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个五年计划国民经济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节选)

二、宁夏信息化发展方针、原则和战略

(一)信息化发展方针、原则

——统筹规划、有序竞争、协调发展。我区信息化的发展既要遵循市场规律,又要发挥政府统筹协调的作用,发挥整体优势,坚持统一规范,统一标准,克服相互分割、封闭保守的弊端,避免出现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坚持需要和可能相结合,努力把握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确立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合理布局、协调发展。

——适度超前、高起点、跨越式发展。根据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发展速度上适度超前。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坚持开发信息资源为核心。信息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因此,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发挥地区、行业和部门的优势,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尽快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大力推广应用,坚持引进与开发相结合。大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带动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加快网络建设,促进信息产业发展。我区信息产业的设备制造和软件开发能力相对薄弱,因此,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采取引进成熟技术和设备;在软件开发方面,采取引进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加强软件开发队伍、壮大软件技术实力。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我区的信息化发展,要与推进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相结合,把信息化与工业化紧密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加速我区的产业升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先进技术手段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

(二)“十五“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坚持政府主导,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发展规律,加速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适度超前和跨越式发展;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以西部电子商务港建设为龙头,积极发展信息产业,使其逐步成为我区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引进高新技术,加大自主开发力度,大力推广信息应用;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努力创造和培育社会经济文化的信息化环境,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三、“十五”信息化发展目标

“十五”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加快基础网络建设,大力开发信息资源,推动信息产业发展,加速提高信息化的应用程度,逐步缩小东西部差距。在切实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信息服务体系。力争到“十五”末,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达到8%。

2005年,基本建成我区的主干信息高速公路,初步形成融合多种业务及现有网络的数据通信核心网络;初步建立国土资源与生态环境、经济、科技、农业、工商企业等一批基础性的数据库;完善现有光纤传输网、固定电话网和移动通信网,加快建设接入网,推进“电信网、电视网、计算机网”三网融合;加强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普及,提高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社会公共服务、企业生产经营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程度;以企业上网为切入口,着力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优先促进金融信息化,发展各种以网络为基础的公共服务,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基本建成远程教育网络,逐步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一批重要的信息化标志工程。

四、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

(一)重点任务

1.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加快建设先进、适用、规范、安全、综合性的公用基础设施。

加快发展公用电信网。集中建设干线传送网和联合建设接入网,逐步建成覆盖全区的光缆干线,并辅以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网,构成宽带中高速信息通信干线网,加强用户接入网建设。

“十五”期间,在全区建立起高速宽带的全区骨干INTERNET业务承载网和较大容量的接入服务器。主要城市和经济核心区建设具备MPLS(多协议标记交换)的骨干ATM网,直接承载用户的IP业务和PVC业务。

根据电话用户增长情况扩容本地窄带交换网,在2005年达到90万电话用户,120万门以上的交换容量,将基于窄带网的ISDN作为个人上网手段和小企业通信手段推广发展,建设综合性智能网平台,大力发展智能业务。

大力发展移动通信。2005年末移动通信用户数达到78万,网络规模适度超前,全区容量达到100万门(联通30万门,移动50万门,中国电信20万门)。有30%以上的设备为第三代移动通信产品。

到2005年,INTERNET上网用户达到25万用户,其中宽带接入用户(2M以上速率)数量达到2万户以上。

加速建设广播电视网。对传统的传输覆盖网络进行改造和完善。在已经实现的行政村“村村通”基础上,加快实现自然村“村村通”。利用卫星直播技术,扩大边远山区农村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和增加覆盖节目的套数。“十五”期间,全区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计划分别达到88% 90%。建成和完善电台、电视台音视频节目的网上广播系统。

“十五”期间,力争全区有线电视入网用户达到4050万户,城镇入户率达到98%。新建宁夏广播电视中心,加快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从模拟向数字化方式过渡,逐步建立广播电视节目采、编、播一体化的数字网络系统。自治区级电台、电视台实现采、编、播数字化、自动化,节目传输、交换网络化,并要建立有一定规模的节目数据库和信息数据库,以满足用户的市场需求。同时,要充分利用已有带宽为政府上网、中国西部电子商务港、INTERNET等工程提供传输平台,加大与其他行业和企业的合作力度,成为我区信息服务业的骨干行业。

大力发展计算机网。逐步实现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形成全区统一的信息交流与共享的公共计算机网络环境。建设全区统一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对网络资源实施统一管理,实现网络和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防止外部对网络的攻击和有害信息的侵入,保障网络运行和信息安全。

