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外经贸信息化规划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世纪之交,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全球化与信息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信息产业成为国际贸易与投资的竞争焦点,另一方面,高速成长的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将成为未来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外经贸领域面临严峻的挑战,也存在发展的机遇。“十五”期间,我国外经贸应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新形势,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加速外经贸信息化建设,推进国际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为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奠定基础。

一、外经贸信息化发展的背景

(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是外经贸信息化发展的国际背景

信息化和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信息产业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高速高效的配置,极大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信息技术以强大的创新性和渗透性改变了传统产业的组成结构、增长模式、管理体制和全球格局。信息资源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倍增作用进一步扩大了全球化对信息化的内在需求。国际形势表明,全球化与信息化的互动将成为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将成为国际贸易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国际互联网在全球日益普及,电子商务迅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信息化的集中体现。统计分析表明,1999年全球电子商务营业额达2400亿美元,预计2002年将超过1万亿美元。电子商务将成为21世纪主流国际贸易方式和世界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电子商务简化贸易流程,改善物流系统,降低交易成本,增加贸易机会,推动企业的业务重组和经济结构调整,将极大地提高生产力,彻底改变贸易活动的本质,形成一套全新的贸易活动框架。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未来国际贸易的竞争力。

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并分享应有的贸易利益是外经贸信息化的最终目的。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为我国外经贸信息化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加入WTO之后,外经贸领域将面临更大挑战,应大力推进国际电子商务,通过外经贸信息化沟通世界市场,分享全球贸易利益,促进我国实现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根本性转变。

(二)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是外经贸信息化发展的现实基础

外经贸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建设逐步展开,信息化建设初步成为全面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以“金”字系列工程为代表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金关”、“金税”、“金卡”等工程相继投入使用,对加速外经贸、税务、金融等领域现代化步伐作出了显著贡献,也为外经贸信息化进一步集成现有资源,争取更大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外经贸领域广泛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特点,决定了外经贸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中应具有探索性和前瞻性。

(三)信息化是外经贸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外经贸业务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是外经贸提高素质、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我们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为外经贸信息化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十五”期间,外经贸自身发展对信息化有更加强烈的内在需求。在我国加入WTO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的新形势下,外经贸原有的发展和管理模式将受到严重挑战。伴随新时期外经贸工作的不断深入,国际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将进一步推广,外经贸信息资源将进一步得到开发利用,外经贸信息化对转变政府职能、探索新的外经贸发展模式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二、成就、挑战和机遇

(一)“九五”回顾

“九五”期间,是全面构架和奠定我国外经贸信息化工作长期、稳步发展基础的阶段。

建立了组织领导机制。19967月,外经贸部成立了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决策、审定外经贸信息化工作总体规划、方针政策、发展战略、技术标准,协调解决信息化工作面临的各种重大问题,并连续三年把加快外经贸信息化工作列为全国外经贸重点工作之一。

国家外经贸专用网工程建设和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19982月,国家正式批准外经贸专用网作为国家重点工程立项。同年10月,该工程正式被我国政府列为“国际电子商务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经国务院批准,信息产业部于20001月正式下文,批准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成为中国计算机网络国际联网的互联单位,负责组建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简称:中国经贸网)。

金关工程完成初期目标。在国务院和部领导的高度关注和指导下,经各部委密切配合,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金关工程取得显著成果。进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进出口统计、出口退税、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管理等四个计算机管理应用系统建设基本完成,初步实现了部委间的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2000年内有望实现近期目标,中长期目标也正在加紧规划与实施。

外经贸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开始启动。部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外经贸部司局、商会、驻外商务机构、地方外经贸管理部门在外经贸专用网上建立了一批重要的信息数据库,及时为企业提供各类外经贸专业信息。

建设了一批重点网站。19983月,外经贸部率先在国际互联网上创建了外经贸部政府网站,并建立了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在线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等知名站点,及时向世界各国全面介绍我国外经贸政策法规、著名企业和产品,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成为连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与世界贸易的重要信息纽带和桥梁。

