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民政系统信息化20012005年发展规划纲要

民政部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信息化正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是我国经济和社会日益发展的迫切要求。

政府机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转变工作方式,构建决策科学化、管理现代化、资源共享化的“电子政府”,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面向社会、服务公众的行政管理体制,已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民政部门作为主管有关社会行政事务的政府职能部门,行使着国家管理的许多重要职能,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民政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决定着民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决定着民政事业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影响着民政部门在管理国家有关社会行政事务中作用的发挥。顺应时代潮流,满足全国民政工作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快民政信息化建设步伐是民政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系统现状

(一)部级现状

1992年我部成立办公自动化领导小组(1999年更名为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以来,信息化建设工作在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各业务司局和各省级民政厅局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建立了民政部机关局域网,构建了部机关内部邮件系统,保证了部内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同时,在局域网上开通了部信息中心网站、机关党委网站,为部机关公务员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2.以部机关局域网为核心,于1997年底建立了依托普通电话网的部省相联的民政信息网络,实现了部与省级民政厅(局)公文和信息传输的网络化。

3.开发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灾害信息管理、婚姻登记管理、社团管理以及来信来访处理等软件,正在研制行政区域界线管理、优抚安置管理等软件。

4.在因特网上建立了民政部网站。

(二)省级现状

截至20012月底,全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中,共有23个成立了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17个成立了信息中心或相关机构,17个建成了机关局域网,16个可与下属机构联网,9个在因特网上建立了网站。北京、上海、山东、青海、河南、大连等地的信息化工作处于领先地位。

从整体上看,民政信息化工作还不能满足行政管理现代化的要求,还远未跟上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步伐。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民政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和网络平台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体系。目前网络只覆盖到省级民政部门,与民政工作为基层服务、为公众服务的宗旨相去甚远,并且采用的是电话拨号方式,安全性和稳定性不高,速度也不尽如人意,明显地制约着各种应用系统的开发和使用;二是应用软件的开发缺乏统一管理,没有形成相应的规范,存在重复开发的现象,不但造成了资金的浪费,也给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三是没有建立标准统一的数据库系统和信息共享机制;四是各地区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有的地区由于领导重视,手段得力,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大部分地区民政信息化工作还很落后,绝大多数基层民政部门还未把信息化工作提上议事日程,投资体制不顺,管理机构不健全,阻碍了民政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二、指导原则及发展目标

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结合民政工作的具体特点,民政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是:统一规划、分级建设,试点先行、分期实施,讲求实效、注重应用,面向社会、服务公众。

(一)统一规划,分级建设。民政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为确保系统发挥整体效益,由部统一规划,制定标准,各级民政部门遵照这一标准,分级负责,协同建设。

(二)试点先行,分期实施。根据信息化建设的技术要求和各地的办公现代化水平及工作基础,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按步骤,分批次地实施,先试点,后推广,不搞“一刀切”。

(三)讲求实效,注重应用。民政业务范围宽,涵盖面广,信息化工作不能贪多求快,要讲求实效,以当前重点民政工作为突破口,以应用促发展,以点带面,循序渐进。

(四)面向社会,服务公众。民政工作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民政信息化建设必须以面向社会为基础,以服务公众为宗旨,促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下,全国民政系统信息化的发展目标是:在未来5年时间内逐步构建管理型和服务型两大网络。管理型网络即民政系统广域网,该网络将覆盖县级(大中城市将覆盖街道一级)民政部门,网络上将构建通用民政业务软件平台,通用平台上运行专项民政业务管理软件及办公自动化系统;服务型网络即集热线电话、因特网查询、单键呼叫三位一体的智能呼叫中心。

三、主要任务

为实现民政信息化的发展目标,2001年至2005年,我们将实施“数字民政”工程和“便民”工程。

(一)“数字民政”工程

“数字民政”工程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构建覆盖全国的民政业务宽带高速网络;二是在这一网络上,建立分布式民政业务信息资源数据库,并开发管理和分析这一数据库的通用民政业务软件平台;三是研制运行在通用平台上的专项民政业务管理软件及办公自动化系统。

“数字民政”工程的目标是:构建一个覆盖全国民政部门的专网,使各级民政干部可以通过这一网络,利用通用民政业务平台灵活地查阅和分析民政业务信息,利用专用业务管理软件处理各项民政业务,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行政管理,从而实现民政工作的现代化。

(二)“便民”工程

“便民”工程以民政信息资源及专项社会事务管理职能为基础,围绕社区建设工作,以社区服务为切入点,结合“数字民政”工程,建设智能呼叫中心,形成社区服务信息平台,实现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的信息化。

“便民”工程的主要任务是立足于中心城市(包括地级以上城市及部分县级市)的社区建设工作,为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提供现代化的手段。今后5年的目标是:以社区服务为龙头,建立智能呼叫中心。呼叫中心将通过热线电话、因特网、单键呼叫三种方式接受社区居民的服务请求,在传统社区服务手段的支持下,为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远景目标是:在因特网上建立整合民政、劳动、公安、卫生等部门业务的统一的社区服务信息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同时,结合“数字民政”工程,把各项民政基层管理工作移植到这一信息平台上,实现民政业务的网上办公。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加强信息化工作的组织与领导。

为统一规划民政信息化工作,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建设和应用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36号)要求,继续实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的部机关信息统管制度,进一步加强部信息中心的综合协调职能,使其担负起全国民政信息化工作的规划、指导和实施的任务。

地方各级民政部门也要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信息中心,明确职能,充实人员,使其担负起本级民政信息化工作的规划、指导和实施的任务。

为加强组织与领导,要把民政信息化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程摆上议事日程,各级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领导和协调民政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力争将民政信息化建设列入当地政府社会发展计划和年度财政预算,同时拓宽融资渠道,多方筹措资金。

