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五”专项规划(送审稿)

河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

 

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信息化建设进入新的高潮,信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技术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和时代变革正在到来。信息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着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是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共同选择。河北省委、省政府对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组织制定并实施了信息化“九五”规划,使我省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十五”期间是我省推进国民经济现代化,建设经济强省的关键时期。深入研究、科学谋划我省“十五”信息化专项规划,加速信息化进程,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传统产业水平,增强综合竞争力,以及保证国家安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全省“十五”规划奋斗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驱动作用。

一、我省信息化发展现状

“九五”期间,按照《河北省信息化“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总体要求,我省着力组织实施了八大信息化工程,信息化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信息基础设施发展迅速

“九五”前四年,全省光缆总长度达到1.84公里皮长,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726.5万门,长途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6.3万路端,长途业务电路达到80605路,数据通信端口2.86万个。电话普及率达到10.3%。建成了河北省有线广播电视综合信息网。实现了省台广播电视节目上星,实施了卫星广播电视节目落地的“村村通”工程,已完成了3000多行政村通电视广播,完成工程的56.6%,有线电视入网用户已达230万户,全省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已分别达到95.34%94.02%。建成了河北公用计算机互联网(163/169)、河北互联网以及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金桥网、中国工程技术网等在河北的网络分支。全省因特网用户已达23万多户。工商、税务、财政、海关、银行、外贸等系统建立了计算机专用网,在业务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信息产业增长较快

1999年完成电子工业总产值81.75亿元,工业增加值20.19亿元,预计“九五”期间年均增长分别为20%17%。彩壳一期工程、29″彩壳、高精度石英晶体谐振器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加强了与清华大学、信息产业部13 所、54所等二十几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产学研合作,累计完成省级以上新产品开发387项,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2 项,形成了一批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全省电信业务通信总量达到52.17亿元,信息市场机构3280个,信息服务业发展明显加快。河北省软件产业园、燕郊信息产业科技园等一批信息产业园区初步形成,信息产业的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三)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技术应用初见成效

我省一直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来抓。河北互联网开发了100多个数据库,信息量达100亿汉字。经贸、统计、财税、工商、物价、粮食、农业、劳动、外贸、交通、气象等大部分省直部门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河北电台实现了网上新闻播出,河北日报等省内主要报纸开通了网络电子版。燕赵信息港开发了网上股票交易、网上寻呼、网上图书馆、网上医院等信息系统,信息源站点达495个。全省形成了银河网、河北科技网、保定热线、邯郸互联网、唐山信息港等一批精品站点。网络信息在全省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九五”前四年,企业信息化取得较大进展。机械、建筑、轻纺等行业有500多个企业在产品开发、工程设计中普遍采用了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18个单位成为全国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工程示范企业。我省还被确定为全国863计划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应用工程示范省份,有8个企业成为应用工程示范企业并通过国家验收。建设了中国河北企业网。全省有近万家企业利用因特网发布信息和实现联网。大中型企业建设了各种不同规模的数据库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在研究开发、产品设计、过程控制、生产管理、投资决策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存在问题

一是推进信息化建设所需的政策、法规环境不够健全,亟待完善。二是信息化建设所需的管理人才、专门人才和高级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现有人才流失严重。三是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以信息设备制造业为例,“九五”前四年该行业累计完成投资仅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0.5%。四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薄弱,缺乏能够带动行业发展的大型企业和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整机龙头产品。

二、全球信息化发展趋势及我省面临的形势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信息网络化相互促进的趋势明显加快

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大大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极大地加快了国际经贸和跨国经营活动的发展。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兼并、重组日趋激烈,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日益突出。市场、资金和技术的国际化使得国际竞争由资源、产品的竞争转向技术、品牌、资本和市场份额的竞争,各大企业纷纷通过扩大生产规模,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在发展中国家建立生产、销售基地,抢夺发展中国家市场。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产品市场日益开放,竞争更趋激烈。

(二)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正在带来一场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

