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国民经济信息化“十五”计划

辽宁省发展计划委员会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广泛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化关系到经济、社会、文化、正值和国家安全全局,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而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

“十五”是我省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是我省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国民经济信息化“十五”计划是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信息化建设进行规范和指导的重要文件。在推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实现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把信息技术转化为先进生产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特编制本计划。

一、“九五”回顾

(一)主要成就

“九五”期间,全省国民经济信息化得到了长足发展。信息化的总规模达到400亿元。主要成就:一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基本已形成了光缆、微波、卫星、移动通信、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信息传输网;二是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高速发展;三是信息产品制造业突出了结构调整,在企业改革和技术进步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四是各行业信息化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五是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初见成效。

到“九五”末期:

——电信业务总收入144.3亿元,年均增长26.58%。邮政业务总收入15.9亿元,年均增长19.1%

——建成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7656公里,本地网中继光缆线路总长度15132公里。

——长途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8万路端,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分别为799万门和669万户。

——电话用户数1150万户,普及率27/百人,在全国位居前八名,其中,移动电话普及率9.37/百人,已通电话的行政村15305个,占96.4%

——在广播电视方面,全省共有广播电视微波线路3514公里,微波站74座;拥有电视转播台587座,调频台86座以及中波台37座。有线电视通过微波实现全省联网。建成有线电视台78座,用户达420万户,广播电视覆盖率95%

——国家分属电信、金桥、教育和科技部门计算机网络的四个出口网在我省均建有节点,社会服务经营网络已逐渐成长壮大并形成各自体系。互联网域名数量3718个,站点数6420个,注册因特网用户已超过104万户,IP电话用户达到50万户。各行业、专业局域网得到快速发展。

——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50亿元,年均增长34%;工业增加值40亿元,年均增长37.9%;销售收入186.1亿元,年均增长28%;利税11.3亿元,年均增长53%;出口交货值66亿元,年均增长40.6%

——软件业实现销售收入40 亿元,年增长 60%。软件及系统集成企业共有600余家,从业人员1.5万人,年增长60%。已初步形成以大连软件园和沈阳软件园为主要产业发展基地,以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沈阳计算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产业技术支撑,以东方软件公司等为骨干企业构筑软件产业群体的发展格局。

——通过组织实施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以及开展推广应用MIS(企业管理信息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等试点示范工作,我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初见成效。全省用于传统产业改造的“倍增计划”(电子振兴)资金累计达5.3亿元,累计综合经济效益达19.4亿元,投入产出比为 1:3.66

——信息资源建设进入了信息网络化、电子化的新阶段,各地区、行业、专业信息网络蓬勃发展,推动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统计、财税、工商、公安等行业已建立了连接省市的专业信息网络,实现了业务信息传输的网络化、信息处理计算机化,政府机关的办公自动化率达到25%

(二)主要问题

全省国民经济信息化在“九五”期间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直接影响了信息化发展速度。主要是:

信息应用滞后于信息化基础建设。由于受到认证、安全、物流配送等瓶颈的限制,电子商务仍未能走进生产经营领域和人民生活,信息资源开发滞后于网络建设的发展速度,网络通信需求严重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

网络建设中的过度竞争,致使长途传输网络通信能力出现冗余。由于受投资体制和网络供求关系的影响,广电和各电信运营公司争先建设独立的传输网络,缺少统一规划既浪费了网络资源,又增加了各运营公司的建设成本,影响了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

信息产品制造业落后的局面依然没有很大改观。传统电子产品缺少名牌拳头产品,市场份额较小;集成电路除具有一定封装能力外,缺少集成电路主流产品生产线;软件产品缺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特色商品等等。

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效果不明显。信息技术未能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尚不能满足传统产业改造的迫切需要。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及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还没有在大部分企业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在运输业、建筑业及商业等传统服务业的应用还没有形成规模,农业信息化还只局限于少数地区。

信息技术人才严重不足。高精尖技术人才短缺,尤其是集成电路产业缺少高级设计人才,软件产业缺少复合型人才,信息化各领域都面临着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矛盾。

(三)面临的形势

信息化正在触发一场深刻的全球性的产业革命。信息产业持续高速增长,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和拉动经济发展的引擎。2000年全球信息产业增加值超过1万亿美元,相当于我国GDP的总和。信息服务业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0%