2.推动企业信息化

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实施企业上网工程,运用网络信息资源和技术,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技术进步,促进结构调整优化,拓宽产品宣传营销渠道,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根据我区企业管理和信息工作的基础现状,推动企业信息化进程要区别情况,分类实施。对重点骨干和大型企业,要建立企业信息主管(CIO)制度,研究制定好企业的信息化规划和工作计划,建立完善的企业基本指标体系和相关的企业产品数据库等信息系统,做好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准备;按照企业内部资源管理的要求,搞好实施计划,确立阶段目标,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企业资源计划(ERP)和企业局域网的实施应用,逐步实现基础管理、研究与开发的信息化;要借助内部局域网和外部互联网加强企业外部资源的利用,通过建立客户资源管理系统(CRM),密切与供应商、销售商的联系,逐步实现电子商务。

选择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抓好信息化典型示范工作,通过“抓应用,促发展”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增强竞争实力为目的,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企业走一条投资少、产出高、见效快的具有持续发展后劲的道路,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3.有重点地推进各个行业信息化

金融信息化。以金融监管信息系统、现代化支付系统、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三大系统的建设为中心,以建设基础网络为依托,实现银行各项业务的信息化处理。

建立宁夏银行系统的“内联网”,完善各地市的区域“外联网”,打好网络基础;完善我区的电子联行系统,建立全区“大同城”,努力提高我区银行的支付服务水平;争取早日实现现代化支付系统在我区的全面推广,彻底改变目前较为落后的支付业务;根据人总行银行卡工程的部署,积极准备,推动我区银行卡业务联合工作,促进我区电子商务发展;人总行已正在进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信息系统的总体研究工作,未来五年,我们应积极配合该系统在我区的建设、推广工作,在我区建立统一的人民银行数据采集系统,建立人民银行基础数据库,构架人民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利用数据仓库等先进技术,为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提供分析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我区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水平,提高金融风险防范和预警能力;继续完成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后续建设工作,实现跨省域、跨地区查询,建立、健全一套企业贷款信用机制,为我区银行业防范信贷风险提供信息化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我区银行系统的办公自动化,提高办公效率。

农业信息化:依托“宁夏农业信息网”和“中国宁夏伊斯兰绿色食品港”为主的宁夏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重点发展和完善全区的农业经济信息网络、自治区级农产品产销信息网络。“十五” 期间,按照“边建设、边完善”的原则,分期、分批建设宁夏农业信息网络终端网站。近期建成一个自治区级虚拟网站,24个市县级终端网站,50个农民经纪人或农村运销组织终端网站,15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终端网站和15个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终端网站。在提高信息网络化水平和网络资源共享度的同时,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设和完善农产品产销信息服务系统、农业与农村经济决策支持系统、农村资源与经济动态监测系统,大力开发并有效利用信息资源,发展信息服务,初步实现农业与农村经济信息化。2005年农村电话主线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0部,农民户均计算机普及率达到2%。开发农业生产、农业科研、农产品加工技术、农产品市场价格等专门数据库,近几年重点开发建设宁夏农业与农村经济数据库,包括农业与农村经济动态信息数据库,农业与农村经济资源数据库,农业与农村经济统计数据库,粮食、蔬菜、水果和家禽产品生产与销售数据库,农业高级专门人才数据库,农业生产实用技术数据库,宁夏农业重点企业数据库,农业与农村政策法规数据库。按照“产业化”要求,建立以宁夏农业信息中心为“龙头”的信息服务产业链,对基层信息机构开展低偿信息服务提供支持。实行优惠政策,鼓励和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运销组织、农民经纪人、种养殖大户、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龙头”上网,2005年内上网数量每年增长20%以上。到2005年,全区农业各部门工作人员都基本具备计算机上网操作能力;全区各乡镇配备1名兼职信息服务人员;全区形成一支同初步实现农业信息化目标相适应的专门人才队伍。