作为信息产业硬件基础的微电子技术发展越来越快,芯片的运算能力和性能价格比呈几何级数增长。密集波分复用、宽带移动通信、卫星通信技术等通信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通信、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融合,促使数字化电子信息产品不断涌现,信息网络正在向高速、宽带化发展,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将越来越多地依赖网络,从而导致网络经济的崛起。1999年全球因特网用户已达到2.6亿,2005年将达到10亿,2000年全球网上交易额将达到2000 亿美元。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及产业群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人类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商贸方式、交流方式、教育方式以及生活方式,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改造,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成为今后经济和社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三)国内各省纷纷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

北京市提出建设“数字北京”,全面推进首都信息化建设;上海市把信息港建设作为“政府一号”工程,目标是把上海建成国际性现代化的信息中心。广东省把信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进行统筹规划和大力发展。此外,天津、山东、湖南等省市也都把发展信息化作为兴省强市的战略举措,并出台了一系列超常规发展的优惠政策,予以大力扶持。这不单是为加快我省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经验,同时,也使我省的信息化建设面临来自国外和先进省份的双重压力。

(四)我省信息化发展面临的形势

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信息技术进步,以及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参加信息技术零关税协议,必然对我省信息化建设产生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它将有利于我们掌握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模式,引进国外先进的信息技术,扩大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多渠道、多形式利用国外资金,进一步扩大产品出口;有利于促使企业加快转换经营机制,提升产品档次。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中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我省IT(信息技术)企业规模小,参与竞争力弱,随着市场和资本的进一步开放,我省的网络服务业和技术含量高的电子产品市场将面临巨大冲击,一些技术创新能力弱、管理水平低、规模较小的企业,难以与国外大公司抗衡,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三、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指导方针和发展战略

(一)指导方针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我省“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坚持统筹规划,市场导向,强化应用,发展产业,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建设原则,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为建设经济强省和现代化河北贡献力量。

(二)发展战略

按照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实施信息化驱动战略: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宽带网络,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环境,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在经济、科技、社会和文化的各个领域,在开发、生产、服务、管理和生活的各个层面,普遍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促工业化,全面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社会生活质量。

四、发展目标

(一)“十五”目标

1、信息网络实现宽带化和高速互联。到2005年,本地电话用户达到950万户,本地局用交换机总容量1200万门,长途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2万路端,长途电路32万路,数据及多媒体通信网用户175万户。接入网实现数字化、宽带化和综合化。全省有线电视入网用户达到600万户。广播电视信息全省覆盖率达到100%。全国各大计算机网络在我省实现高速互联,因特网用户达到200万以上。政府、企事业单位普遍建立计算机信息网。社区逐步实现网络化改造,基本满足家庭上网需求。

2、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全部大中型企业、企业集团建立技术开发中心,科技进步对产业发展的贡献率超过50%40%以上的企业通过ISO9000等国际标准体系认证。形成一批优势企业和拳头产品,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达到2个,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达到5-10个。建成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信息产业园2个。建成30个大型基础性数据库,信息内容和网上服务能够基本满足各行业需求,信息服务业产业化基本形成。

3、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取得明显成效。电子商务、网上教育、远程医疗、网络娱乐和其它网络信息服务初具规模。省市党政机关80%的业务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主要产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企业普遍利用因特网为生产、经营服务;全部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80%以上的普通中学和部分小学建成校园网,并实现联网;省辖市、经济发达的县区和乡镇建成社区信息网,城市中上收入的家庭微机普及率达到60%,联网率达到50%。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知识资源开发利用对传统产业改造、产业结构调整发挥重大作用。

4、信息化建设管理体系、安全体系、标准体系及政策法规体系初步建立,信息化人才短缺的局面得到有效缓解。

(二)2010年目标

信息化总体水平在国内处于先进地位,主要城市接近届时中等发达国家的相应水平;建成覆盖全省的高速信息传输网络;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成为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人们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得到优化,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社会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信息化管理体制和法规体系、安全体系、标准体系趋于完善;信息市场比较发达;信息化人才队伍基本适应信息化发展需要,全民信息化素质显著提高。