发达国家凭借其在因特网、信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本等方面的优势,已经形成了对网络技术和网上信息资源的控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互联网用户数量的差距,比国民收入差距还要大。全球收入最高的1/5人口,拥有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86%和互联网用户的93%;而收入最低的1/5人口只拥有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1%和互联网用户的0.2%

印度、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纷纷制定信息化发展计划,通过采取加强教育、开发人力资源、扩充技术储备、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等措施,力争弥补与发达国家的“数字化鸿沟”,寻求发展出路。印度最近5年软件产业年均增长率高达53.8%,其中出口年均增长高达57.4%。爱尔兰、印度等国家已经成为世界软件出口大国,而2000年我国软件销售额仅占国际市场1%的份额。

我国正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巨大竞争力的双重挑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信息产业将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开放国内电信运营市场,信息化建设将承受更大的外部压力。

全球信息化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初期阶段,众多技术和产业正不断向发展中国家扩散,为我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大力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二、“十五”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抓住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历史机遇,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在发展中加快调整,贯彻“应用主导、面向市场、网络共建、资源共享、技术创新、竞争开放”的方针,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再上一个台阶。

(二)发展目标

2005年,全省信息产业总规模达到1200亿元,其中:

——电信业务总量达到412.65亿,年均增长23.38%;邮政业务总收入24.2亿元;总投资550亿元;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16400公里; 本地中继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44000公里;固定交换设备总容量超过1480 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超过1760万户。

——电话用户总数超过2600万部,全省电话普及率将超过58%。实现全省行政村村村通电话。

——固定电话用户数达到1300万户以上。主线普及率达到30线/百人以上。

——移动电话用户达1300万户以上,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30/百人以上。

——数据、多媒体和互联网用户数达到1100万户以上。

——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8%,有线电视接入率达到30%以上。

——信息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600亿元,年均增长26.4%,工业增加值150亿元,年均增长30.6%;利税40亿元,年均增长28.5%;出口交货值200亿元,年均增长17%。其中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50亿元。

——软件业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38%,其中出口软件6亿美元。

三、发展重点

进一步改造和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重点实施信息化工程,积极推进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微电子产业发展,优化信息产品制造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建设沈阳、大连软件园,重点发展软件产业,通过信息化应用工程推进传统产业改造。重点实施国民经济信息化六个专项:

(一)网络基础设施专项

建设一条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大容量的信息网络。在全省宽带业务承载网(ATM)建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光缆传输网,省内及省际干线网建设以光缆通信为主,以微波和卫星通信为辅。进一步加快骨干光传输网络、移动通信网、宽带数据通信网、智能网、电信计算机综合服务网、宽带接入网建设。

基础传输网络新建8775公里长途光缆,传输系统速率达到T1012)位级,新建本地中继光缆线路28850公里,推动宽带接入网的建设,逐步实现接入宽带化,促进视频、数据、话音等多种业务的综合接入。统筹规划、优化布局网络资源,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拥有传输网络经营许可的企业应以合理的市场价格出售出租带宽、波长、光纤、光缆、管道及其他各类传输网络元素。

继续拓展电信业务网络。重点发展农村固定电话,适时发展建设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大力发展以IP(网际协议) 为基础的多媒体网,在宽带IP多媒体网络平台之上,开放多种具有一定质量保证的IP电信业务。

广播电视建成AB两个光缆数字微波混合网络平台。不仅具有承载中央、省、市之间的大容量的双向节目传输和全省电视会议系统的功能,还可以开展数据信息传输、其它附加综合业务及国际互联网业务。

(二)信息化应用专项

——建设五大骨干工程

①建设全省党政机关内部信息网工程

辽宁省党政机关内部信息网以省委、省政府等党政领导群体和党政机关为主要服务对象,逐步实现党政机关办公现代化、信息电子化、传输网络化和管理科学化,为领导决策和机关办公提供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服务。

②建设全省社会保障信息网工程

建立统一的、覆盖全省的社会保障专业信息网络,逐步实现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及劳动就业、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业务的信息化,为居民、企事业单位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使政府以更高的效率履行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的义务。

③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加快建设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推进电子商务发展。一要加快电子认证体系的建设;二要建设企业信用体系和消费者信用体系;三要加快电子支付体系建设,促进银行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解决银行间各类信用卡的兼容;四要建立统一的电子交易安全体系;五要建立和完善物流配送系统;六要加快电子商务培训基地的建设。

④建设数字化城市

加快建设大连双D港(Digital and DNA)和沈阳信息港,建立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城市建设与管理综合信息系统,使城市建设与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选择条件较好的小区建设社区服务网络,增强政府和社区服务的功能,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方便人民生活。