初步建立标准化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企业代码规范》(WM11999)作为国家金关工程和外经贸行业的重要标准已在我国外经贸和相关领域得到应用;汇集了150多个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外经贸信息化标准体系初步形成。

信息安全工作取得初步成果。国家“商业电子信息安全认证系统”通过了科技部和国家密码委员会的科技成果鉴定。这是我国第一个自主开发、具有自主版权的电子商务信息安全认证系统。它不仅解决了外经贸专用网上的信息安全问题,也为商贸、金融、保险等领域的信息安全提供了解决方案。

各地的外经贸信息化工作取得长足进展。各地外经贸委(厅、局)相继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机构,组织、指导和协调本地区的外经贸信息化工作;一些地方的外经贸管理部门会同进出口商会创建了介绍本地区、本部门外经贸信息的专业网站,有针对性地搜集、加工、发布各类外经贸商情信息,开展信息服务。

(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虽然,外经贸信息化在“九五”期间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与外经贸发展的迫切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集中领导、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力度不够;信息管理体制和运行调控手段有待完善;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不足,特别是国内外商贸信息、市场信息的收集、发布体制尚不完善;信息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尚存在一定差距;信息化政策、标准和配套措施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外经贸信息化发展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安全与保密工作有待加强;尚未建立一支外经贸信息化发展急需的人才队伍。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外经贸信息化创造了历史契机。有利于我国引进国际上技术、人力、资本、信息等优势资源,促进外经贸信息化发展。有利于我国外经贸信息化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有利于建立外经贸信息化发展的贸易环境。有利于加强外经贸信息化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

三、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五”期间,外经贸信息化建设要在国家关于信息化建设总方针的指导下,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迅猛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以提高外经贸管理水平和增强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推进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电子化、开发利用国际经贸信息资源和推广国际电子商务为中心内容,立足应用,着眼发展,务实创新,服务企业,全面推动外经贸信息化建设,保障21世纪外经贸事业持续发展。

(二)发展原则

1、坚持全面发展,重点突破的原则。外经贸信息化涉及面广,必须突出重点,带动全面。“十五”期间,要密切配合外经贸工作的中心任务,集中力量,选择实际工作中急需的和条件成熟的领域作为突破口,初步实现政府管理职能的电子化、网络化,建成较为完备的信息服务体系和国际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环境,为新世纪外经贸信息化建设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和规划,实现外经贸信息化与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协调发展。根据国民经济信息化的统一规划和外经贸发展的实际需要,确定外经贸信息化的方向和重点。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实现网络互通,信息共享。外经贸信息化要在规则和标准方面率先与国际接轨,为促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发挥先导作用。

3、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当前,信息化是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外经贸信息化建设是二十一世纪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关键,要着眼信息技术在外经贸领域中的应用,以应用推动外经贸信息网络建设、技术研究和项目开发等工作。同时,要在发展中总结经验,不断调整和完善规划,为外经贸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4、引入市场机制,重视和发挥社会多方力量在外经贸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把政府扶持与市场化运作结合起来,在外经贸信息化建设的研究论证、项目实施、推广运用等各个环节,广泛吸纳中介组织、中外企业等社会多方力量参与,建立多种形式的投融资渠道,加快外经贸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步伐。今后,国家投资的重大外经贸信息化建设项目应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项目质量。

5、坚持“全国一盘棋”的原则,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外经贸全行业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发挥各地的积极性,探讨适合各地实际情况的外经贸信息化发展方式。鼓励条件成熟的地区在外经贸信息化建设上多做有益的探索,对西部地区外经贸信息化发展给予相应扶持和必要帮助。及时总结各地的实践经验,推广行之有效的外经贸信息化发展模式。

6、坚持开放式发展战略。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在外经贸信息化建设中,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在相应领域实施信息化的政策措施,引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和管理经验。在人才培养、项目建设、技术开发等方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走开放式的发展道路。

(三)发展目标

“十五”期间,外经贸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目标:

1、全面加快外经贸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按照国家“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的总体部署,实现外经贸领域政府管理和服务、企业开展对外经贸业务的电子化、网络化,完成国家“十五”信息化规划提出的外经贸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信息化重点行业所承担的各项任务。

