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

广西信息化规划是依据《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精神和要求制定的,是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我区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指导性文件。编制本规划的目的是,展望今后五年我区信息化的发展前景,明确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提出加速我区信息化的政策措施。

一、加速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现状

广西信息化建设经过“八五”、“九五”时期的建设,已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信息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共铺设光缆21000公里,微波传输线路总长达5310公里;通信业、信息服务业发展迅速,业务量日益增长,服务领域不断拓展,2000年全区固定电话普及率达6.9%(其中城市住宅电话入户率为67.8%),移动通信用户超过140万户;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85.2%90%;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初具发展规模,初步在通信、计算机及应用产品、新型电子元器件三大领域形成优势和特色,基本完成了从传统电子产品向以信息化建设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品的转移;软件产业逐渐形成;互联网应用日趋广泛,上网用户人数45万,WWW站点数2152个,CN下注册域名数835个。信息化发展水平在国内居中等地位。

(二)推进信息化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强综合实力的客观要求,是社会进步、小康生活的重要内容。而我区信息化水平还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还要进一步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信息化意识不强,信息产业化发展程度较低。传统产业没有与信息技术很好结合。面对我国即将加入WTO和全球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使我区在日益剧烈的竞争中,将承受更大的压力,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信息化也为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加快信息化建设,对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对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对加速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加速信息化发展的条件

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产业。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发展面临着良好的宏观发展环境。我区经过近年来的建设,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所需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环境逐渐形成,一批信息产业“龙头”企业正在崛起。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更为地处我国东西部地区结合部的广西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

二、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自治区党委提出的“三大战略、六大突破”决策,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机遇,紧紧围绕实现《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坚持改革开放,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振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我区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二)总体思路

“十五”期间,我区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应用促发展,始终把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放在重要位置,切实发挥信息化技术在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实施区域经济战略中的作用;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促进社会信息化发展,提高社会信息化意识和应用信息的水平;以统筹规划、联合建设、资源共享为原则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创新为动力,以人为本,营造环境,扩大开放,快速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建设5大信息化工程,实施7大信息化示范项目,开展3个试点,做好信息化建设发展战略研究。

(三)发展目标

建成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多功能、高效率的信息网络体系,初步奠定广西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信息基础设施整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信息化管理规范、有序;逐步实现信息资源社会化,信息利用大众化、普及化;信息产业取得较大发展,信息产业(含通信业、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达到5%;初步成为西部地区的信息强省(区)、大西南地区的信息传输交换和信息资源中心。

━━对传统工业改造的目标。制造业企业基本普及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管理)MIS(管理信息系统);全区100户以上的重点企业建立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管理系统;力争大型企业通过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基本实现生产和管理现代化。在南宁、柳州、桂林、玉林、北海等地市建立起面向中小企业的电子信息技术服务平台。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进一步向综合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全区30%以上的工业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内外九十年代先进水平;机电一体化产品在制造业产品中的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在出口产品中的比重达20%以上。

━━国民经济和社会应用发展目标。全区地市以上党、政机构主要的业务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主要产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行业专用网络的信息内容和网上提供的服务基本满足政府和企业的主要需求;60%的企事业单位与互联网连接;教育和科研网连接区内全部高等院校、中专学校和各级重点中、小学;主要城市和经济、文化发达的县、乡建成社区计算机信息网;网上教育、旅游服务、远程医疗、网络文化娱乐、网络社区服务和其他网络信息服务的经济规模超过90亿元。全民信息化意识与水平普遍提高。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发展目标。继续保持年均20%以上增长速度快速发展,在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明显提高。到2005年,实现产值150亿元,销售收入130亿元,工业增加值24亿元。初步发展成为我区新兴的强势产业。

━━软件业和系统集成发展目标。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经济规模、竞争力较强、有自主发展能力的软件产业体系,产业初具发展规模,整体技术水平明显提高。软件业及系统集成销售额达到47亿以上,实现利税总额12亿。培育发展年产值超1亿元的软件企业12家,年产值超5000万元的34家。