五、主要任务

(一)信息基础设施

1、电信网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以光缆为主,辅以微波,覆盖全省城乡的高速、灵活、可靠的智能化的长途传送网的建设;大力发展以ATM(异步传输模式)为核心的宽带、智能、覆盖全省各市的多媒体通信网;加快本地接入网的建设,为电话终端、计算机终端、视频终端提供综合的数字接入方式。

长途传输网  在现有SDH(同步数字序列)光缆自愈环的基础上,采用WDM(波分复用)等先进技术,建成高容量、高质量的物理基础传输网。继续完善SDH(同步数字序列)微波网路,建设衡水、沧州、唐山及秦皇岛跨海数字微波等微波传输系统。

数据及多媒体通信网  采用IP技术、ATM(异步传输模式)技术、SDH(同步数字序列)技术,建设一体化的宽带多媒体通信网络,提供分组交换网、数字数据网、IP网络等业务网形式。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开展IP电话、VPN (虚拟专用网)、远程教学、远程医疗、VOD(视频点播)、网上购物等宽带多媒体业务。

综合接入网  以光纤为主、无线接入为补充,逐步实现光纤到小区、大楼、路边和乡镇,实现接入网的数字化、宽带化和综合化,为用户提供多业务的综合接入能力。

2、广播电视

采用国际广播电视新技术,重点建设新闻采集及办公自动化系统、微波数字化改造工程、市县光纤联网和市县城区接入网的HFC(同轴光纤混合网)改造工程、卫星电视直播等项目。在微波传输发射主要覆盖广大农村、有线网覆盖市区城镇的基础上,以直播卫星作为补充,实现全省村村看到电视、户户听到广播。大力推进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和宽带交互网络化,使广播电视信息网成为全省重要的信息平台之一。

新闻采集,办公自动化系统  一期工程实现新闻采集、会议电视和办公自动化;二期工程实现电视节目实况转播和交换信道。

微波传输干线数字化改造工程  在原有26个站点和1622km的微波链路基础上,采用SDH(同步数字序列)数字微波设备,其传输速率为155Mbps,实现微波链路数字化,满足传输广播电视节目和开发综合业务的需要,并实现微波和光纤互为备份。

完善有线广播电视综合信息网  “十五”期间,我省有线广播电视综合信息网新建光纤干线1700公里,构成冀南、冀中、冀北三个自愈环;建立数据平台;完成市县联网和市县城区接入网的HFC(同轴光纤混合网)改造。到2005 年全省光纤线路达到11472km,初步形成一个以传输广播电视信号为主的宽带、高速、双向交互式信息网。

实现省台节目的卫星直播,加快“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  充分利用卫星转发器功率大,接收设备造价低的优势,使卫星直播成为微波、有线、卫星广播覆盖的补充,促进“村村通”工程建设,达到广播电视信息全省综合覆盖率为100%的目标。

3、建立高速的交互平台

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设备,建立高速互联平台,实现中国公众信息网、中国科技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金桥网、中国联通信息网等国家各大互联网在省会的宽带交互和信息共享,以提高本地信息的访问速度,节省网络出口费用。

(二)信息产业和技术

1、信息设备制造和软件业

“十五”期间,要依托优势,强化创新,重点突破,加快产业化步伐,重点发展六个领域,建设两大集团,完善两大产业园区,力争实现超常规发展。

(1)六个重点领域

现代通信  “十五”期间,依托信息产业部电子13所、54所,大力发展以全业务光纤接入网设备、光端机等为重点的光纤通信产品,以通信软件与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和无线中继环产业化等为重点的数字移动通信以及程控交换产品,积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通信产品。

新型显示器件与应用  加强合资合作、“产学研”结合和技术创新,在液晶显示(LCD)领域,重点扩大HTNSTN型液晶材料生产规模,开发偏振片、移动通信手机液晶显示模块等技术,不断实现产业化;在电真空显示领域,重点开发生产29″以上大屏幕低透过率、超平面和纯平面彩色玻壳、高分辨率彩色显示器等。在发光二极管显示(LED)领域,重点实现超高亮度LED外延片、芯片等产业化,跟踪等离子体显示器(PDP)等技术的发展,开发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实现产业化。