2、适应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电子商务将成为主要贸易方式的世界潮流,鼓励、推动各类从事外经贸业务的企业上网开展国际电子商务,实现我国对外贸易方式的重大转变,以信息化保障和促进外经贸“十五”计划总体目标的实现。

3、各级外经贸政府主管部门的主要管理业务实现在网络上进行,内部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建成覆盖广泛、功能先进、安全实用的外经贸电子政务体系,提高各级政府对外经贸管理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适应进一步对外开放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要求。

4、确立外经贸信息资源开发和应用的重要地位,加快建设一批外经贸领域大型数据库。基本建立和逐步完善适应我国国情和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的外经贸信息服务体系,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各级政府外经贸主管部门的决策效率和水平。

5、增强我国外经贸信息化发展的网络基础,完善外经贸专用网的建设和管理,与有关专用网和互联网互通互联,实现资源共享。把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建成遍及全国,服务一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经济贸易网。

6、建立与外经贸信息化发展相配套的法规、标准、安全体系。

7、建立一支适应我国外经贸信息化建设需要的人才队伍。

2010年外经贸信息化展望:

国际电子商务成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重要方式,有力地推动外经贸发展;电子政务在各级外经贸政府主管部门普遍推广运用,成为重要的管理与服务方式;外经贸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外经贸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大大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建设与国民经济和外经贸发展相适应;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外经贸信息化管理和技术人才队伍;外经贸信息化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比较完善,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应世界信息化发展趋势的中国外经贸信息化体系。

四、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

(一)推进外经贸企业信息化建设,积极促进国际电子商务的发展

推动企业走信息化发展道路,帮助企业制定和采用通用性强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开拓国际市场,扩大网上交易。加快国内外企业间大型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协助企业建立相对可靠、稳定的贸易供需链,增强企业获得商务信息的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

通过研究制定相应政策、宣传推动和加强国际电子商务网络基础设施等措施,积极支持引导外经贸企业开展国际电子商务。密切跟踪国际上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推动我国企业积极采用世界普遍通行、安全可靠的电子交易方式。

与海关、银行、外汇管理局、税务等部门共同研究解决在电子商务过程中的电子支付、外汇结算、税收等问题,建设良好的电子商务环境。研究改进电子商务中的物流环境,协助我国外贸运输企业进行试点,建立对外贸易运输网络,使货物运输的订舱、单证传输、集装箱管理、船舶管理、货物跟踪、财务及结算等重要业务采用国际标准的EDI单证传输,建立网上货物跟踪系统,使客户和贸易伙伴直接进行查询,简化交易程序,降低交易成本。

(二)建立完善外经贸政府主管部门的电子政务体系

1、建立并完善全国外经贸各项业务管理的应用网络系统。完善进出口配额许可证核查管理系统,全面推行企业出口许可证联网申领。发挥进出口商品配额执行情况反馈系统、进出口许可证发证查询系统、纺配自主申领配额情况查询系统、纺配中标企业配额使用情况实时查询系统、全国各口岸及中央企业纺织品中标配额签证情况查询系统等一批重要管理应用系统的作用,加强对进出口商品管理的跟踪、反馈和调控机制,为进出口企业服务。同时,大幅度提高电子招标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方便企业参与招标,凡适合招标的配额管理商品将继续采用电子招标,提高配额的有效使用率,增加管理工作规范性和透明度,以体现政府管理工作“公开、公平、透明”的原则。

发挥进出口统计信息系统作用,及时加工制成各类统计分析报表,为有关领导、外经贸管理机关和企业分析、决策提供服务。建立和完善利用外资统计决策支持系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管理系统、中国利用外资统计及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检系统和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检七部委联网查询系统,进一步增强对外商投资流、存量统计的量化分析,完善外资统计调查体系和分析手段,实现对外资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动态管理,为提高外资管理水平提供保证。

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联网管理系统,实现与海关的联网监管;按照企业资信程度和商品的敏感程度,对加工贸易企业和商品实行分类管理,推动加工贸易健康发展。