━━通信和广播电视运营业发展目标。通信业形成有序竞争的发展格局,主要企业通信能力和经济指标达到全国中上水平,网络整体技术层次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电信业务量达160亿元,通信光缆达46000公里,电话交换容量达1400万门(含移动),用户数达1050万户(含移动),电话普及率达20%,无线寻呼用户达500万户,IP电话(国际互联网电话)业务快速、健康发展;广播电视运营业方面,广播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0%95%,有线电视用户超过500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28%。开发广播电视影视产业功能,拓展网络多功能业务。数字电视、数字音频和数据广播初具规模,基本实现从节目采集制作到传输、播出全过程向数字技术的过渡。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建成覆盖全区的多层次、高速宽带的信息传输网,形成以光纤传输、微波传输、卫星传输相互配套的宽带高速信息传输主干网。完善公用信息交换平台,基本实现区内各行业、部门的信息网络互联互通、本地信息本地交换,信息资源共享。完成连通全区地、市、县的光缆干线传输网及分配网改造。推进用户接入网建设,对接入的各传输网络系统提供高速连接、路由服务及数据交换,满足各类信息应用系统接入的需要。促进“三网融合”。建成适应无线电业务发展需要的管理基础设施和技术设施。

━━信息服务业发展目标。信息服务业得到充分发展,人才、食糖、农副产品、房地产等各类“网上”信息市场基本建成;各相关行业基本建立起适用本行业信息化服务的专用大型数据库,有效提供信息服务和中介,形成功能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信息网络;文化、出版业等信息服务业普遍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升级改造。

电子商务方面,全区的大中型企业和30%以上的小型企业初步实现网上发布信息、查询、交易和支付等。电子商务的配套设施比较健全,安全认证、网上支付及物流配送体系初步建成,相关的标准、协议和法律、法规基本完善。促成和实现网上销售额达到全部社会总销售额的10%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发展

继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向以信息化建设为核心的高技术、高附加值型产业转变。抓好桂林电子信息城、通信产业基地、计算机及网络产业基地和新型元器件产业基地建设,培育、扶持集成电路设计和生产企业的发展,培育3-4个居国内领先水平的新型片式元器件产品。重点发展通信产品、光纤及网络接入设备、数字视听设备和产品、航天和船用电器、新型电子元器件和显示器件等电子信息设备和产品。实施“基地建设方案”,在桂林、南宁、北海形成通信、计算机及网络和新型元器件等生产基地;实施“整合方案”,通过联合、兼并、资产重组与优势互补,进一步发掘原有电子工业企业的潜力,盘活资产存量,激活发展机制;建立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提高政府财政预算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制定地方性的扶持政策,确实加快我区信息产业的发展,使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逐步成为我区新兴的工业产业。

(二)发展软件产业

以传统产业改造、服务和推动社会信息化为方向,从应用开发着手,选准软件发展的突破口,大力发展各类应用软件和系统。用好、用足国家《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拉动,增加投入,积极引进人才等方法,加快软件业发展。重点发展嵌入式软件、数据库应用软件、网络应用软件、工具软件、系统集成等。建设好桂林、南宁、北海三个软件园,培育和发展一批软件开发生产企业和计算机系统集成企业。

(三)广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1、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运用信息技术推进传统工业改造和升级。抓好柳州市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示范城市建设,积极推动企业信息化。紧紧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在钢铁、冶金、机械、汽车、纺织、制糖、化工、建材、造纸、制药、等行业实施以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嫁接”为主要内容的 “倍增计划”。围绕增加品种、改进质量、扩充功能、降低能耗、节约资源和提高效益开展信息技术运用改造,推动我区传统工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普及CADCAMCIMS、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先进技术,加强企业Intranet(内部网)建设和互联网应用,开展电子商务,推广“虚拟制造技术”,推动企业实现从设计、生产、销售和管理全过程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2、加快信息技术在农村和农业生产、经营中的推广应用