⑤建设“辽宁通”公众信息网络工程

采用政府推动、商业化运作的模式,建设“辽宁通”公众信息网络工程,把老百姓关心的政策法规、就业、房产、教育、商业、新闻等本地化的信息及时在具有触摸屏的各种信息终端上发布,为流动人群和社区用户提供便捷服务,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把大连、沈阳建成东北信息化中心。

——进一步完善和建设“金”字工程,推进行业信息化

完善和建设自动支付和电子货币网(金卡工程)、税务网(金税工程)、对外经贸网(金关工程)、辽宁教育网(金智工程)、辽宁企业信息网(金企工程)、辽宁宏观经济信息网(金宏工程)、医疗卫生网(金卫工程)、网上农业工程(金农工程)、公安信息网(金盾工程)等九项工程。

——建设服务于社会的信息系统

建设包括工商企业信息系统、质量标准信息服务系统、人才信息系统、专利与科技情报网、档案信息系统、环保监测系统、数字图书馆工程等与广大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系统。

(三)软件专项

重点发展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应用软件,关系到网络建设与安全的支撑软件以及与数字化设备相配套的嵌入式软件,并大力推进软件出口。到“十五”末期,软件企业达到2000家,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其中高层次软件人才1.5万人,使辽宁成为全国的软件大省。发挥政府规划和引导作用,营造适合我省软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优良环境。

加快沈阳和大连软件园建设。沈阳软件园以开发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为重点,建成以提升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为主要特色的国家级软件示范园区。到“十五” 末期,园区内企业达到600家,销售收入达到65亿元,出口创汇2亿美元。大连软件园以软件出口和软件人才培训为重点,建成以软件产业国际化为主要特色的国家级软件示范园区。到“十五”期末,园区内企业达到800家,销售收入达到60亿元,出口创汇4亿美元。

(四)集成电路专项

按照扬长避短,积极进取,量力而行,发挥后发优势的原则,开发壮大集成电路设计业,以东北微电子研究所、中科院沈阳计算所、大连理工大学为技术依托,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组建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十五”期间,以股权和邀请客座研究员等方式,重点引进国内外高级设计人才,购进集成电路设计、仿真软件、设计硬件仿真器和高性能工作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一个能为高级设计人员提供服务的设计平台,建立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到2005年,年设计集成电路能力达到100种,年销售收入在国内排名10名以内。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引进技术、管理、设备、人才和市场,建设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扩大集成电路封装业,充分利用国外和港台地区拥有的市场和资金的优势,投资14.5亿元,建成多条集成电路芯片高密度集成电路封装生产线,形成集成电路芯片封装16亿只能力。以辽宁华海先进电力电子有限公司和沈阳仪器仪表工艺研究所为依托,把以绝缘栅双极晶体管为主的电力半导体器件和微传感器和微电子机械等集成电路相关产业做强做大,推进集成电路相关产业发展。

(五)信息产品制造业专项

做大做强计算机及外设、数字视音频产品、通信及网络产品和汽车电子产品、电力电子等产品,巩固发展大显等八大企业集团。

——计算机及外部设备。产量达到810万台,其中计算机400万台,显示器350万台,打印机60万台,建成全国最大的微型计算机及外部设备生产基地之一。

——通信及网络产品。重点发展以CDMA(码分多址)为主的新一代移动电话、有线及无线用户网络终端接入设备、数字无绳电话、光网络交换设备及其配套器件与材料等,为信息传播提供系统与工具。

——汽车电子产品。重点发展高档汽车音响及CD机芯、安全气囊、GPS自动导向仪等产品,并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生产基地。

——数字视音频产品。以数字电视技术和数字音频技术为重点,大力发展数字彩电、数字录像机机芯、数字激光视盘机及DVD光头、机芯等配套产品,产量达到800万台,加快发展数字化、网络化广播电视发射及差转设备,建成在全国有重要地位的数字视音频产品基地。

——电力电子产品。大力开发和采用微电子与功率电子相融合技术,重点发展以IGBT为代表的电力电子整机核心器件和高低压大功率变频装置及无功补偿装置等。

——要以主导产品为龙头,以产业链为纽带,进一步加快全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不断发展壮大大显集团、三宝电脑(沈阳)、长白计算机、中国华录、沈阳北泰、大连联星、辽宁海信、丹东联荣等大型企业集团。