建立进出口企业联网管理系统,实现对进出口企业的联网管理和信息服务,实现进出口经营权的自动联网登记。加强与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贸促会的合作,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原产地证联网申领。

建立机电产品进出口管理应用系统。促进企业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机电产品出口,提高出口商品的高技术附加值。

利用外经贸专用网和互联网建成“与驻外经商参处联网系统”,实现部机关与190余家驻外经商参处的网络直通,加快国内、外信息的交流,为我国政府管理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同时建立和完善国外经济合作管理系统,实现国外经济合作业务和数据统计的网上运行,推进“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推动国际经济合作业务的发展。

陆续完成外经贸财务管理应用系统、援外项目管理系统、国外经济合作管理系统、我国与多边合作项目管理应用系统、外经贸人才需求库等的建设。

2、建立完善各级政府外经贸主管部门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要求,2000年将完成外经贸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改造,实现内、外网的物理隔离,全面推进部机关办公自动化的展开。重点要实现机关各司局之间信息共享,加速公文上网流转,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办公成本。全国外经贸各级管理机关也要建立办公自动化局域网,更多地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公文、政务信息的网络传输和自动化管理,逐步实现全国外经贸政府管理部门的联网。

3、加强外经贸部及各地外经贸主管部门政府网站的建设。外经贸部办公厅要加强对外经贸部网站信息发布工作的指导、组织和审核工作,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做好网站的技术维护,协助及时更新发布信息。各地外经贸管理机关、各商会、驻外经商机构也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建立自己的网站,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和信息技术,共同做好信息发布和使用工作。同时加强联合,实现中央、地方和驻外经商机构的网站链接,将外经贸部网站(wwwm oftecgovcn)办成国际互联网上我国外经贸行业的门户网站和对外经贸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的重要窗口。

(三)加快建立外经贸信息服务体系

广泛采用现代化网络和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各单位已在外经贸专用网和国际互联网上创办的栏目和站点,加大信息发布量和更新速度,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质量,增加工作透明度,高效、便捷、持久地为进出口企业服务,为我国外经贸信息化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进一步扩大和强化各专业网站的规模和作用。扩大“中国商品交易市场”(wwwch inam arketcomcn)网站规模。加强与各地外经贸管理机关、商会、驻外商务机构的合作,筹办机电、汽车等专项商品市场和地方商品市场,为进出口企业构架直接面向国际市场的永不落幕的最佳网上商品博览会和规模最大的中国商品采购基地。强化在线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wwwcec fgzcom)的多种功能,加强对在线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的宣传力度。建好中国贸易指南网站,完善《中国出口商品大全》数据库、《世界进口商名录》数据库。利用管理过程中获取的信息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查询,解决外经贸企业出口问题。发挥“中国招商”网站(wwwch inainvestcomcn)的作用,帮助企业,特别是西部地区企业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有效吸引和利用外资。

继续建立和完善外经贸重要信息数据库。围绕外经贸管理、对外贸易、招商引资、信息服务等主要工作,继续完善外经贸专用网上已建立的一批重要外经贸信息数据库,进一步筹建其他重要的外经贸信息数据库,为我国政府各部门和进出口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经贸政策法规、商务信息、市场行情等综合信息服务。

建立和完善国内外信息资源管理运行机制。强化国内外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发布和信息咨询、反馈等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积极支持政府部门和企业无偿或以成本价格在外经贸专用网上及时更新、发布信息。建立和完善自觉、主动地信息更新与发布制度与相应的监督检查管理机制。通过现代化网络和信息技术,增加政府部门与国内企业、国内企业与国内企业、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间的有效联系与交流。帮助企业提高信息发布的意识和方法,加大国内外商品供需信息量,方便、快捷地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四)加快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工程建设

“十五”期间,要进一步完善国家外经贸专用网,加快中国经贸互联网的建设,强化服务,为外经贸企业上网创造良好网络基础设施,推动中国电子商务发展。

1、搞好网络中心建设

网络中心是整个网络的中枢神经。“十五”期间,网络中心建设包括:网络服务器建设、高速网建设、国际与国内骨干网线路、用户接入设施建设、结构化布线系统和演示系统。建设水平应达到国际较先进水平。