实施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利用互联网和广播、有线电视,把农业信息送到千家万户,扩大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和农产品流通中的应用,以信息化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推动广西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实施“广西信息扶贫示范项目”。建设好梧州、扶绥、田阳等农业信息化示范区。推广应用农业智能专家系统,使其在土壤分析、选种、育种、播种、灌溉、施肥、喷药等方面发挥效能,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实施全过程控制,提高农业生产经营集约化程度和产出率。抓好农产品流通和营销信息网络建设,推广农产品网上销售,促进农产品的加工、贮存及流通,季节性农产品信息上网发布率达到40%以上。

3、促进我区国民经济其他领域和社会服务信息化

强化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计算机网络互联,基本实现党、政机关办公自动化、服务窗口电子化和行政审批网络化,政府管理与服务逐步从传统的办公室、窗口、柜台转向便捷、高效、透明的网络平台。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在科学、教育、文化、金融、保险、财税、贸易、医疗、旅游等第三产业的推广应用,催化出一批新的产业和服务。加快建设和完善一批应用系统,包括党政部门决策支持系统、广西经济信息系统、工交商贸信息系统、广西农业信息综合业务系统、科技信息系统、教育信息系统、公安信息系统、劳动和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大西南出海通道信息系统、社会公共服务信息系统等;积极推进广西“金”字工程的完善和实施。有计划地建设若干个对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公益性信息库、数据库。

4、推进电子商务

抓好电子商务的试点,制定电子商务指导框架。支持实施电子支付系统建设,加快商业领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实现全区城市银行与主要商场和连锁店联网。鼓励电子商务的商业化运作,鼓励建立起连通全国、覆盖全区的现代化物流配送系统。制定电子商务的基本法规以及有关税收和关税、电子支付、电子签名、身份认证等规定和办法,建立完善的信用监管体系。

5、重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大力开发各种层次、各系统的信息资源,建立数据库,推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积极培育和支持ISP(因特网业务提供商)ASP(应用业务提供商)ICP(因特网内容提供商)的发展,促进各种网络新业务的发展应用。政府部门带头向社会提供可公开的信息,提供行政服务和咨询。鼓励全社会各种力量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提供广泛的信息服务。利用网络优势,促进信息网络应用,建设电子政府、电子医院、电子图书馆、网上学校、网上商场、网络影院、网上银行等各种各样的网络社会实体。重视无线电频谱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四)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规划和协调,加快建设以宽带IP协议、光纤、同轴电缆、铜缆和无线相结合的全数字化干线传输网,以光纤到用户小区、楼群,尽量靠近用户为原则,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接入方式,推进用户接入网的建设。促进综合信息业务网发展。

1、继续加快建设公用通信宽带传输网络

公用通信平台重点突破带宽、费用和“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限制,积极配合国家主干网的建设,在已有的SDH(同步数字系列)网基础上,重点构建以WDM(波分复用)为基础的覆盖全区的长途传输光层面。努力实现光纤到大楼、到用户的接入。传输移动通信网以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为主,逐渐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或更先进的系统过渡。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开发新业务,进一步提升网络技术层次,提高频率复用系数,创造向宽带网络过渡的条件。注重发展以IP为基础的无线互联网和城域数据网。

2、加快广播电视网络的建设

综合利用有线、微波、卫星等技术手段,扩大广播电视覆盖面。完成广播电视传输网的升级改造,建成以光缆传输为主、卫星、微波传输为辅的广播电视传输骨干网,实现区、地(市)、县(市区)三级双向、高速、宽带联网;继续实施城市(含地、市、县、乡)广播电视分配网的升级改造。继续实施自然村(屯)通广播电视建设。建成以南宁为中心的全区广播电视网络管理、节目调度与交换中心;建立广西广播电视数据库。逐步实现广播影视数字化、网络化的升级换代。充分发挥有线电视网多功能、低成本、城区覆盖量大的优势,建成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广域网,为信息服务提供保证,为我区信息化发展提供一个重要的服务平台和公用数据交换平台。

