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十五”国民经济信息化规划

天津市发展计划委员会

世纪晋千,人类走向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信息社会。席卷全球的信息化浪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活力,推动着世界经济加快发展和重组。信息化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现代化的显著标志。

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是实现中央对天津城市定位、建成现代化港口城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经济中心的战略内容,是落实市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使天津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的战略措施。科学编制天津市“十五”国民经济信息化规划,对于加快全市信息化进程,促进新兴产业形成,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天津跨世纪发展奋斗目标,意义十分重大。

一、发展现状

 “九五”期间,天津信息化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基本构筑了信息港工程总体框架,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综合信息化水平居全国第3位。

1、信息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建设初见成效。天津信息港工程重点建设的信息交互网已经正常运行,并实现了与北京、大连、青岛等市的互联互通;十一个应用系统全部实施,其中九个系统开通运行;九类信息资源建设已初步实现了网上共享,其中政府部门资源上网单位已达74个。《天津电子商务发展总体框架》已经发布,一批电子商务网站开通并投入运营。

2、基础设施和公共通信网建设不断完善。全市光纤干线总长达到7000公里,市话交换机装机容量320万门,移动电话总容量237 万门。有线电视用户近130万户,广播电视网已开通远程教学等多媒体服务。全市计算机拥有量达84余万台,城市居民百户拥有个人计算机16.4台。

3、信息交互网建成并投入运行。信息交互网建成,全市初步形成了“同城信息、本地交换”,全市因特网服务提供商(ISP)27 家,因特网用户达57万户。

4、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加强。建立了天津市JAVA技术应用中心等一批信息技术研发基地。信息技术研究、试验和生产的产学研一体化体系基本形成。

5、信息产业成为支柱产业。2000年信息产业总规模达744亿元,其中,产品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54亿元,形成了与现代通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接轨的系列产品布局;全市有软件与系统集成企业200 余家,软件销售收入20亿元;信息服务业营业额达70亿元。

6、对信息化的组织和领导进一步加强。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成立了市政府信息化办公室,统一领导、规划和组织全市信息化工作;对各专项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分工,初步建立起了信息化办统一领导、各委、办、局分工负责的全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和管理体系;出台了“天津信息化工作规划纲要”及有关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政策和措施,进一步优化了信息化发展的政策环境。

九五期间,全市国民经济信息化取得了较快发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二是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运行效益不高;三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不够快;四是信息化建设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强。解决上述问题,将有力推动本市信息产业的发展。

二、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方针

认真贯彻市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抓住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的机遇,围绕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确定的战略任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以构筑现代化信息港和把信息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为目标,加快信息化重点工程建设,为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奠定坚实基础。今后5 年,国民经济信息化发展要遵循的原则是:

1、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在创新中求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创新,加快建立适应国民经济信息化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坚持开放型发展方向。紧紧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西部大开发等带来的机遇,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构筑开放型、具有较强集散功能的天津信息化工程。

3、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推动相结合,整合优化存量,联合共建增量,完善信息权利、信息主权和信息安全的环境,实现全社会信息资源共享。

4、坚持信息港工程建设与信息产业发展互相促进,全面提高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通过信息港建设带动信息设备制造业、软件与系统集成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天津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二)发展目标

基本建成适应国民经济信息化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成天津信息港主体工程体系,实现天津城市信息化并促进环渤海区域信息化。形成具有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发达的信息产品制造业,较高的信息服务水平的天津信息产业新格局。

主要目标是:

——建成新一代城域信息网络基础设施

建设天津宽带城域网;建成交互能力覆盖天津并辐射周边地区的天津信息交换平台;争取建立因特网的宽带国际出口;促进各类宽带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大力推进宽带接入工程,推动电信、电视和计算机等业务的融合、职能整合以及机构重组,以实现各类网络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共享。到2005年,全市固定电话交换容量达到520 万门、市区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51线/百人;移动电话交换容量达到480万门,其中,CDMA用户50万户,“手机上网”用户150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36部/百人;因特网用户普及率达到20%;市区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0%

