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十五”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规划

西安市计划委员会

随着全球新科技革命进程加快,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产业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面对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全球信息化的浪潮,西安作为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应充分发挥科技、教育优势和人才密集的优势,加快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推动我市产业结构升级,增强我市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根据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专项规划的要求,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西安市实施西部大开发经济社会发展纲要》、《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西安信息化建设现状

    “九五”期间,我市信息化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

    (1)我市已初步建成了以数字化、光纤化为主体的传输支撑网络,公用网建设得到了较大发展。“九五”末,本地网交换总容量146.8万门,出局电缆数将近250万对,皮长公里数超过3000公里,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00万。计算机分组交换网和DDN网用户端口超过1.4万个,已基本建成的高速、安全、可靠的光纤线路可满足计算机互联的需要。

    (2)广电网覆盖全市。“九五”末,全市建成了市级广播电台7个,市级无线电视台2个,卫星地面站135座,有线电视台2个,县级有线电视台7个、县级广播电台10个、电视插转台27个、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8%90%。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采用微波、光缆、卫星等多种方式覆盖全市城乡大部分地区的广播电视网络体系。全市有线电视网络光电缆混合主干线700多公里,有线电视已发展到50多万户。

    (3)计算机网络建设势头迅猛。目前,全市已建和在建的信息网络超过100个,国家教育科研网、科技网、公用信息网和经济信息网四大计算机互联网络区域接点已实现了与国际互联;陕西气象网、西安公共信息网、新华社网、人才网、海关专网、国家经贸网、物价网、西安科技信息网等网络相继建成并投入服务。

    以市政府为中心,各委、办、局联网的政府信息基础工程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政府内部网已实现市政府办公厅与30多个委、办、局联网互通运行。市属区县经济信息网、科技信息网基本建成,实现了八区五县的计算机联网。西安经济信息网1999年初已实现与Internet联网运行,运行状况良好。

    2、信息产业有了长足发展

    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基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迅速崛起,使西安的电子信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通讯、软件、计算机及外围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电子基础材料及元器件集成电路设计、电信和信息服务业等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已初具规模。电子信息产业的企业户数、从业人员都大幅度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电子信息产业从业人员

    已超过5万人,199940多家重点企业完成产值74.31亿元(含电信和信息服务),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其中自主开发软件产品实现销售收入6.3亿元。年增长率为85.2%。海星集团、长安信息集团已成为我市信息产业首批上市的公司。西安通视数据绿色出版系统、西安协同软件、西安金叶—西工大软件等发展迅猛。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市一大优势产业,成为我市最具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我市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3、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初步进展

    我市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企业适应市场环境,科技和教育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商品化程度明显提高。到2000年末,我市初步建立和开通了一批综合性专业网站,发布公共信息,建立了一批公共数据库,并想社会开放。全市上网用户已超过10万户,上网计算机超过2万台,网络站点达百个,主页数达8000页,信息服务年营业额达3亿。政府机构信息收集、交换、发布逐步走向数字化、网络化,政务、统计、宏观经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很大进展。政府工作人员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相当一部分大中型企业建立了不同规模的数据库系统和内部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在许多企业的产品辅助设计、生产过程控制和管理系统中得到推广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在金融、财税管理、办公自动化、教学、科研、商业流通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一批信息应用系统,如金卡、金关、金税等国家“金”字工程在我市逐步展开,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4、多元化的信息服务市场正在形成

    西安信息服务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市场主体趋向多元化。2000 年,各类信息服务机构达2000家,从业人员1万多人,专业咨询人员6000多人。呈现出国有、民营、外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信息咨询服务与信息技术服务相融合,传统方式与网络信息服务相结合,专营、兼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的格局。

()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市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从总体上看,我市信息化水平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主要体现在:

    1、信息化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部分关键工程进展缓慢。网络的宽带化,光纤化改造和用户接入还需要下大力气推进。

    2、信息产业缺乏具有竞争的优势企业集团和名牌产品,市场占有率低。结构性矛盾突出,创新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创新能力不足。