软件及信息应用产品  “十五”期间,大力开发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软件等各类支撑软件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应用软件,以及信息应用产品和网络信息产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实现规模化生产。

新兴消费类电子  我省半导体致冷器件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生产规模等方面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十五”期间,重点开发生产各类半导体致冷应用整机、DVD以及新型数字化消费类电子产品。

新型电源  重点发展氢氧化镍和连续式泡沫镍氢电池正极材料以及镍氢动力电池等高能电池,实现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产业化,提高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重点发展智能程控交换机电源、数字变频控制电源等智能电源,逐步形成我省的新型电源产业。

新型电子元器件与材料  重点扩大片式石英晶体谐振器、片式电位器等片式元器件的生产能力;加快大功率SIT 器件、BSIT器件等电力电子器件产品的产业化;重点实现PTC热敏电阻与限流元件产业化,扩大烟雾探测器等敏感元器件生产能力;尽快实现DVD用半导体激光器、移动通信用低压高效GaAs器件等半导体器件的产业化,推动OPT 有机光导鼓制造产业化。重点引进半导体级高纯多晶硅、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等材料先进生产技术。扩大6″以上单晶硅、硅片以及高性能软磁性材料生产能力。

(2)两大集团

河北电子显示产业集团  以石家庄宝石电子集团公司为依托,吸收我省相关企业,组建河北省电子显示产业集团。重点发展电真空显示器件及应用整机、液晶显示器件及应用整机、LED显示器件及应用整机等电子高科技产品。力争使彩色玻壳的生产能力达到1200万套(含显示管玻壳),居全国第三位,液晶显示屏达到60万标盒。“十五”计划投资35亿元,到“十五”末力争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以上,利税12亿元以上,力争进入全国电子百强前30 名。

河北现代通信集团  以信息产业部54所、13所为技术依托,继续加强省所合作,吸收省内有关企业,组建河北通信集团,重点发展千兆以太网交换机、ATM(异步传输模式)交换机、无线中继环、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数据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等产品,其中移动通信产品力争在国内占重要位置。“十五”计划投资15亿元,力争“十五”末销售收入达到35亿元,利税10亿元,使通信产业成为我省电子信息产业重要的主导产业。

(3)两大产业园区

三河燕郊信息产业科技园  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加强同信息产业部有关科研院所的合作,广泛吸引京津的技术和人才,进驻园区。努力扩大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知名公司到园区创办独资或合资企业。重点发展宽带接入网网管系统及终端、机顶盒、路由器、飞机导航控制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等产品。“十五”计划投资20亿元,力争到2005 年园区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70亿元以上,利税10 亿元以上,建成国家级信息产业园区。

河北软件产业园  继续抓好园区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配套扶持政策,积极吸引国内外著名软件公司到园区创办独资或合资企业,吸引众多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入驻园区,重点发展各类支撑软件、应用软件,促进软件成果产业化,“十五”计划投资5亿元,到2005年园区软件产业销售收入力争达到30亿元以上,利税5亿元以上,成为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软件产业园区。

2、运营业

按照“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加大电信业改革力度,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拓展业务领域和市场空间,大力发展数据通信业务和固定电话网上的增值业务。不断提高电信经营服务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力争使河北电信进入全国电信运营企业的前列,适应国民经济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加快有线广播电视联网,大力发展有线电视用户,扩大广播电视有效覆盖,尽快形成规模效益。到2005年有线接入网用户达到600万户。加快技术更新改造,建成由数字微波传输、有线网络、卫星广播和直播卫星组成的覆盖全省的广播电视和综合信息业务平台。大力开发视频点播、电视购物、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等多功能业务,到2005年全省广电业务收入达到50亿元,使广播电视业成为全省信息产业的重要支柱。

3、邮政业

加快以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绿卡网、电子邮政为重点的“科技兴邮”步伐,不断提高邮政通信网的科技含量;加快邮政信函名址信息库等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应用,建设以邮区中心局体制为核心的邮政生产运行新体制;加快邮件传递速度,到“十五”末,全省邮政初步形成以实物传递类、金融服务类、电子邮政类业务为主体,机械化、自动化、电子化水平较高的现代邮政运营体系。