(六)改造传统产业专项

充分发挥信息化渗透并影响各行业发展的特点,大力带动传统产业改造和整个产业层次的提升。要积极推进系统集成化、生产线自动化、产品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我省将建设辽宁省企业信息化中心,以信息化关键技术和手段重点推进冶金、石化、机械、汽车等行业产业升级。

——建立辽宁省企业信息化中心,总投资3亿元,建设面积4.5万平方米。该中心以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为目标,将国外有关著名IT公司和国内从事该业务的IT企业以及企业信息化的需求汇集在一起,为企业的信息化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

——采用的关键技术和手段:用信息系统集成和技术改造提升成套设备和组合加工设备的集成化、自动化水平;用信息控制技术和电子信息产品改造提升大型连续加工工业的过程控制水平;用嵌入式软件技术提升消费类、工业类产品的智能化水平;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企业技术开发流程的效率、检测和工艺技术水平;用信息网络技术改造和提升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用电子商务技术改造企业物流系统和采购、销售系统。

——冶金行业。开发工控机和网络技术及CADCAM技术,提高冶金行业的冶炼、连轧、切割及模具制造工艺技术水平;开发智能控制技术,形成生产工序和全线过程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应用专家系统提高工艺精度和过程检测诊断水平。

——石化行业。采用数控加工技术和设备,建立大工业过程控制生产线、改进石化装置的加工和检测手段;对环氧丙烷、聚氯乙烯、化工压力容器等重点产品进行改造;应用数据采集及处理技术,对输油管线进行监测。

——机械行业。开发光、机、电、仪、微处理机为一体的制造技术、柔性制造技术(FMS)、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CIM)等,实施对机床行业的技术改造。如采用大工业过程智能控制技术,扩建和组建部件生产,完善中试、制造及配套工程,建立重点为机械行业服务的数控机床及数控系统中心等。

——汽车行业。在加速提高汽车工业产品设计及工艺技术水平的基础上,采用智能技术和数字音响技术及卫星导航技术,提高自动化仪表总成的技术水平,大力发展高档汽车音响和GPS自动导航仪,以不断提高和完善汽车档次和功能。

此外,在电力、纺织、建材、医药和轻工行业,也要采用适合行业特点的网络技术、集散控制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及节能技术等,推进企业的技术改造。计划全省共选择30户企业作为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重点企业,推动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四、主要政策措施

加快构建适用于信息资源开发业成长的宏观环境。通过出台《辽宁省信息化建设管理规定》、《辽宁省邮政条例》、《辽宁省通信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政策法规,创造良好的信息化建设法制环境;加快政府上网工程,开放能向公众公开的信息资源;鼓励竞争与维护市场秩序并重,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建立开发信息资源标准。

加大投入力度,鼓励软件产业超常规发展。2001年由省计委、经贸委、财政厅、科技厅等共同出资1000万元,建立软件发展种子资金,主要资助软件园内新创办企业。利用中科院计算所1万米的写字楼,建设沈阳三好软件创业中心,提供服务、聚集、孵化、共享、培训、示范等功能,贯彻落实软件园区的零税率、零租金、零贷款的软件企业优惠政策。建立信息化发展资金,推进信息化建设。

从电子商务入手,建立推进电子信息应用的新体系。以邮政系统为突破口,充分发挥邮政配送系统完整,覆盖面宽,且拥有绿卡网上银行等优势,进一步解决认证、支付手段等问题,大力开展电子商务,推动信息化市场的建立,拉动软件和通信传输网络的市场需求。

加快人才培养,夯实信息化人才基础。全面启动中小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扩大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软件等专业的招生规模。重点学科建设要向软件、集成电路、信息化等方面倾斜,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继续支持有条件的院校试办软件学院。逐步建立面向社会的软件工程中心,培养精通信息化应用的复合型信息化专业人才。实行开放的人才政策,吸引国内外集成电路人才,特别是在海外留学和工作的专业人才。同时在省内大学增设以集成电路为主的微电子学科,加快人才培养。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通过招商引资,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快速发展。鉴于集成电路技术含量高、投资强渡大,在大连保税区和沈阳高新区划出土地招商,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利用外资高起点地建设1-2条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同时吸引国外有经济、技术实力的大公司,联合创办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建设芯片生产线和封装线。

建立统一的通信市场,加快解决基础网络重复建设问题。对地下资源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投资、统一出口。通过地方立法

组织集约化通信管线的建设管理机构及运营公司,实现管线统一经营。

2001727日)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