交通信息化。该系统主要包括:票务系统、运输信息管理系统、客运信息系统、GPS交通信息系统等。

公路运输方面:利用2~3年时间,以石~中高速公路、银~古~王高速公路铺设的宽带光缆为基础,将沿线的厅属单位、公路收费站及有条件的地市县交通部门联网。并采用宽带数字微波以点对点方式进入交通厅机关,与中国交通专用卫星通信网联网通信,初步形成一个集语音、图像、数据传输为一体的小局域、大范围的交通通信主干网。再用2年时间对已建成的高速公路沿线的交通行业所有部门实现联网通信。同时,进一步加强宁夏公路运输数据库的开发、研究;抓紧宁夏交通科技信息网的信息资料采集和制作工作,在互联网上不断提高知名度;分部门、有步骤地做好道路运输信息管理系统、高速公路的监控、报警、调度系统、交通战备指挥系统、公路客运售票系统的联网及货运信息系统等主要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工作,并以交通厅机关综合局域网为核心,采取专网传输为主、公网传输为辅,专网、公网相配合的方针,逐步实现交通厅机关与全区交通行业部门联网,发展成宁夏交通信息主干网。

铁路运输方面:通讯网络建设完成,全部建成并完善运输管理系统(TMIS),调度、车辆、生产计划等各专业系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构成OIS系统框架,运输技术装备及运输生产、运销手段实现自动化、信息化。逐步改善铁路通信网络系统通信能力和带宽,在网络系统建设方面积极发展光纤通信和程控交换技术,初步建成大容量、多迂回、多手段、可靠性高的数据传输网,在没有网络通信条件的地区要采用卫星定位系统(GPS)的应用。全面完成车站通道光纤建设;石嘴山、大武口、平罗、银川、青铜峡等主要技术站站场光纤通道建设;建成具有性能可靠、功能齐备、内容涵盖车站运转、客运和货运作业全过程,并能充分实现资源共享的现代化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成并完善运输调度指挥系统;加快运输生产自动化建设,全面建成分局机关局域网办公自动化(OMIS)系统;全面完成分局调度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完成车号自动识别系统包括八站二段的18个信息作业点;继续完善客票和预定系统。

科技信息化。建立完整的科技电子信息网络,并利用INTERNET国际互联网,增强国际间科技信息交流。建立起科技人才交流信息系统、技术市场交易系统、科研文献系统、科研服务系统、技术监督信息服务系统,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科技信息服务。科研机构要全面实现上网。

教育信息化。逐步建设网络教育系统,扩大教育软件的应用,加强教育软件的研发;推广远程教育;推动教育体制的转变以适应信息化的要求;大力加强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技能教育和培训。

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广泛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覆盖全区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和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加快有关标准规范的制定,为实现信息系统一体化管理打好基础;建立功能齐全、覆盖面广、规范透明的社会保障信息网络,社会保险资金的缴纳、核算及查询服务纳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并逐步实现全区联网;为社会企业和劳动者个人提供信息服务;建设信息网络安全监控系统。

医疗卫生保健信息化。综合运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建设上联国家卫生部,下联各地(市)、县(区)四级卫生系统的网络通讯传输系统。重点建设卫生防疫信息系统、卫生管理统计信息系统、卫生科技与教育信息系统、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城市社区医疗保健信息系统和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在优先建立卫生防疫信息网的基础上,分阶段逐步实施,覆盖全区卫生系统,达到卫生及其相关信息网络互联互通。

国土资源与生态环境信息化。充分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及计算机技术手段,实现基础数据资料的数字化、数据库化,逐步实现信息网络化,最终实现全行业的信息化管理。

“十五”期间主要是做好信息化建设硬件的准备、国土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按有关标准对有关数据资料的数字化和数据库化、建立资料光盘检索系统等。通过网络技术向社会和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信息服务。重点建设:国土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网络、国土资源综合地理信息系统、中介服务信息系统、资料数据库。

邮政业务信息化。围绕邮政业务发展需要,完善邮区中心局体制,实现邮件传递、内部处理、搬运装卸的机械化、自动化,完成邮政综合计算机广域网和局域网设备的安装、调测工作,并做好局域网与广域网连接工作,从而构筑邮政业务十一个子系统的服务、生产、管理、决策等综合信息的数据传送平台,形成一个对外与西安信息中心以至全国信息中心相连,对内覆盖全区各城市局(所)以及部分乡镇所的网络系统。初步建立电子邮政的接入平台、业务平台、电子支付、安全认证体系等。建设一个规模适中的“183ISP185客户服务中心。建设电子邮政宁夏CA认证中心系统。

4.加快信息化进程,推动电子商务发展

当前我国有关电子商务的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系统仍未成形。在“十五”期间,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为电子商务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积极发展金融信息化,建立完善的金融监管系统,为电子商务发展奠定可靠的信用基础;建立覆盖全区的现代化物流配送系统。鼓励引导商贸企业信息化,有重点地选择金融、内外贸、税收、农业、铁路、公路等行业、部门电子商务的应用。