4、信息服务业

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加快发展系统集成业,提高系统建设和服务水平。二是结合经济、科技、教育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发展需要,建立各类数据库,加快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实力的数据库开发企业。三是积极发展信息中介和信息咨询,开展规范的社会经济和专业信息服务,以及各项信息网增值业务,信息咨询业初步形成规模。四是积极扶持、壮大、规范信息市场,加强对信息服务业的引导和管理,逐步形成规范的信息服务业体系。

(三)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应用

1、河北电子政府工程

根据国家有关安全和保密的要求,在继续完善河北互联网应用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全省政府内网平台,实现政府部门的办公、管理自动化,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决策水平。一是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构筑一个省市县三级的宽带多业务政府网络平台。二是要在此平台的基础上开发建立统一的政府办公应用系统,使政府部门内部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办公系统成为一个整体。三是在完成政府统一办公系统的基础上,通过符合安全和保密要求的内外网数据交换手段,实现政府内外网数据的交流,向社会各界提供各类政府服务。如电子税务、电子福利支付等。

2、电子商务工程

电子商务相对于传统的贸易模式是一场革命。它通过将商务活动网络化,能减少传统商务方式中的一系列中间环节,实现企业-企业、企业-消费者的直接交易,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活动中的交易成本,提高经济运转的效率和效益。河北省电子商务现正处于起步阶段。按照“统筹规划、联合建设、政府推动、市场动作”的原则,我省电子商务的建设计划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初步建成河北省电子商务基本框架,包括基础设施架构、支持多种模式的电子商务应用和较为规范的政策法制环境。

(1)建立作为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的数字证书授权中心(CA中心),实现电子商务参与方网上交易身份确认,并与国内知名CA中心交叉认证。

(2)建立Internet支付网关,支持多种支付手段,实现网上支付。

(3)改变电子数据交换专网(EDI)运行方式,实现EDI 专网与Internet联接,发展OPENEDI(开放的EDI),通过与银行卡网络,实现网上支付、网上扣税和退税,促进企业对企业(B to B)的电子商务应用。

(4)建设电子商务应用平台,优选商户组建网上虚拟商厦,开设网上购物、网上证券交易等业务。

(5)制定保障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第二阶段  建立较为完善的电子商务运行支撑体系,力争把我省建成面向国内外市场的区域性电子商户重要汇集地和电子交易及支付的中心之一。

(1)建立综合性的现代化物流配送机构,以社会专业分工的形式实现电子商务的物流功能。

(2)促进电子商务产业化发展,在信息资源开发、软硬件产品(包括安全产品)研制和系统集成等方面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3)优化我省电子商务应用环境,形成完善的法制体系,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

3、企业信息化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生产工艺,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实现管理方式系统化;改进信息系统,实现知识管理网络化;改变营销手段,实现商务运营电子化。

(1)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提高对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加快企业网络建设,大力推广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以及CAD/CAPP/CAM一体化技术;建立集散控制系统(DCS),对冶金、建材、轻工、化工、医药等行业的大中型企业流程式工艺生产线、工业炉窑实行优化控制;在有基础的大中型企业中推广集计划、设计、制造、管理、经营、销售于一体的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CIMS)

(2)加快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在大中型企业中建设有实用价值的数据库系统。主要包括:企业基本情况数据库、企业产品数据库以及市场分析成本核算系统、市场预测决策系统等,从而提高企业对原材料采购、市场分析、计划安排、生产调度、库存管理、成本核算的决策水平。

(3)加强人才培训和技术交流合作。通过各种形式吸引具有经济管理和信息技术专长的高素质复合人才,加强企业技术人员的经常性培训、继续教育和外派交流学习,加快知识更新,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能力。