    3、体制改革尚未到位,垄断现象依然存在,行业条块分割严重。

    4、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网络资源综合利用和共享程度不高。

    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不广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还没有真正有效运转,企业信息化滞后,社会信息化进展缓慢。

    5、信息化人才,特别是高素质的信息化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缺乏,现有人才流失严重。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

    6、全社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和环境上还存在一定差距,信息化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技术自主化程度和信息管理水平比较低。

()面临的形势和有利条件

    中央在关于制定“十五”计划的建议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十五”期间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从未来信息化趋势来看,信息化是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是经济结构性调整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的客观要求,是推动社会进步、达到小康生活的重要内容。

    西安作为信息化建设有一定基础的中心城市,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

    1、国家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计划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我市加快信息化进程提供了强大推动力。西安雄厚的科技实力和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为西安建设成西部信息中心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西安实现信息化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技术契机。

    3、随着中国加入WTO,西安作为我国的西部重镇与信息中心,必将吸引大量外资和东资投入信息产业以及信息基础设施。

    4、西安地区的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的信息产业研究开发实力雄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邮电学院等均有实力雄厚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研究室,西安导航所、西北电子设备研究所、航天总公司504所、631所、西安微电子所、邮电十所、四所等科研单位均具有承担国家大型项目的研究开发能力。此外,在国有大型军工企业和国家级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还拥有一大批电子信息技术研究开发的科研力量。这些科研机构为高新技术信息设备的研制和软件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设备支撑和人才保障。

    5、我市信息产业已具备相当规模的发展潜力,信息产业集中度正在提高,已初步形成长河集团、西安圣方、彩虹显示、西安通视、西安协同、西京公司、海星集团、圣河集团、长岭圣方等一批有一定规模的大公司和一批有一定竞争能力的产品。所有这些为西安的信息化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面对信息化发展的有利时机,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准确定位,加速西安信息产业的发展,抓紧利用信息技术加速传统产业改造,积极培育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发展目标

()基本思路

    按照“十五”期间西安建设成经济强市的目标要求和全国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以及陕西省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规划,根据我市信息化发展的优劣态势分析和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十五”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思路是:认真贯彻国家“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规划的精神,按照“统筹规划,联合建设,开发资源,推广应用,壮大产业,规范管理”的指导思想,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城域高速宽带传输网的覆盖面,加快西安信息港建设,形成全市的信息枢纽和最大的交互平台;高度重视信息资源开发,有针对性地建立网上联机数据库;积极推广信息技术在全社会的应用,启动建设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等重大信息化工程;进一步发展壮大电子信息产业,不断提高信息产品制造的规模和技术水平,下大力气把软件产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我市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切实搞好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重视信息法规和标准化建设,营造信息化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全面推进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促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我市国民经济运行速度和整体素质,促进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到2010年,基本构筑起符合现代化经济发展要求的信息化总体格局,把西安建设成西部的信息中心和信息产业基地。

    “十五”期间我市信息化建设应遵循以下工作方针:

    1、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把信息化与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紧密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加速产业升级,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2、政府推动与市场拉动相结合。政府在大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宣传的同时,注重培育信息化市场需求。按照市场机制进行筹资、开发、建设和运营,使西安信息化建设的规模和水平与西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形成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

    3、高起点建设,跨越式发展。针对未来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发展趋势,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注重与国际接轨,高起点地推进我市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

    4、突出重点,带动全局。优先发展对西安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基础性和关键性信息化工程。认真分析我市信息产业研究开发和生产应用实力,瞄准市场需求,重点支持一些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和产品,争创名牌,形成规模,逐步优化信息产业结构,推动我市信息产业发展。

    5、统筹规划,资源共享。信息网络建设、交互平台、信息应用系统的建设与开发,要全市统筹规划,制定统一的标准,鼓励和支持各部门、各单位联合建设,相互分工,相互协调,相容、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

    6、完善政策法规,建设与管理并重。加快我市信息化政策法规的研究和制定,坚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并重,建立健全适合我市实际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并根据我市信息化的发展状况,不断予以完善。