3、大力发展各行业的计算机应用网络

积极发展各行业、各领域和专门需要的计算机网,按照工作需要、与中央对应、兼顾联通的方式,建设和发展计算机应用网络。8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具有条件的小企业建成与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结合的企业内部网;所有高等院校、科研单位、70%以上的事业机构建成与外部相连接的局域网;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地市以上政府机构和有条件的县市、乡镇完成内部网建设,并在有效安全防范措施保证的基础上实现与外部网的连接。

4、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的三网融合

创建竞争环境,加速推进信息网络建设。将可同时提供数据、语音、图像服务的宽带接入,作为普遍服务来制定政策和发展规划,优化网络资源配置。制定专门规划,通过深化改革,推进网络产业化改造和网络资产优化重组,实现资源整合。实施管理体制创新和运行机制创新,加大政策引导力度,抓好试点,逐步推广。逐步实现我区范围内的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等网络间的融通、融合和资源共享。

5、重视无线电管理和技术设施建设,建成自治区级无线电监测A级站及分布全区相关地市的B级站和C级站。

(五)发展信息服务业

1、推动信息运营业快速发展

促进以通信、邮政、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信息运营业快速、健康发展,通过运行管理体制创新和技术、装备的更新改造,不断降低费用、扩大业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开展多方面的信息增值服务。

1)通信业。引入竞争机制,不断改善服务质量,增加业务透明度,拓展业务服务范围。

2)邮政。合理增加邮政网点,延伸邮路长度,扩大邮政服务范围,拓展邮政新业务,建设物流配送体系。

3)广播电视。完成广西广播电视网升级改造,推进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扩大广播电视有效覆盖面,在网上实现数字视频广播,开展准视频点播或视频点播、会议电视、家庭服务、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等扩展业务和互联网信息增值服务(经主管部门批准)。

2、大力发展其他信息服务业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大其他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步伐。大力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市场为主导,刺激信息需求,积极培育信息市场,实现信息产品的供给与需求的良性发展。

1)积极推广电子信息技术在报纸、期刊、杂志、图书、音像等信息服务业中的应用,促进文化娱乐产品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

2)鼓励专门从事信息咨询、中介、广告服务的企业发展,引导各类企业建设面向市场需求的信息数据库,努力建设一批专业信息市场。

3)扩大互联网利用,开展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视会议、网络广告、网上招聘、网上人才交流市场、家庭娱乐和视频点播等服务。

(六)加强法制建设,完善信息化建设法律、法规

从广西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快制定信息化建设的地方性法规,重点抓紧制定与完善有关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市场交易、服务规范、收费标准、产品登记注册、安全保密、获取和使用有关信息的合法权益等内容的法规和管理办法。在信息化建设、营运、开发、投资、税收、信贷、工商、利用外资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

(七)加强无线电管理工作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强化无线电台站及频率资源的科学管理,有效维护空中电波秩序,加快无线电基础与技术设施建设,使我区无线电管理工作跻身于全国先进行列,更好地为广西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四、发展重点

(一)建设5大信息化工程

1、广西互联网工程

继续建设完善覆盖自治区、地市、县的广西信息网络两个交换平台。外网平台与国际互联网联接,形成开放的网络平台;内网平台与国际互联网完全隔离,形成党政部门内部独立的、涉密的信息交换平台。区直各部门,各地市、县政府和主要行业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要根据条件接入广西互联网络平台,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建立内外有别的政府信息交换系统。

在“三网融合”基础上,配合南贵昆经济带建设,以西南出海通道为依托,以南宁为中心,以广西互联网为主干,完善建设大西南信息传输网络,建成大西南地区的信息传输交换和信息资源中心。