4、远程教育

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十五”期间,要建立以河北教育科研网和卫星电视教育网相结合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卫星视频传输相结合,构建起我省现代远程教育的专业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按照统一领导、统筹规划、联合建设、分步实施的指导方针和高技术、高起点、易扩展的技术原则,建成河北教育科研网主干网和以11个省辖市的部分高校为依托的各市教育高速计算机城域网,形成辐射全省各市、县(区)和所有学校、面向社会开放的、具有现代远程教学功能、教育信息资源库功能以及教育教学管理信息交换功能、实现高带宽传输的河北教育科研网。力争建设河北教育电视台。完善我省卫星电视教育网并实现与河北教育科研网联网。加快各级各类学校校园网建设,“十五”初期,全省普通高等院校、重点中学、中专及部分城市普通中学完成校园网建设;到2005年,高中段学校、城市初中和小学及有条件的农村中小学建成校园网。大力开发教育信息资源,以省、市两级为重点,建设全省高水平的教育信息资源库群。抓好教育教学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建设一批不同类别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点。加强高等学校信息技术类学科专业建设,努力培养我省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强化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建设一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信息技术的师资队伍。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到201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省各级各类教育的具有河北特色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构建起多元化、开放性的学习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使全省教育信息化水平有较大提高。

5、农业信息化工程

“十五”期间,初步建立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主体的覆盖全省的省、市、县、乡四级农村经济综合信息系统,基本形成手段先进、反映灵敏、制度规范、队伍健全、运行高效的集信息采集、分析、预测与发布为一体的农业信息体系,为引导农产品产销、农民致富和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在继续完善省农业信息网络服务中心建设,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实现省直农口有关专业信息网的联网运行;初步建成11个市农业信息综合网站,50个县级信息综合网站,实现省、市、县、乡四级联网运行。抓好农产品供求网、菜篮子价格网、国家863 计划河北农业智能网、农业综合技术组合、防灾减灾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八大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建设,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对加快我省农业发展的服务功能。

6、金融电子化工程

根据我国支付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统一规范,“十五”期间,要建设区域性实时资金支付清算系统,加速资金周转,促进企业财会管理电算化,服务于稳健金融监管的目标。要采用先进的密码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保证系统的先进性、可靠性、安全性,能够实现与全国电子联行系统、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系统的联接,实现电子联行“天地对接”。组建河北省银行卡工作办公室,对全省银行卡工作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加强领导,大力推进,实现银行卡跨行联营,做到POS(销售点终端)共享,ATM (自动取款机)联网,便利客户用卡,降低社会成本,促进银行卡业务更快发展,充分发挥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银行系统要在业务和管理全面实现计算机化、网络化的基础上,努力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推行新的金融产品,加强资产管理和风险防范,降低成本,改进服务。加强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加快管理体系、专业队伍、制度规范和技术防范体系的建设,防止计算机系统重大事故和针对计算机系统的犯罪活动,维护金融安全。建设完善的企业帐户信息管理系统、银行信贷咨询登记系统、非现场监管系统,保证银行统计信息的及时、准确,为保障金融监管的及时有力和银行业的稳健经营,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7、旅游信息网

旅游产业综合性强、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旅游信息网络建设对进行旅游统计、信息交流、宣传促销、项目洽谈,实现网上预订机票、房间和旅行社服务等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加快局域网建设。到今年底,重点建设内部小局域网,实现信息采集和资源共享,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连通Internet,加强与世界旅游组织、国家旅游局以及其它省市旅游部门的信息交流。

(2)建设省内数据交换网。利用23年时间,与全省各市旅游管理部门和星级饭店、重点旅行社、旅游景区建立起专用的数据交换网,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实现旅游统计报表、信息交流,网上办公自动化等。

(3)建设全省范围的旅游信息网。力争“十五”末,实现网上促销、旅游宾馆房间预订、交通售票预订、旅行社产品推介以及旅游资源开发项目网上洽谈等迅速快捷的特点,逐步建设完善旅游信息网。

8、劳动和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省、市、县三级的劳动力市场和失业保险管理系统、养老保险管理系统、医疗保险和女工生育保险管理系统、工伤保险管理系统、劳动关系管理系统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险宏观决策系统,制作统一的覆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IC(集成电路卡)智能卡(简称“一卡五保”),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网络化、信息化,为单位和个人提供高效、便捷的劳动保障业务服务。