    7、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勇于创新,掌握和发展核心技术,建立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化机制;同时,要跟踪、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强国际间信息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创新发展西安信息技术产业。

    8、开放市场、鼓励竞争。逐步开放信息化建设市场,打破垄断、鼓励竞争。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吸收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以及科学管理方式,加速我市信息化发展。

()发展目标

    1、总目标

    进一步加快西安信息化建设步伐,以信息化促进我市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我市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和整体素质,带动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到“十五”末将西安的信息化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进入省会城市先进行列,基本构筑起满足西安经济发展需要的信息化的框架格局。到2010年,建立一个完善的符合西安现代化发展要求的信息化支撑体系,把西安建设成西部现代化的信息中心。

    2、“十五”具体发展目标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完成电信主干网络改造,建成以城区,沿一环、二环、三环为环路的主干光纤网络,光纤总长度达1000公里以上。继续建设宽带(高速)主干网和接入网,实现各种专、公用网络的互联与转换。积极推进“三网”的多业务融合,建设西安信息基础设施,构建覆盖全市的信息交互平台。实现全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联网。完成信息化实验小区的建设,并逐步推广。到2005年,市区光缆到大楼达到90%,光缆到小区100%,光缆到家庭20%。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在“十五”末进入国内先进城市行列。

    (2)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取得显著成效。“十五”期间,完成八大系统和十四个数据库建设,要基本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建设管理等重点领域的信息化管理。管理业务的80%可直接在专网上进行,90%的信息可直接从网上获得。继续推进企业信息化,在我市各大中型企业中,基本实现设计、生产、经营、销售和管理的信息化,建成先进的电子商务系统基本框架。到2005年,大中型企业建立信息系统的比率达到95%以上,全市企业信息网上涵盖率90%以上。逐步实现社区服务以及市民生活领域的信息化。

    (3)信息化设备制造业、软件和系统集成业以及信息服务业有较大发展。软件业取得大突破,奠定全国性的重要软件产业基地的地位。信息服务业形成规模。到2005年,信息产业产值达到400亿元,约占我市同期工业总产值的25%。其中,信息化设备制造业145亿,软件及系统集成200亿,信息服务业55亿。

    (4)全市人民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获取、应用信息的能力有较大提高。“十五”末,公务人员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普遍得到提高,能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人数达到总人数的70%以上。大、中学生的计算机教育普及率达到100%,接受过计算机与网络应用技术培训的人数占总人口的25%。上网用户普及率达到20%

    32010年远景目标:

    建成具有国际水平的信息高速(宽带)主干网,完善公用信息交互平台,建设以“虚拟现实”技术为支持的网上交易中心、网上银行、网上数字图书馆等,信息技术研发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全民信息化素质取得重大进步和提高。更新传统的生产工作、学习方式,使信息的查询、检索、交换、处理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最便捷的手段,逐步实现信息资源社会化、信息利用大众化、普及化。初步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

三、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

    西安有着较好的科研、教育、文化以及经济基础,有着广泛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前景。我市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围绕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做好规划、管理工作,突出四个重点,强化五个基础,建设八大信息化重点工程,带动全市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发展。

()主要任务

    1、加快西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基础网络建设。以现代通信技术改造扩展现有通信线路,使之基本满足发展的需要,实现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的互联和网络资源共享,到2005年建成适应当时业务需求的高速(宽带)主干网;到2010年,可进行多媒体传输的综合业务建成宽带(高速)数据网。实现通信传输的宽带化、数据化、综合化、智能化,能安全可行地与国内、国际通信网络接轨。

    电信网:建设以光缆为主体的传输骨干网,建设大容量的地区电话网,开发IP电话服务业务,建设数字移动通信网,建设新型宽带用户接入网。加快帧中继网,Internet网、ATM网建设。

    有线电视网:坚持宣传、教育、娱乐和信息服务相结合的方针。继续建设通向各社区的星型分布的光纤网和通向居民点的光缆/同轴电缆接入网(HFC),积极发展交互式信息服务及计算机联网业务。

    计算机网络:在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的基础上,依托公用信息平台建设IP宽带网,建设好一批局域网和园区网,保证国家统一建设的重大信息化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

