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节选)
第十一章 努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遵循“统筹规划、政府主导、统一标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方针,把推进工业化与发展信息化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全省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第一节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健全公共信息网络体系,提高网络容量和传输速度。加快用户接入网建设,争取尽快建成新一代高速宽带信息网。“十五”期间,建成贵阳至成都、贵阳至兴义直埋光缆,以及省内干线光缆传输网。扩容省内数字干线光缆传输网,建成省内数字微波网2万公里。新增固定电话容量438万门,新增移动电话容量368万门。新增中国国际互联网8000个端口和公众多媒体通讯网8000个端口等一批信息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力争到2005年全省电话普及率提高到16部/百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程度成倍提高。加强有线广播电视专用光缆网建设,建成贵阳-遵义-松坎连接重庆、贵阳-兴义-乌沙连接云南、贵阳-罗甸-罗苏连接广西、贵阳-铜仁连接湖南四条干线和铜仁-遵义、遵义-六盘水-安顺、兴义-罗苏三个环路。建设基础省情、公共资源、省级经济数据库交换服务中心。建设贵州省公共信息服务综合平台工程。积极创造条件推动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计算机网三网融合。
第二节 加快信息技术推广应用
着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建立信息技术与信息产品的交流平台,组建电子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中心。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在传统产业和重点骨干企业的应用。“十五”期间,重点推广高速宽带网技术、软件和系统集成等技术。力争普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与管理,逐步实现产品开发智能化、工艺过程自动化和管理手段现代化。力争使5个以上的重点企业采用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使8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立网站。大力推动社会和企业利用网络技术发展电子商务,逐步建立起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交互式便捷联络和灵活的信息反馈系统,增强企业快速反映能力和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推广计算机及网络教育,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采用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培训方式,加强公务员、企业领导、在职员工及社会人士的计算机及网络教育知识更新。提高全民的信息化知识和水平。
第三节 充分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信息资源按轻、重、缓、急原则逐步开发。加快政府信息、公共信息、市场信息、产业信息、企业信息等重点领域信息资源的建设开发。引导和扶持对公益性信息的收集、加工,加强资源、环境、农业、金融、财税、贸易、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及公用事业等公共数据库建设。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信息资源开发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共同建设,通过建立大型数据库,建立公众信息网,实现更广泛的资源共享。
积极推进政府上网工程、社区服务信息化工程、家庭上网工程,加快城市信息化步伐。“十五”期间,以贵阳市为重点,力争建成“贵阳信息港”,带动全省中、小城镇的信息化建设,促进以省会城市为纽带的区域信息化。
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着重发展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兴信息服务业。
加强信息化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制定相应优惠政策。确保信息安全。营造有利于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良好环境。
第四节 积极发展信息产业
提高信息化装备能力,有重点地发展信息产品制造业。加强先进信息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创新,逐步建立有自主发展能力和较强竞争力的信息产业体系,重点扶植发展有实力的企业集团。依托技术创新和生产基地,重点发展软件产业和新型电子元器件、数字通讯、计算机及网络、数字视听、光机电一体化等产品,发挥我省信息产品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建设好贵阳软件园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