9、社区服务信息网

建设面向家庭和社区管理的社区服务信息网,以解决日常工作和生活问题为出发点,提供求职就业、家政服务、房屋维修、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商贸流通、财税金融、社会保障、交通旅游等信息,并提供因特网联网服务。到2005 年,初步建成服务内容丰富、遍及大部分社区的信息服务网,使之成为社区人民生活中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在有条件的城市,积极开展多媒体信息服务试点,构筑宽带社区网络,实现VOD(视频点播)点播、可视电话、交互电视、远程医疗等应用。

10、邮政信息化

河北省邮政综合计算机网  重点完成邮政新业务信息服务系统,总包和给据邮件查询系统、邮政经营管理系统、邮运生产和指挥调度系统、报刊发行系统、国际业务处理系统、中心局生产作业系统、支局生产作业系统、集邮系统、汇兑系统、机要系统和邮政办公自动化系统等12个应用子系统的上网运行,实现河北省邮政金融网在邮政综合网上的数据传输,开通邮政电视、电话会议系统。

河北省邮政金融网  以邮政综合网为通信平台,向上和全国邮政金融中心相连,实现省内邮政储蓄业务的集中处理,完成省中心和现有中心及135个县接入点的联网测试、开发储蓄代办业务及相应的软硬件系统,大力推广POS(销售点终端)机,以扩大绿卡的应用,建立支付网关,以适应电子邮政的发展。

电子邮政  以邮政综合计算机网、邮政金融网为基础,利用邮政拥有较完善的货物配送体系,建设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的电子邮政。建设“185”用户服务中心(CALL CENTER),建立中国电子邮政安全认证系统(CPCA)河北省审核受理中心(RA)业务受理点,开办电子邮局、邮政电子商城、邮政电子银行,提供各类网络信息服务。

11、公安系统信息化

建成全省公安系统现代化综合业务通信网,重点建设犯罪信息系统、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交通信息管理系统等,实现信息共享和综合利用,为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提高办公效率和执法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建设、完善各级公安机关内部办公自动化,开发各类公安业务应用,逐步实现公安执法和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和完善各级公安指挥中心系统,开通省公安厅至各市公安局电视会议,满足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协同作战对语音、数据、图像信息和通信的要求。

此外,还要加快计划、财政、外贸、人事、统计、建设、招商、交通、水利、林业、粮食、工商、物价、税务、质量技术监督、文化、环保、国土资源、旅游、新闻出版、档案等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全面推动行业信息化建设。

(四)建立省级信息库,加快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十五”期间,围绕我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继续充实完善现有的政务公开信息的基础上,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集中开发一批政府决策及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基础性、综合性省级信息库。

政务信息资源  主要包括党政机关文件信息库。政务公开信息库。政府各部门业务信息库。法律法规信息库和统计信息库等。

市场信息资源  结合我省特色和优势,逐步建立一批市场信息数据库,包括大型批发市场行情信息库,医药、化工、建材、冶金、机械、电子等行业信息库,产品和企业信息库,农业综合市场信息数据库,各类人才和劳动力市场信息库,房地产市场信息库和技术市场数据库等。

科技与管理信息资源  针对我省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高新技术及产品数据库,科技成果和新产品数据库,高新技术产业和园区发展数据库,科技与管理人才数据库,企业管理数据库,技术难题招投标数据库,科技图书与文献资源数据库和标准数据库等。

公共信息资源  逐步建立人口基础信息库,国土资源数据库,城市公共事业数据库(包括城市交通、水、电管网及服务,医疗、教育、旅馆、饭店、购物等服务类信息资源),全省旅游信息资源库,各类社会保险数据库,企业资信数据库,气象资料数据库和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库等。

(五)信息化安全体系

“十五”期间,要初步建成我省信息化安全体系,保障国家信息网络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一是加快互联网监控中心建设,做好对互联网信息监控工作。二是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监察技术手段的建设和攻防技术的研究,建立设备先进、手段齐全、多层次、高效率的技术保障体系。三是加强对党政机关和银行、证券交易等重要领域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的监督检查,提高网络安全防范能力。四是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大力推广国产计算机安全产品,从技术、管理上加大网络安全保护的工作力度。五是依法打击和查处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违法犯罪案件。六是加强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信息网络安全意识。建立信息网络安全责任制。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我省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加强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六)信息化标准体系