5.积极发展信息制造业

信息制造业是信息化的基础,要大力扶持现有的信息产品制造企业,发挥优势,加快特色产品的开发。利用我区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钽、铌稀有金属材料生产的优势,研制开发新型电子器件。开发片式钽电容器、铌电容器、陶瓷电容器,在规模生产经营的基础上,产品规格向更薄和微型化方向发展, 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以微电子和光电晶体的技术攻关和新产品开发为主,研究开发光通讯和红外设备领域用光电晶体, 实现新型晶体的产业化,形成各种新晶体100吨的生产能力;研究开发光波导器件,并具有开发新品的能力,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实现新产品的产业化。

6.加快信息化人才培养

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人才,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储备是信息化建设的决定因素。我区由于发展落后,信息化人才缺乏。因此,在“十五”期间必须加快培养各级各类信息化专门人才。普及计算机基础教育,把计算机教育和网络技术基础教育纳入大中专院校、中学乃至小学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对各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加快信息化应用人才的培养,注重信息化应用开发;结合信息化的应用,利用多种渠道,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教育体系,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后备队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培训,以保证我区信息化队伍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确立良好的人才使用机制,创造必要优厚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稳定现有人才,并为他们创造继续学习的机会,充分发挥我区高校、科研机构和信息技术部门的优势,加强我区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根据我区实际,制定引进人才的有关政策,创造吸引区外人才的政策环境,吸引能跟踪国际先进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充实和加强我区信息化队伍。

(二)重大工程

1.高速宽带网络工程

根据发展需要,采用先进技术,建设高速宽带信息传输网络,大力发展宽带接入网,逐步实现“电信网、电视网、计算机网”三网融通。

“十五”期间,宁夏电信在超前考虑大用户宽带接入需求、远程互连需求和新建居民小区电话需求的基础上,超前建设城市市内骨干光纤网,根据实际用户需求建设配线光缆及接入网设备;配合小城镇建设,通信干线或支线光缆敷设到示范的小城镇,甚至延伸到部分小城镇下设的村。建设二级干线800公里,县内、县间光缆1000公里,接入光缆10000余公里。

加快有线广播电视联网工程的建设,建成1100余公里的自治区有线广播电视SDH光缆干线传输网络,实现与全国有线广播电视联网和全区市、县有线广播电视联网;在有条件的地区,根据个人双向用户的需求,普及光纤到小区和光纤到楼栋的双向HFC网,对集团用户采用光纤直接到户,实现图象、声音和数据等综合业务的融合,以适应国民经济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完成分配网的双向改造。

2.电子政务工程

要完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体制,在保证网络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动政府上网工程,带动企事业单位的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十五”期间,要建成以自治区人民政府为中心,下连各地(市)、县(区)人民政府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驻外办事处和中央驻宁单位,上连国务院办公厅的信息系统,横向与其他省、市、自治区政府的信息系统相连接。主要由以下子系统组成:办公自动化系统、电视会议系统、政策法规应用系统、统计检索应用系统、宏观经济调控系统。提高公务员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和水平,增强政府的办事效率和工作的透明度。

3.中国西部电子商务港工程

中国西部电子商务港是宁夏区政府与美国犹他州政府为推动中国与美国、宁夏与犹他州政府间经济、文化交流而倡立的,具体由宁夏西部电子商务港有限公司实施。利用后发优势,通过互联网,克服封闭的区位劣势和地域空间的局限,建设跨越东部直接融入世界经济和新经济时代的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的西部宽带高速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实现与外界信息、物产和人员的快速交流。以中国西部电子商务港大型网站的形式向世界提供中国西部商务信息资源和中国西部全方位网上商务交易、电子政务等综合性服务的网上交流平台。

4.网络教育工程

建设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卫星视频系统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重点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全区大中专学校(含职业学校)和重点高中全部上网,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举办网络大学。建立完善宁夏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其管理为三级管理形式:以宁夏大学网络管理中心(CERNET宁夏节点)为宁夏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节点中心,以各市县教育局为二级节点,各学校为三级节点;将现代化信息技术纳入继续教育的规划;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分期分批对各级教育行政干部、中小学校长、教师等进行教育信息化培训;重视数据库建设与应用软件的开发,自治区对各市县分库的建设提出实施方案,进行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建立并完善教育教学资源库群;与数据库建设同步,将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运用于教育和教学的各个领域。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