2、加快远程同步网络工程建设

全部完成并启用外经贸专用网备份工程。该工程不仅具有数据备份功能,而且具备网络备份的功能,确保在任何崩溃性灾难(水灾、火灾、地震等)发生时,能迅速恢复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以保证我国外经贸专用网上各项应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3、加快中国经贸互联网建设

中国经贸互联网是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五”期间,要加快中国经贸网的建设,建好、用好我国第八个独立互联网出入口,为企业提供网络接入、资源托管、网络洽谈、网络电话、网络传真等多种业务服务,将中国经贸互联网建成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先进实用的经济贸易互联网。

4、进一步扩大网络规模

借助中国电信公用网,完成在全国200个大中城市增设网络节点的目标,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网络,快速沟通外经贸部与各省市外经贸管理机关、驻外商务机构、有关部委以及与外经贸相关的银行、税务、海关、外汇、保险等部门的计算机联网,逐步扩大与国际经济组织和国际商务网的联网,强化规模效应,最大限度地为外经贸企业提供方便。

5、加强技术研究

建立专门的技术研究中心,密切跟踪国际最新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重点加强国际先进技术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专业研究,制定相应对策;增进国际间技术交流与合作,保持外经贸专用网、中国经贸互联网的战略优势。

6、科学决策,强化服务意识,提高中国经贸网互联的市场竞争能力

外经贸专用网和中国经贸互联网的建设和推广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在竞争中根据市场需求和信息技术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自身经营和发展战略,提高投资和产品开发决策水平,以过硬的服务和不断的开拓创新来赢得市场并发展壮大。

(五)完善外经贸信息化保障体系

1、信息化安全体系

强化信息化安全体系建设,增强信息化安全意识,提高信息化安全防范技术手段,重视信息化安全的普及宣传和有效管理,保证国家经济贸易保密信息的安全。

在外经贸部已获得的国家商业电子信息安全认证系统基础上,组建国家经济贸易信息安全认证中心,并建好电子商务安全示范工程,有效解决外经贸信息化发展中面临的信息传递、储存等信息安全问题,为外经贸信息化发展提供安全的网络环境。

提高信息安全技术防范手段。有效防止网上经济犯罪、不良信息的入侵和扩散、网络“黑客”的非法活动、计算机病毒的潜入和破坏、保密信息的泄露等,保证网上数据传输和交换安全,避免国家和企业利益受到损失。

做好信息发布与保密工作。强化信息安全意识,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保密制度和措施,普及安全保密知识,加强信息发布的监督检查工作,及时妥善处理含保密内容的计算机软件、硬件等所有相关器物,防止人为泄露国家商业秘密。

2、信息化标准体系

加强外经贸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大力推广使用进出口企业代码、进出口商品代码两项重要标准,组织编制和推广使用其它外经贸信息化重要标准;建立健全我国外经贸信息化标准体系,内容包括研究制定外经贸信息术语标准、外经贸信息分类与编码、图形符号标准、外经贸信息格式标准、外经贸信息系统标准、外经贸电子商务标准等;积极跟踪、借鉴国际先进技术标准,通过对现有标准的不断修订与完善,逐步形成一套与国际标准相衔接、符合我国国情、编制科学实用的国家外经贸信息化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化的宣传、培训工作。

根据外经贸部近期推出的电子商务标准体系表中的内容,结合国际电子商务标准的新动向,适时完成体系表中各项标准的研究制定,以电子商务标准促进外经贸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应用与发展。