围绕我省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搜集国际先进标准技术、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建设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数据库以及信息技术标准网上服务系统。跟踪研究国内外信息技术标准化发展动态,重点做好对WTO/TBT(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定)、ITA(信息技术零关税协定)、信息技术国际标准和事实标准的跟踪研究。制定一批具有先导性的信息技术地方标准,建立和完善我省的信息技术标准体系,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基础保障。强化信息技术标准实施监督工作。加大对信息技术产品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如电磁兼容、安全、接口等)的监督检查和质量检测工作力度。加强对信息服务业的标准化管理,对政府投资和采购的信息工程,进行标准化审查。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加强施工单位资质认证和工程质量验收管理。推动软件开发企业的ISO9000CMM认证工作。抓好软件技术、产品开发和各类数据库建设的标准化工作。推进信息分类编码和公共信息的标准化,统一信息准则,规范信息内容,提高信息效率。

六、实施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充分发挥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作用,规划、组织、管理和协调好全省信息化工作。各市和省直各部门建立健全信息化组织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全面承担起本地区、本部门(系统)的信息化规划、建设、实施和管理工作。尽快出台《河北省信息化建设管理条例》等法规,逐步走上依法治业的轨道。尽快建立信息化统计指标体系,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建立和完善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政策体系。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从我省的实际出发,逐步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配套政策体系。如制订鼓励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维护政策,鼓励信息库开发商积极开发公用、商用信息库,积极扶持有发展潜力的优势企业,鼓励非国有企业加快发展等。

(三)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充分认识信息化对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倍增和驱动作用,把推进信息化建设作为建设经济强省和现代化河北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传媒,以及展览、讲座、研讨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信息化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全民的信息化素质。

(四)建立专家网络,寻求智力支持。依托省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加强与国内外信息化专家、学会、协会的学术交流,充分发挥其智囊作用,为我省信息化建设献计献策。

(五)建立多元投资体制。实行政府投资和市场融资相结合,以市场运作为主,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建立多元信息化投资体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吸收各类企业及个人投资我省信息化建设。扩大国际合作,积极稳妥地引进外资。各银行对信息化建设项目实行代款优先、专项低息贷款和贴息等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财力支持,争取国家支持采取发行股票、债券和到海外上市等方式融资集资。尽快建立我省信息化建设风险投资基金。建议省级财政逐年增加省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的数量,各市县政府也要设立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主要用于本级领导机关和政府部门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项目、公益性信息资源开发和维护项目、法规和标准的制订;国际交流和培训项目以及开发高新信息化项目的导向性支持等。

(六)建议省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建议连续三年每年省财政拿出较大数量的资金,设立电子信息产业创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高新技术开发项目、优秀的产学研成果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并滚动使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

(七)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鼓励省内和京津高校、科研单位的技术力量进入企业。加大对信息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选择若干家信息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探索总结技术创新的模式和经验,取得经验后在全省推广。在创业服务机构中重点发展一批软件类、电子商务类和电子器件类企业。进一步降低信息服务、软件开发企业注册资本数额,促进兴办更多的信息产业企业。

(八)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要适应信息技术人才流动的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优化人才环境。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培养、引进并合理使用好信息技术及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激励和引导他们施展才华,实现价值。要大胆改革人事和分配制度,放宽对高层次信息技术人才、归国留学人员的科研、创业、职称、职务等管理政策,优先考虑信息技术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留学生和归国专家的就业需求。建立科学的人才测定机制和以竞争为核心的用人制度,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建立灵活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实行技术、资本、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要允许科研机构高薪聘用高层次拔尖人才,提高人才使用效率。通过上述措施,在全省信息化领域内创造一个尊重人才、稳定人才、用好人才、吸引人才、激励人才创业的良好氛围。

(九)搞好与信息化发展相关的配套建设。为适应信息化快速发展要求,社会有关管理体系以及城市规划、市政和小区建设等要提出相应的配套措施,做到与信息化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