    (2)大力发展接入网。在信息化示范小区和一些重点科研教育单位、机关团体及繁华的商业区采取光纤进户的措施,用数字化技术、宽带调制解调器技术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并以双绞线、同轴电缆方式或采用微波LINK技术建设好宽带接入网。

    (3)加强公用信息交互平台建设。“十五”期间,基本完成西安信息港工程建设,构建西安信息港交互平台、主干网络、信息资源库和政务网,建设好西安“三网的多业务融合”试点工程和西安主干交换网站,建设和完善西安市政府决策信息网、西安市政府公用信息网,西安市经济信息网,实现“同城信息,本地交换,异地信息,西安交换”。

    2、大力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我市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主线。信息资源网建设和数据库开发、信息应用系统建设是决定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十五”期间,完成八大系统和十四个数据库建设。

    八大系统是: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包括对外的政务公开和对内的政务处理两个部分。系统对外每天发布政务活动动态、相关政策法规、政府宣传稿件,收集市民反应,接受网上信访;对内实现政府办公的网络化和自动化,提高政府办公效率。

    ——宏观经济监测预测系统

    宏观经济监测预测系统实现对全市各行业经济情况的实时监控,对宏观经济总体状况进行分析、预测。

    ——社会保障与社区服务信息系统

    社会保障与社区服务信息系统包括社会劳保、住房、医保等公益事业管理系统和社区服务的信息系统。

    ——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

    包括交通状况的监管系统、交通流量的分析系统、城市道路的规划系统等,实现对全市的交通智能化管理。

    ——物流配送信息系统

    配合电子商务的发展,建立我市的物质配送信息系统,采取先重点行业,然后逐步扩展的方略,逐步覆盖到各个经济领域。

    ——电子认证与网上支付信息系统

    配合电子商务的发展,建立我市的网上电子认证与网上支付信息系统,改善我市投资和商务活动环境。

    ——城市建设与管理信息系统

    城市建设与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管理、决策支持等计算机信息系统。

    ——旅游咨询信息系统。

    旅游咨询信息系统实现各种旅游景点、宾馆、交通以及旅行单位的信息实时公布,信息查询以及旅行网上向导等。

    十四个数据库是:

    ——政府系统办公信息库

    实现政府内部的办公文档信息库,根据分级权限实行检索、查询、维护和管理。

    ——财政税务信息库

    建立全市的财政税务收支状况、统计分析的信息库

    ——经济统计与运行信息库

    建立包含各行业的经济运行数据库和经济统计信息库。

    ——市场价格信息库

    建立全市各个市场的商品价格信息库和分行业的商品实时报价信息库。

    ——企业与产品信息库

    建立全市企业与主要产品的统计信息库

    ——国际经贸与招商信息库

    建立国际经贸活动的统计、管理、服务的信息库和项目招商的信息库对外发布。

    ——重点建设项目信息库

    建立重点建设项目的各种信息的数据库,对重点建设项目实行重点监控。

    ——法律法规信息库

    建立各类法律法规的信息库,便于法律法规的信息检索。

    ——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库

    建立全市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的信息库以及流动人口的管理控制数据库。

    ——人才管理信息库

    建立全市的人才统计信息库、高级人才和专家的管理数据库。

    ——科技成果信息库

    建立科技成果的信息统计库和科技产业化的监控数据库。

    ——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库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全市的地理空间数据库。

    ——环境监测信息库

    建立我市的环境监测信息库和分析系统,加强环境监控。

    ——增值服务信息库

    通过政府示范、扶持组建一批专业从事信息资源的开发与服务信息服务的大型高科技企业。大力培育信息服务市场。

    3、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1)推进企业上网和信息化。

    率先在我市大中型企业中,推广运用MRPⅡ技术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包括企业的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供应与销售管理、劳动人事、国有资产管理等信息系统;建立适应现代电子商务需要的信息系统以及交通、运输的调度、能源的调配等系统。提高企业信息技术普及程度和应用水平。鼓励大中型企业建立自己的网站;积极促进小企业通过各种连接方式上网运作。