2、广西广播电视主干传输网和分配网工程

加快现有广西广播电视干线网光纤数字化升级改造,建成双向高速宽带的信息高速通道。全面实现省级干线网与各地市县分配网的互联互通,完成对原有微波干线网的数字化改造。建设光纤到楼、同轴电缆入户为主,多种接入并存的双向宽带分配网。建成覆盖全区城市的广域网。积极开展网络传输新业务。

3、南宁信息港工程

依托国家信息骨干网络,充分利用南宁作为广西首府及大西南出海通道枢纽的优势,发挥南宁市作为广西政治、文化、金融中心的作用,加快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一批信息应用系统。建成以IP技术为主体的、有线与无线相配套的信息宽带网络。

4、桂林电子信息城工程

确实加快桂林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积极培育和发展光纤、微波通讯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数字视听设备、医疗电子设备、新型电子元器件和显示器件等电子信息产品。建成一个产、学、研联合一体,科、工、贸共同发展的、功能齐全的大型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建设好桂林软件园,培育软件产业的发展。

5、信息资源开发和应用系统建设工程

抓好教育、科技、旅游、资源和环境、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民政、税务、计划生育、新闻出版、文化、卫生防疫、社会治安(金盾工程)、体育、气象等社会公共领域的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网络建设。建设经贸、外贸、技术监督、交通、防汛、邮政、检察、司法、统计、药品管理、土地矿产、粮食等专业和行业计算机信息网以及“金禾网”等应用信息系统,开发信息资源。

(二)抓好7大信息化示范项目

1、无线宽带互联网示范项目

采用先进的宽带无线传输技术,建设广西宽带无线互联传输网络。充分利用无线互联网所具有的高带宽和组网灵活的特点,提供多种宽带交互式数据及多媒体业务,使之发展成为广西宽带高速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有线传输网提供有效支持、补充、延伸。

2、广西信息扶贫示范项目

发挥信息技术对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延伸信息网络,把教育、卫生、科技和农业经济等方面的信息整合传输到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综合开展以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图书馆、电子文化站、广播电视、科学技术、农业经济、气象等方面的信息扶贫。

3、工业信息化应用带动示范项目

建设柳州市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推进信息化的示范城市项目工程,以数控系统、生产过程控制、CADCAMCAPPMISCIMS,以及电子商务等在大中型企业的应用为切入,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信息集成,过程及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集成和优化,提高工业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4、农业信息化示范项目

配合实施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在建设好梧州、扶绥、田阳等农业信息化示范区的同时,选择能代表我区农村特点的地方,分别建设利用互联网和广播、有线电视传送农业适用信息、帮助农民开阔视野、转变观念、获取信息和技术、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信息化示范项目”。

5、电子政务示范项目

以网络为基础、应用为重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推动职能转变和政务公开,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为政务管理现代化奠定基础。力争到2003年,基本实现面向企业和公众的审批、管理和服务等业务在网上进行,为政府实现无纸化办公和网上办公提供基础支撑;到2005年,建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高速宽带、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网络系统,普及网上交互式办公,基本实现政务信息化。

6、智能化小区示范项目

根据需求和经济、技术等基础条件,在部分城市开展社区信息服务示范建设,以解决日常工作和日常生活问题为出发点,建设连接家庭信息化的多功能的社区信息网络,提供求职就业、家政服务、物业管理、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医疗保健、商业金融、社会保障、交通旅游等信息。引导建设智能化小区,带动家庭信息化发展。

7、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示范项目

在各主要行业中,选择各种有代表性的、有条件的企业,开展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示范项目工程建设,通过完善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企业的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供应与销售管理、劳动人事管理、资产管理等信息管理子系统建设,推进企业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善企业管理。

(三)开展3个试点

1、电子商务试点

选择若干个条件较好的企业和条件较好的领域,如食糖、旅游、汽车等,开展电子商务试点。重点开展B2B(企业到企业)形式为主体方式的电子商务。

2、城市信息化发展试点

抓好桂林信息化试点城市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以旅游信息、电子政府、电子商务、电子社区等为核心的信息化工程项目,提升城市功能,开展以信息为媒介的家庭劳务、医疗、购物、交通、就业、培训、娱乐等广泛的信息服务。“十五”期间,再争取我区一、二个有特色的城市列入国家信息化发展试点城市。