——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

积极促进政务信息化、公共领域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社区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政务部门应用信息网络的普及率达到100%;社会公用信息资源的上网率达到100%;大型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普及率达到90%、中小企业达到50%;计算机网络教育在大、中、小学的普及率达到100%;市区家庭计算机拥有量达到30%;计算机网络在新建的居民小区普及率达到100%

——实现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

信息产业要充分利用我市已形成的基础和优势,继续走外向型的路子,形成软件、产品制造和信息服务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成为带动和支撑我市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

“十五”期间,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值年递增率20%;软件业销售额年递增率20%以上;信息服务业营业额年均递增15%

——形成发展信息经济的有利环境

实施有利于发展信息经济的开放政策,构建天津信息化建设的投资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公平合理、有序竞争的市场规则,吸引海内外人才、技术和资金,形成多元化、开放型、规范的市场环境,促进信息产业高速健康地成长。

三、重点任务

“十五”期间,天津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任务是:协同建设宽带城域网;提升完善信息交换平台,联合构建城市信息平台;大力实施二十一项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五个信息资源库;实现城市信息化。

(一)建设宽带城域网

实施集约信息管线工程,有效管理城市信息管线,建设宽带骨干网与接入网,实现不同形式的宽带网互联互通,并在用户端实现语音,数字及视频等业务融合。

1、宽带网络

(1)宽带骨干网

依托电信、移动、联通、广电及其它现有网络资源,形成网状拓扑结构,实现网络互联、互通和互操作,促进电信、电视和计算机三网的融合,建成天津宽带城域网。骨干网光纤达40万芯公里,交换能力达1000G,因特网国内出入口达到10G

(2)宽带接入网

充分利用多种宽带接入技术(LAN接入、无线接入、XDSLHFC 等),城区实现光纤到办公大楼,到小区。加速建设农村通信网。采用ADSL技术实现宽带接入,覆盖能力达300万门;采用HFC+CABLE MODEM 技术双向改造有线电视用户250万户。

2、集约化信息管线

理顺管线监管体制,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减少重复投资,改善城市景观,提高信息管线的综合利用水平,实现信息管道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有偿服务。

充分利用地铁、高速公路、新建道路等的配套管道穿放光缆及新建管线;对现有部分管线进行集约化改造。建成若干公用机房和光、电缆集中监测系统。为各基础网络运营企业营造公平竞争、宽松开放的发展环境,促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

(二)完善信息交换平台

扩大信息交换平台“同城信息、本地交换”的规模,实现与周边地区特别是环渤海地区的“城际互联、信息集散”。支持有关机构在天津创建因特网国际出口局,使天津信息交换平台成为国家区域性和国际性的信息网络交换中心和信息集散枢纽。

1、信息网络交换中心

天津信息交换平台的信息网络交换中心上连全国交换中心,向下连接天津市各大网络和用户集团,并进一步拓展与各省市的互联。交换中心和接入服务中心构成天津信息交换平台的骨干层,以网状拓扑互相连接,平台交换能力达到40G

2、接入服务中心

按行业和地域划分,建设20个接入服务中心,作为分交换中心和接入节点。接入服务中心和各接入网络之间,以星型或部分网状拓扑互连,构成交换平台的分布层。接入服务着重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宽带接入。采用各种接入技术,使交换平台真正成为连接全市各大网络、企业集团和社区以及周边地区的宽带通道。

3、主干光缆线路

以优化存量、共建增量为原则,协同建设信息交换平台骨干光缆线路200公里。利用电信、广电、联通、移动及其他公司的线路资源,在必要的地方加以补充、延伸和扩展。

(三)构建电子商务平台

以天津信息港工程为基础,按照信息网络整体推进战略,联合建设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以企业级电子商务(BTOB)应用为主,逐渐改变商贸运作模式,促进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天津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按照“建好企业内联网—沟通企业外连网—完善天津城域网(天津信息港)—共建环渤黄海城际网(环渤黄海信息圈)—运筹东北亚广域网(东北亚国际信息港)”的信息网络整体推进战略,推动电子商务在天津全面发展。