    (2)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广普及信息技术应用,积极采用CADCAMCATCIMS等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企业的设计、生产和管理水平。在大中型企业中逐步建设将供应链、生产和管理、客户关系结合在一起的、以网络为基础的企业综合信息系统,降低能耗和物耗,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十五”期间,使传统产业在自动化生产、节约能源、环境保护方面达到新水平。通过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来提升经济整体实力和素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3)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在网上逐步建立和规范以虚拟电子商城、电子安全认证体系、网上支付结算体系、计算机互联网络、协同作业体系和网络管理法规体系为主体的电子商务系统。以公用信息平台为枢纽,实现商业、工业、外资、商检、金融、电信、运输、海关、税务、工商、公安和法律认证等部门在网上互联互通。重点发展企业对企业(BtoB)模式的电子商务,积极发展行之有效的企业对个人(BtoC)的各种网上交易;培育小企业信息网络服务体系。降低企业采购、销售、市场开拓成本,减少库存、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形成现代化的新型商务业态。2005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电子商务占5%

    4、全面推进各个领域和行业信息化建设

    ——综合统计领域的信息化。以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统计信息资源的传递、汇集和处理,提高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经济领域的信息化。完善西安经济信息网,做好工业、农业、商业和外经贸、物价、财税等方面的经济信息资源的汇集、整理和加工,为企业提供市场导向和咨询,为政府部门制定决策提供依据,为全社会提供大容量的信息服务。

    ——政府部门信息化。继续建设完善覆盖全市各党政机关的计算机网络。“十五”末,我市各级政府上网率达到100%。公务人员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普遍得到提高,能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人数达到总人数的50%以上。“十五”期间,实现“政府上网”,2010年以前实现“电子政府”目标。解决好办公自动化、办公无纸化和决策科学化。

    ——金融领域的信息化。构建各金融单位的专业网络,并实施全市联网运行,并和部分大商场实现直联;完成西安银行卡信息交换系统的建设,推动我市银行卡业务发展,建立现代化支付系统;建立全市金融监管信息系统;实现全市金融办公自动化;拓展以网上银行业务为主的虚拟银行业务。

    ——财政、税收、工商管理的信息化。建立一个完善严格的政府财政、税收和工商管理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系统。广泛利用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加强国税、地税征管和稽核,严格财政和工商管理工作,实现财、税、工商部门的信息共享。

    ——城市建设和管理领域的信息化。在遥感、遥测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的城市建设基础数据库系统,包括全市土地资源、水利资源、城市生态环境状况、环保情况、地下管线、市政建设、绿地、全市地图信息等基础数据,实现城市规划、空间布局、建设审批和市政,以及交通的调控、调度的信息化管理与测控。

    ——工业领域的信息化。建立企业与产品数据库系统和全市工业运行状况的信息系统。包括全市工业企业和产品的基本情况、企业财务状况、经济效益、劳动工资状况等信息。建立技术监督信息服务系统。包括各项国际、国家标准,各种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法规的查询、检索等。

    ——农业领域的信息化。建立以农业产销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农业统计信息、乡镇企业信息和农业的预测信息、农业灾情预报与病虫害防治信息系统为主体的农业基础数据库和信息系统。为广大农村企业、乡镇企业及广大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信息咨询与服务。

    ——科技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完成西安教育信息网主干平台以及区县平台的建设,充分利用教育科研领域的计算机网络,提供全市高校、科研机构、学术机构,中小学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服务;建设科研、教育管理系统、网络辅助教学、远程教育、电子图书馆等教育系统,为全市各层次的教育及科研服务;建设教学资源数据库,加强教育信息、科研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

    ——医疗卫生领域的信息化。建立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在全市各大医院建立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实现联网,建立各医院、各种专科、各种药品中的检索、查询系统,诊断各种疑难病症的名医名药查询系统,常见病、多发病预防、诊治、查询系统以及医药卫生数据库系统,建立自动计帐收费支付系统,开展方便群众的网上预约及远程医疗等业务。