3、三网融合试点

在政府的引导下,以“统一标准、联合建设、共同发展”为原则,从改造接入网入手,对电话、数据和图像等业务信息采用统一的数码传输、交换和分配,推动信息业务融合。首先在有条件的城市或城区试行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以积累建设经验,逐步推开。

(四)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

开展信息化建设发展战略等前瞻性研究,探讨运用信息技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式和途径,研究防止信息技术滥用对策,解决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五、主要政策措施

(一)强化政府对信息化建设的领导作用

发挥政府在信息化进程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统一领导、规划、协调和管理。将信息化建设列入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和财政预算,抓好落实。

进一步改革信息化工作管理体系,设立相应的信息化领导和管理机构,创造有利于加快我区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条件,切实保证广西信息化规划的落实。

(二)遵循市场运作模式,全方位引入竞争机制

以市场需求为动力,突出企业是信息化建设主体,在政府宏观政策和规划引导下,在市场准入、业务资费、互联互通、资源分配、服务标准等方面,全方位建立和完善市场竞争政策和机制,坚决打破垄断和行业、部门分割,鼓励竞争。依照法规,规范企业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收益,维护消费者利益。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公平、公正、开放、有序和竞争的市场秩序。

(三)完善投融资政策,加大信息化资金投入

增加政府对公益性、战略性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建设和开发的资金投入;采取“种子资金”的方式,投资扶持和促进规划中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重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发展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中,规定适当的信息化投资比例;设立自治区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和推进我区信息化建设;设立党政机关信息系统建设资金,统筹安排自治区级机关信息化建设;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做好一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申请纳入国家计划,争取国家立项和建设资金投入;自治区、市、县各级政府将信息化建设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支持本区域的信息化建设。

积极帮助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融资发展;组织开展信息产业企业认定,经过认定的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优惠,并在土地规划、设备进口、贷款贴息、引进人才等方面优先予以安排。关注和支持民营企业。鼓励和建立区内信息产业风险投资,创造条件建立信息产业风险投资基金。

利用市场和创建良好投资环境条件,吸引国内外公司通过合资、合作和独资等方式到我区兴建信息企业,积极开展与国外跨国公司的合作。

(四)加强科技与经济结合,促进信息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引进消化和创新应用

大力支持信息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提高企业信息产品开发应用和技术创新能力,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快科研机构的企业化进程,促进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联合。针对信息化中存在的重点、难点,关键技术和共性问题,搞好综合集成,发挥各方优势,加强“产、学、研”有机结合,开展科技攻关,以应用促进开发,以开发推动应用,提高应用信息技术水平。

(五)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建设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信息化队伍

重视对现有从事信息工作人员的使用,加大现有信息化建设专门人才培养、培训力度。依托广西大学、桂林电子工业学院等区内外大专院校,加快信息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级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下大力气吸引国际国内一流信息技术人才和海外留学人员为广西信息化发展服务;通过技术、管理和知识产权入股,实施期权管理等办法,促进信息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和研发队伍的成长;鼓励高级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

开展信息科学技术教育。加强高等院校信息科学技术知识的教育,增加现代信息技术方面专业设置。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要把计算机基本技能和知识作为必修课程,在中、小学开设计算机教育课程。有计划地组织各级干部在职人员接受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教育、培训。在全社会宣传和推动信息技术运用、普及计算机及网络知识。

(六)加强信息化法制建设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信息化建设和行业管理办法、规定;从我区建设需要出发,加快有关行业管理、资源管理、市场秩序、项目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安全、技术标准等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建立;预防和打击计算机犯罪和网络犯罪。

加强信息安全法制建设,重视网络安全和网络信息内容监管,公安、工商、文化、信息产业等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加强配合,依法行政,综合治理,形成有效的信息安全监管、控制机制。

20017月)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