1、电子商务运作平台

构筑电子商务运作平台。该平台物理上由若干个实体构成,逻辑上分割为信息服务、交易、清算、仲裁与管理以及电子支付实验等。

2CA中心

按照与国家整体布局协调发展的原则,建设地区性实体身份认证中心(CA中心)。坚持政府引导,激励有序竞争,组建电子商务联盟。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天津电子商务实现跨越式发展。

3、企业级电子商务

全力推动企业对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以十大企业集团为主,推进企业级电子商务应用(B TO B),组织重点企业积极参与电子商务实践。改造原有EDI专网运营方式,建设现代物流系统,适应电子商务应用。组建专业化的电子商务服务队伍,直接为企业提供技术培训、服务与支持。

4、试点工程

合理布局开展试点工程。重点在城建项目配套、进出口贸易、商品配送、专营商品、证券与外汇交易及电子收费等领域展开试点。加快建设全市商贸流通自动化工程,与国家级电子商务工程接轨。

5、推进电子商务要素环节的信息化建设

加快实施天津“政府上网”工程和财税金贸联网工程。依托天津宽带城域网,促进天津的税收、财政、金融、外贸、海关、工商管理以及劳动与社会保障等系统互通互联,实现信息共享、业务联动、交叉稽核和统一监管,加快税收接入国库和出口退税工程的开展。建立各类支付网关构成“网上银行”,处理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之间的支付业务。

(四)实施信息化应用工程

“十五”期间,重点实施以下21项应用工程:

1、政务信息系统工程

推进全市各级各类机关、团体实现办公自动化、资源信息化、传递网络化、管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建成纵横互联、功能齐全、资源共享、服务高效、安全保密的政务管理信息系统。紧密结合对外开放、政务公开、为民服务、联系群众等工作,进一步推动党政机关上网,建设完善领导信息服务系统,开展电子政府的试点工作。

2、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工程

利用电信、联通、移动、广电、110和人防等现代化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全市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及应急指挥系统,为政府服务,提高政府针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及应急指挥能力。

3、宏观经济信息系统工程

以“天津经济网”为资源平台,建设宏观经济、政策法规等信息库,以数据库查询方式,为政府和社会提供信息服务。

4、金融信息系统工程

建设金融综合通信应用网,实现与国家金融网互通互联,建立健全现代化支付体系、金融监管体系和计算机安全体系,全面推广综合柜面业务系统、网上银行、网上结算等新型金融业务系统和金融信息服务系统。同时,加强证券、保险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5、企业信息化工程

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制造业、农业、商贸、金融、交通、能源、建筑等产业,实现产业升级,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推广集散控制系统(DCS)等控制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制造业中继续大力普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和计算机辅助测试(CAT)等技术,提高设计水平;建设企业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MIS)、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使企业逐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推动企业上网浏览、建立主页、注册域名和建设网站并开展业务,建设企业的内连网和外连网。加大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力度。

6、财税金贸信息系统工程

建设财政预算管理系统,实现网上财政资金集中支付。建设远程电子申报纳税系统,实现电话和因特网远程申报纳税,政策查询和信息发布及重点税源监控。实现财、税、银、企连网,信息共享,提高财政税收工程数字化和网络化水平。

7、外经贸与口岸系统工程

建设具有合同管理、货物运输订舱、仓储管理、单证传输、集装箱管理、船舶管理、货物跟踪、财务结算等功能的电子商务系统。逐步实现与银行、海关、税务、商检等部门连网。

8、流通领域信息系统工程

在商业增值网的基础上,建设天津商业门户与电子商务功能网站。大力推广商业自动化,建设商业MIS系统。重点在零售企业、连锁超市、批发交易市场建设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及网上商场。加强对财务、进、销、存的管理,减少库存,加快资金周转。并逐步与银行卡网络实现直联POS和网上支付。

9、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工程

依托区位和交通等优势,用信息技术提升和改造物流产业,建设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形成现代化的物流网络,逐步把天津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国际性现代物流中心城市。

10、科技网工程

以天津科技网为基础,开发科技信息资源,建设科技信息数据库,实现全市资源共享,为科学研究、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管理、科学普及、科技人才培养与交流等提供信息集散平台及电子平台,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网络孵化基地。