3、信息化法律体系

立足外经贸信息化长远发展,加大对信息化相关法律规章的研究和制定工作,组织有关部门重点研究外经贸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发展所面临的数据保护、税务、关税、安全与认证、知识产权、非法和有害信息、电子支付系统、消费者保护等方面的法律问题,以及与我国外贸法的法律关系问题,为外经贸信息化发展奠定法律基础,逐步确定我国外经贸信息化的法规体系,为今后较长时期内我国外经贸信息化发展创造法制环境,提供法律依据,保障和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加强国际间信息化、电子商务等方面的法律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间有关重要规则和示范法的研究和起草工作,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促进我国外经贸信息化发展,并逐步实现与国际法规的接轨。同时,在制定我国国际电子商务相应的法规、政策时,最大限度地采纳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国际法律法规中的原则。

发挥外经贸部在专业法律,尤其是对有关国家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方面法律知识和经验比较丰富的特长,积极为社会各界,特别是为从事国际电子商务和电子贸易活动的企业提供各种法律咨询和举办专题讲座,普及与外经贸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相关的国内外法律基础知识,消除和减少在外经贸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发展中所面临的法律障碍。

广泛收集、汇编国内外相关法律资料,尽快建成我国最具权威的外经贸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资料库,为社会各界提供服务。

五、政策措施

(一)加强对外经贸信息化的领导和管理

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结合外经贸领域的工作实际,在外经贸部和各级外经贸主管部门建立专门的信息化管理机构,承担外经贸信息化的规划、组织、管理、协调、推广工作。从组织上、体制上切实保证各项信息化政策的制定和贯彻。

(二)加强国际电子商务立法,积极参与国际电子商务规则和标准的制定

组织有关部门重点研究外经贸信息化和国际电子商务所面临的数据保护、税务、安全与认证、知识产权、电子支付系统、消费者保护等法律问题,逐步确定和建立我国国际电子商务的法规体系,消除和减少电子商务发展所面临的法律障碍。加强国际间关于电子商务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有关国际规则与标准的谈判和制定,实现国内电子商务立法与国际规则的接轨。

(三)进一步改善信息化基础条件,在外经贸企业中推广国际电子商务

在完善国家外经贸专用网络的同时,积极发挥多方力量,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开展国际电子商务提供快捷、方便、规范的技术和网络环境。政府要加大对国际电子商务的宣传力度,鼓励和引导企业在对外经贸活动中广泛采用信息化手段,利用国际电子商务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和竞争力。组织和实施国际电子商务推广工程,研究成立专门的国际电子商务推广机构,开展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示范项目,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

(四)加快政府管理职能电子化的步伐

进一步完善金关工程建设,建设包括外经贸、海关、税收、外汇等部门在内的,完整统一、规范畅通的外经贸电子化管理体系。逐步实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外经贸管理部门各项管理与服务职能的网络化、电子化。加强各级外经贸管理部门和驻外经商机构的政府网站建设,建立政府与企业之间高效便捷的沟通反馈机制,提高各级外经贸管理部门的政策透明度、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五)充分发挥驻外经商机构在外经贸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驻外经商机构是我国收集国际经贸信息的重要渠道,在外经贸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切实采取措施,加强领导和规划,从人员、资金、技术、设备等多方面为驻外经商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要建立和完善驻外经商机构信息收集、分析、整理、发布的机制,提高驻外经商机构信息的使用效率,为促进外经贸发展服务。

(六)加大对外经贸信息化的资金投入

落实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来源,把信息化建设列入外经贸部和各级外经贸主管部门的部门预算,同时,对重要机构、重大项目和重点课题,运用中央外贸发展基金给予专项扶持。对适合市场化运作的信息化项目,可以吸收国内企业或外资参与,采取适当的收费方式,实现项目的自我发展和良性循环。

(七)加快外经贸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通过加强社会培训、完善就业和在岗培训制度,加快在外经贸全行业普及信息化知识,使外经贸从业人员都能熟练应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手段。引进和培养一批既熟悉外经贸业务,又掌握信息专门技术,能够领导、组织外经贸信息化建设的高级管理人才。加强对外经贸主管部门公务员的信息技术培训和考核,在公务员录用、考评和干部派驻等工作中增加相应考评项目。加强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八)加强外经贸信息化研究

密切跟踪世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借鉴世界各国相关机构经验,积极利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力量加强外经贸信息化研究,根据外经贸工作的实际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外经贸信息化规划和政策措施。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