    ——宣传、文化娱乐领域信息化。建立宣传、文化信息系统和相应在数据库,开展网上宣传、文化活动。建设旅游娱乐信息服务系统,为旅客游览、交通、住宿、安全提供信息服务,为城乡居民提供文娱、体育等查询信息系统。

    ——社会公益领域信息化。建立社会公益信息系统,服务社会。“十五”期间,建设社区服务信息网,提供再就业和社会保障的信息服务。

    ——高新技术产业信息化。高新技术产业是实施我市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关键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应率先信息化,以此带动全市的信息建设步伐。高新技术产业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应用水平达到100%,尽快实现生产、管理、销售、服务计算机管理和网络化。

    5、发展信息产业

    结合优势有重点地发展信息设备和产品制造业,重点发展软件及系统集成业,扶持和培育信息服务业。

    (1)信息产品设备制造业。按照“优化结构、突出重点、集中优势、规模经营”的指导方针,紧抓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从市场需求最迫切又最能带来经济效益的领域做起,加快产品开发,实现产业化。加快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提升,增强竞争力,扩大国内外市场占有率。2005年我市信息设备制造业产值达145亿元。“十五”期间发展重点是:

    ——数字化通信产品、网络技术及设备。重点支持以大唐电信等重点企业及院校与国内外有关单位合作,研制、开发、生产、经营ADSL 宽带接入系统、IP电话网关、具有自主产权的路由器、第三代移动通讯系统、宽带接入交换机、CDMA无线智能网、卫星通讯设备、ATM复用设备、无线接入系统等。

    ——计算机、数字彩电及其外部设备。重点开发、生产新型微型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计算机辅助设备、彩色显示器、多媒体电视、彩管、平面显示器等相关配套产品。

    ——电子元器件。重点开发生产硅材料、专用集成电路、交通电子产品,能源电子产品、医疗电子产品等。

    (2)软件及系统集成业。按照“政府协调、政策扶持、集成优势、协同发展、壮大实力”的发展方针,依托西安科教优势,以西安软件产业园为基地,加快产品开发,实现产业化。力争我市软件及系统集成产业在“十五”期间,有一个突破性的大发展。到2005年,产值突破200 亿元,成为我国重要的软件产业基地。工作重点是:

    ——抓好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在西安交大、西工大、西安电子科大、西北大学四所高等院校建立西安软件开发分中心的工作。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软件业集团。重点支持西安协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金叶—西工大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围绕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版权的软件产品,形成规模。

    ——积极研究开发CAD/CAM、工业过程控制、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服务、金融财税、教育娱乐及多媒体、信息安全保密与病毒防治、出口等应用软件的开发;重视信息技术开发平台、数据库管理、中文信息处理、网络通信等系统软件。

    ——围绕重点产品开发,积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软件开发与管理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软件工具技术(CASE),推出一大批具有自主产权的名牌产品。积极推进软件产业出口。加强与国际一些知名大型软件企业合作,承接、参与开发大型软件,以次为锲机推动西安软件产业的国际化。

    (3)信息服务业。通过制定信息服务产业化规划和扶植政策,积极培育和扶持我市网上信息服务业、信息咨询服务业的发展。目标是在“十五”期间实现信息服务业的规模化、规范化,到2005年,产值达到55亿元。“十五”期间发展重点:

    ——政府通过基础数据库开发进行示范,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和支持组建一批专业从事信息服务的高科技公司,开展信息内容提供服务(ICP)及各种形式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服务(ISP)、接入服务(IAP)

    ——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网上信息服务和信息咨询服务,推动我市网上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不断开拓网上信息服务的新领域。

    ——积极开展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图书馆、远程招生、远程招标、电子购物、网络广告、家庭娱乐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加强西安与东西部地区和国外的联系,强化西安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枢纽作用。

()重大信息化工程

    “十五”期间,积极引进外部先进技术和资金,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方针,抓好以下信息化重点工程,并以此为突破口,推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

