地理和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实现对各类公共资源和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管理,加快城市管理现代化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