11、教育科研网工程

建设天津教育科研宽带广域网;建设资源共享、服务全民、具有天津特色的教育网站;形成五个网络应用系统;建设九个信息资源库。

12、社会保障网工程

建设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城乡户籍信息系统、民政信息系统和药店信息系统等,构建社会保障网,逐步实现共享信息资源。

13、医疗卫生网工程

建设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和远程医疗系统,构建医疗卫生网,完成远程医疗中日国际合作项目,发展网上就诊咨询及社区医院等,实现个性化医疗服务,并为医疗保险和卫生保健提供信息服务。

14、金卡工程

实现我市银行卡网络中心与国家银行卡中心联网,扩大与商户的直联POS系统;充分发挥银行卡的功能,在公共事业等收费行业推广使用银行卡,建设组织机构代码、工商监督管理、机动车管理和驾驶员管理等“一卡多用”系统;启动社会保障,城市公共交通等“一卡通”工程。

15、城建与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工程

建设房地产、城市规划管理、建设工程、勘察测绘管理、市政设施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园林建设与管理、建材和建工等信息系统。

16、农业与农村信息系统工程

建设以水利、土地、气象、生物为重点的农业资源信息系统和农村经济数据库;建设农业与农村经济信息网,实现区县、乡镇、村三级网络接入和信息资源共享;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建立农业现代化试点和示范区。

17、环保信息系统工程

建设环保宣传、技术服务和监管网络系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对大气检测、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污水排放和固定废物治理的管理水平。

18、旅游信息系统工程

建设天津旅游信息网,发布全市的旅游信息、导游、导购;开展网上订票、网上订房和网上自助旅游等服务;全面启动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内部联网,建设假日旅游预警系统,行业网络互联等工程,同时构筑遍布全市的旅游信息服务网点。

19、新闻出版与图书档案信息系统工程

发展“北方网”新闻网站;建设出版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上信息发布、订购和销售,开展网上交易;启动“天津数字图书馆”工程,完成天津图书馆藏天津地方文献和特色文献的数字化工作,开展数字化文献的特色服务;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库及应用系统。

20、智能住宅小区工程

依托城域网,开展宽带网接入、多媒体等方面的服务,推进小区管理网络化,逐步实现煤、水、气、电、热电子化收费。

21、信息化建设示范区工程

进一步推进信息化社区示范区建设。在总结南开、北辰、和平三个试点示范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向有条件的区、县推广。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信息化示范区,建成高速宽带区域网,开展电子政府、电子商务社区服务试点工程,实现驻区企业和居民高速上网。在有条件的区域推进宽带接入网建设。

(五)加强信息资源建设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集、处理、加工、传递信息资源,建设五个信息资源库。

1.政务信息库

根据政务信息登记、交换、发布和保密等规定,建设政务信息库,实现各类政务信息服务功能,提供政务信息链接、目录、检索和查询服务。

2.企业资信信息库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通过有序竞争,选择有基础和实力的机构作为业主单位,收集、加工和处理来自银行、税务、保险、工商、海关和技术质量监督等部门的相关信息,建设覆盖各行各业各类企业的资信信息库和相应的服务系统,向天津及其周边地区提供社会服务,满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间贸易、信贷、支付和合同等各类业务往来对资信信息的需求。

3.个人资信信息库

以全市人口信息为基础,建设覆盖全社会的个人资信信息库,为消费者信贷、保险、信用卡支付、劳动与社会保障、缴纳税费、就医与妇幼保健以及接受教育等各项业务提供资信信息服务。

4.国土资源基础信息库

根据全市实际应用需求和水平,大力发展“3S(GISGPSRS) 技术的应用与开发,在各类资源环境信息库的基础上,建设天津城域资源综合数据库以及向各类社会用户提供服务的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实现全市城域资源环境数据和数据库的集成,形成信息库集群支持的城域资源环境信息的综合应用,构建“数字天津”的雏形。

5.社会与文化信息库

积极推动数字化图书馆、教育课件库、历史文化、旅游以及因特网中文信息资源发掘与建设。

推进新闻出版、教育、文化、科技、医疗卫生、社会治安、社区服务和体育等领域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加快数字化、网络化的进程,为提高全市人民生活质量提供全方位、高水平的信息服务。