    1、西安信息基础设施工程。西安信息基础设施工程主要由主干网络、交互平台和信息源库三大部分组成。主干网建设一期工程先建设主控中心和分布在全市的八个网站,二期工程按照“无线传输、光纤接入”的方式,建成覆盖全市的“三环三线”主干网,远期将与电信网和有线电视网实现融合。交互平台是信息基础设施工程的指挥和管理中枢。“十五”期,基本建成西安信息交互公用平台,完成宽带、高速主干网络和部分信息系统,实现“同城信息本地交换、异地信息西安交换”。并以此为依托,完成“三网的多业务融合”试点和全面展开的准备工作。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十五”期间,建成西安信息基础设施工程的有关数据库群、信息资源应用系统,形成西安信息港的信息资源框架。最终,建成一个覆盖全市,集语音、数据、视频为一体的宽带综合信息网,在技术上处于先进水平的区域信息网络,实现信息传输的数字化、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和个人化。

    2、信息资源开发工程。“十五”期间,基本完成八大系统和十四个数据库建设,建成网上数据库联机系统。加快企业上网步伐,组织、扶持西安各高校、科研院所、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及各部门信息中心实施数字图书馆项目,开展信息上网,实现联机检索。

    3、西安软件产业园工程。加强政府引导和扶持,以高等院校和民营科技企业为依托,重点开发基础软件和各类应用软件,大力扶持西安协同、思维等一批软件企业,形成合力。支持各高校兴办软件产业。努力创造条件,积极争取西安软件园成为国家级的软件开发园区,扩大规模,把西安软件产业园建成我国一流的软件产业基地之一。

    4、党政专网及电子政务工程。建立信息收集、交换、发布、分析处理机制,使政府工作和决策能够获得及时、准确、适用的信息支持,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工作质量。通过信息发布制度,使公众能够监督政府工作,促进廉政、勤政建设。在“十五”期间,完成党政专网建设,基本实现电子政务目标。党政专网以党政首脑机关计算机网络系统为核心节点,覆盖市级机关各单位和各区县,实现市委、市政府上与中办、国办、省委、省政府,下与市级机关各单位和各区县的计算机联网,传递政府办公机要信息。党政专网建设主要包括:办公通信专网、政府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党政机关门户网站。

    5、社会保障与社区服务工程。依托西安公用信息平台,建设五保合一的社会保障信息系统。以医疗保险系统为突破口,带动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十五”期间完成系统软硬件设计、配套和安装调试,并在我市60%人口中间推行社保卡服务。社区服务网络“十五”期间在市、区、街道办事处建立社区服务信息网络中心,实现互联;完善城市服务功能。要建立全市统一的社区服务中心网站和统一规范的信息格式和操作界面;依托街道热线服务站,组建社区服务信息网络的服务支撑体系,开展便民服务,推行一卡通工程。

    6、空间信息工程。运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建设西安空间信息工程。“十五”期间,初步形成城市综合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以及公共资源、城市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城市空间地理数据,提高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监控、城市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的现代化水平。2010年前,初步实现全市范围内空间地理的基础数字化数据的联网检索、数字化分析运算和决策支持。

    7、电子商务系统工程。到2005年,争取5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上网动作,建设企业信用库及服务系统。加快建设消费个人的信用库及服务系统,建设和完善工商企业的电子系统和认证体系,逐步实现生产、经营、消费的网上运行。

    8、旅游信息化系统工程。根据西安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的特点,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建立西安旅游信息网络。旅游信息服务网络“十五”期间在各旅游景点、旅游服务公司、各宾馆旅社建立旅游服务信息网点,市旅游管理部门建立旅游信息处理的网络中心,实现互联;建立全市统一的旅游信息服务中心网站和统一规范的信息格式和操作界面;依托旅游信息网络,组建全市旅游服务的信息服务支撑体系。通过西安旅游信息化,促进西安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9、信息安全工程。信息安全已成为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保障。按照“依法管理、加强监督、预防为主、确保重点、促进发展”的方针,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建设。重点是:建立信息网络安全应急保障体系;建立信息安全灾难恢复保障体系;实施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建设工程;建立信息安全监督机制;强化信息安全评估和认证;实施信息安全重点保障工程。

    10、信息化教育培训工程。“十五”期间,将在全市范围内组织信息化的教育培训工作。2001年到2003年这段时间内,政府对各级公务员进行信息化的基础知识、信息网络技术、计算机的操作技能进行全员培训,提高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鼓励和支持有关计算机教育部门对全社会开展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培训工作。鼓励和支持有关研究单位进行课件制作工具软件的研究,积极推动远程教育。鼓励西安各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进行各种信息类的专业教育。

四、政策措施

    加快我市信息化建设要依靠以下三个方面。一个靠政府推动。搞好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管理,积极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府投资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的力度,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推动我市信息化战略的实施。二要靠市场的拉动。注重培育我市信息化市场,促进信息产业化、产业信息化,形成信息化的投入、效益、再投入的良性循环。三是靠信息技术本身的技术驱动。当前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技术本身的发展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技术契机。要建立信息技术创新机制,注重跟踪世界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利用后发优势,促进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创新,利用新技术来实现我市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十五”期间,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和协调管理力度

    1、进一步强化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与协调作用,在充分论证的前提下,制订西安信息化总体规划。建立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和协调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问题。各部门、各行业要在全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本单位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在信息化基础设施项目上要加强论证,建设中加强监管、督查。政府各部门要顾全大局,克服本位主义,通力合作。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2、加大信息化建设投资力度

 

    政府要加大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前期投资力度。同时,要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协调建立信息化发展基金,实现“政府示范、监管,市场运作”的模式,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参与信息化项目。利用风险投资资金,来发展我市信息产业中的关键领域。实施扶植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政策,营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完善投资收益体制,利用多元化投资体系,促进信息技术产品及信息服务发展。

()重视信息化人才开发,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培养一支多层次的信息化队伍。

    1、利用我市科教优势,从基础教育开始培养信息人才队伍。要在中学、小学开始信息化基础知识、计算机应用、上网操作教育。培养一支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专业方向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努力培养高水平的信息化技术人才和信息化管理人才以及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使之成为各信息中心、计算中心、科研单位和管理部门的业务技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信息人才,特别是引进掌握最新信息技术的人才。建立信息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优化信息产业创业环境,鼓励信息技术人才创新、创业。

    2、扩大对外交流合作,促进我市信息产业的国际化

    利用中国即将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的良好外部环境,积极开展信息化的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加强技术消化、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跃升,高起点发展我市信息产业。加强与国际著名网络公司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采取政策倾斜,支持有一定实力的信息产业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加强信息化软环境建设。

    1、采用“政府政策引导,市场利益驱动”的原则,加强政府的服务工作,努力创造良好的信息化投资软环境。建设西部区域性信息中心,强化区域信息中心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影响力,实现信息市场的网络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政府要有针对性地研究促进企业购买信息及技术服务的导向政策;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际惯例,凡由国家财政拨付经费所形成的信息资源,应无偿向公众提供服务;实行灵活的业务发展策略和合理的资费政策刺激消费需求;政府要做好服务,推进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抓好项目产业化,让技术成果与经济组织结合起来,促进信息技术和成果普及化;运用价格机制动员、引导民营经济力量以独资、联营等方式进入电子信息产业领域,进一步扩大西安信息市场。

    2、加大信息化宣传力度,提高全市人民信息化意识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宣传信息化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推动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提高全民信息化意识。做好信息化普及工作。充分发挥西安高校继续教育体系的作用,加强对全市各类在职人员进行信息科学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的教育,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培训,提高应用信息技术和设备的技能。特别要抓好政府机关信息化知识培训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化建设环境,使全市各界积极参与我市信息化建设。

    3、加强我市信息化政策、法规、标准化建设

    根据国家有关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以及有关法规,结合我市的情况和特点,提出具体的执行办法和贯彻实施意见。同时,制订若干项地方性政策、法规,认真执行有关信息化的国家标准,推行信息化的标准和保证信息网络安全的规定、措施,形成具有西安特色的信息化环境。

    西安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是实现西安市“十五”规划目标,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环节。全市人民要提高信息化意识,增强紧迫感,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为把西安建成为一个信息化城市和现代化的西部信息中心而奋斗!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