四、发展信息产业

1.信息产品制造业

集成电路产业。建设国际先进水平的深亚微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项目;建设高水平的集成电路设计中心,重点发展移动通信、网络产品、数字化消费类电子产品等重要领域中的集成电路;扩大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发展配套材料生产,把我市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集成电路生产基地。

通信设备产业。重点发展光纤用户接入设备、多媒体终端设备、光纤同步数字系列产品、光纤光缆、数字程控交换机、文传机、电话机、GSMCDMA移动通讯手机和机站以及新型铁道无线通信系统。

网络产品。通过合资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发市场急需的路由器、数据交换机等网络产品。利用已有的优势和基础,大力发展调制解调器。开发生产用于有线电视网和网络服务的电视机顶盒。

计算机和外部设备。重点发展计算机和网络计算机、商用收款机、存折打印机、喷墨打印机和显示器。依托已形成的产业基础,加快发展,实现规模化生产。

电子元器件产业。重点发展大屏幕高分辨率彩色显象管和显示管、高分辨率彩色显示器。面向计算机、通信等投资类产品,发展片式元器件。把天津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以片式元器件及相关材料、光电子器件和传感器为代表的新型元器件基地。

2.软件业

建设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以华苑软件园为龙头,充分利用本市已形成的基础和优势,依托重点骨干企业,建设集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不断完善政策环境,改进服务,吸引科研机构和专业人才入区办软件企业。

建立天津市软件出口加工基地。积极开展与国外著名软件供应商的合资合作,通过联合设计开发和承揽订单加工,发展软件出口。

建立天津市软件工程中心。坚持体制和机制创新,建设开放式工程中心,吸引国内外高层技术人才来中心工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版权的软件产品,提高我市软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系统集成业

优先发展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业,跟踪国内外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网络、Internet技术的发展,扩大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全方位应用。培育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系统集成企业群,搞好增值服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4、信息服务业

(1)运营服务

支持电信、联通、移动和广电等基础通信设施提供商及邮政运营业在天津快速发展业务,并为天津提供适度超前的高速信息通道,通过公平有序竞争,提高服务质量和网络覆盖面积。

(2)信息服务

支持接入服务提供商(ISP)、信息内容服务提供商(ICP)、应用服务提供商(ASP)和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ESP)在天津发展合理的有偿信息服务。指导各类信息网络服务商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形成快速成长的核心竞争力,营建天津信息服务业的大市场。

五、投资概算

“十五”期间,全市信息港重点工程建设投资约为230亿元,其中:信息基础设施投资约为61亿元,信息交换平台投资约为4亿元,电子商务平台投资约为3亿元;信息资源建设投资约为7亿元,信息产业运营服务业投资约为140亿元;信息化应用工程投资约为15亿元。资金来源为自筹、贷款、融资和政府投入。

六、政策与措施

(一)政府推动、市场运作

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发挥综合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把全市各系统、各行业、各单位的信息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协同建设。

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管理、立法、宣传和协调等方面的作用,培育和发展信息市场,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创造良好、公平的竞争机制,引导社会和企业参与天津信息化建设。

(二)营造环境、多方融资

积极贯彻执行国家已公布的有关信息化政策法规,根据全市具体情况,加快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加强网络安全体系的建设,规范信息市场的建设和运营,营造更加完善的政策环境,支持大型信息企业和企业集团发展。

建立多元化融资体制,加大信息化建设投资力度。抓住我国加入WTO的机遇,采取措施扩大利用外资,实现利用外资的突破。加强各级政府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建立健全资本运作机制,引导企业尽快成为信息化建设的主体。

(三)造就人才、促进合作

培养和造就适应信息化发展的多门类、多层次的人才队伍。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等方面采取措施,特别注重培养既精通信息技术和业务知识,又善于企业管理和市场开拓的复合型人才;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和聚集海内外的优秀技术人才建功立业。

及时跟踪国内外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增强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研发新技术与新产品的能力,形成后发优势。

我们正面临着通过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天津首先要成为信息中心,才能建成经济中心,也才能实现现代化。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也就没有天津的未来。信息化,是天津廿一世纪发展的必由之路!

200188日)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