信息化建设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工程,需要必要的资金作保证。各级民政部门应广开渠道,多方筹措信息化建设所需资金。一方面积极争取将信息化建设和日常维护运行经费列入当地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另一方面广泛吸收社会投资,开辟新的融资渠道。

(三)注重人才的吸收和培养,尽快建设一支既懂民政业务又掌握信息技术的人才队伍。

人才是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必须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吸收和培养一批既懂民政业务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一方面要提供优惠政策,吸引社会上的高技术人才加入到民政信息化建设的队伍中来;另一方面,要采用多种形式,对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面、跨学科的技术和业务培训。

(四)加强交流与合作。

各地在信息化建设中,要加强交流与合作。部信息中心将在全国推广各地在信息化建设中取得的先进经验,还将积极开展与其它行业及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附件:1.“数字民政”工程建设方案

2.“便民”工程建设方案

附件1

“数字民政”工程建设方案

“数字民政”是一项民政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程。这一工程包含三个内容:一是构建覆盖全国民政部门的宽带高速网络;二是在这一网络上,建立分布式民政业务信息资源数据库和用于数据分析处理的通用民政业务软件平台;三是开发运行在通用平台上的各项民政业务管理软件及办公自动化系统,实施各级民政业务和行政管理的信息化。我们把这一工程归纳为“11X”,即“一网一台多软件”。

“数字民政”工程的基本框架如下图所示:

 

一、“数字民政”工程的目标和建设要求

初期目标是构建民政业务宽带高速网络,开发通用民政业务软件平台,建设民政业务资源数据库,使各级民政干部可以通过计算机,利用网络,使用通用民政业务软件方便快捷地查阅和分析业务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最终目标是,开发各项民政业务管理软件及办公自动化系统,使各级民政工作人员能够利用它们完成民政业务和行政管理工作,实现网上办公。

业务内容:囊括社区基层政权建设、优抚安置、救灾救济、民间组织管理、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老龄工作、区划地名管理等民政业务和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

应用范围:构建一个覆盖全国,延伸至区县,有条件可以到街道居委会一级的民政业务宽带高速网络,并为部、省、地(市)、县(区)、街道、居委会各个层次的民政部门提供相应的信息平台、业务软件和办公自动化系统,而且要根据各层次工作性质和各地方工作内容的区别使系统有一定的选择和适应能力,提供必要的功能和相应的组件。

系统功能:高速宽带网络将为业务软件和数据库的建设提供稳定、安全、高效的运行传输平台;业务资源数据库将囊括民政业务的方方面面,并能够由内部机制保证数据的分布管理和一致性;通用软件平台能够对民政业务资源数据库进行全面的管理和分析,并为业务应用系统提供支持;业务软件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将满足业务工作和行政管理的基本要求,使各级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使用它们完成相应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并进行相关的业务数据分析处理,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同时要根据国办和各级政府的要求,组织和整合政策法规、统计数据、办事程序等信息,建设和完善各级民政网站,在因特网上宣传民政工作,推行政务公开。

技术路线:在建设过程中将采用因特网技术、数据库和数据仓库技术、中间件技术、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等领域目前领先的技术。

二、建设模式和资金渠道

“数字民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个民政系统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工程建设采取分级建设的原则开展。

民政部负责全国网络的规划设计,民政信息数据库的规划和全国民政信息数据库建设,民政业务通用软件平台、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主要业务软件的开发、推广和培训,民政部网站建设等工作。

省级民政部门负责省级局域网建设及与下级单位的联网,本省民政信息数据库建设,通用软件平台、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业务软件的推广,省级民政网站的建设等工作。

地、市、县、街道(乡、镇)级民政部门和社区居委会负责本级网络和数据库建设,通用软件平台、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业务软件的推广使用,为上级民政部门提供信息,本级网站建设等工作。

工程建设资金由各级按项目任务分级负担。各级民政部门一方面应该积极争取将信息化建设和日常维护运行经费列入当地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另一方面要广开渠道,多方筹措资金,广泛吸收社会投资,开辟新的融资渠道。

考虑到信息化建设覆盖了整个民政工作,为了避免多头开发,重复建设,使有限的资金充分发挥效益,各业务部门筹集到的专项资金涉及到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提高办公效率和办公质量等方面的应用,都应纳入信息化建设经费统一规划使用。

三、实施步骤和计划安排

根据试点先行、分期建设的原则,分多个阶段交叉建设。

()网络建设方面

20016月—20026月,完成民政部与已经建立局域网的17个省(市)的联网工作,其余没有建立局域网的20个省(市)完成本厅(局)局域网建设工作;

20027月—20037月,部机关局域网与上述20个省市局域网联通,完成全国省级网络建设。

20016月—2005年底,从条件较好的省(市)着手,逐步将网络延伸至区(县)级民政部门。

()民政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及通用软件平台的开发方面

20016月—2001年底,开发通用软件平台;

20021月—20026月,以青海、河南、广东、浙江为试点省,以上海市为试点市,推广通用软件平台;

20016月—20026月,统一规划和建设民政信息数据库。

()业务软件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和推广方面

20016月—200112月,以大连市为试点进行社区居委会综合服务管理软件开发;

20016月—200212月,根据国办和各级政府的安排,在部及省厅局域网上推广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逐步实现公文和信息无纸化传输、法规文件档案的网上检索和包括人事、财务、后勤等在内的行政管理的信息化。

20016月—20026月,着手开发优抚安置、最低生活保障、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涉外婚姻登记管理等重点业务软件;

20027月—2005年底,进一步抓好其它民政业务软件的开发和推广工作。

()网站建设

20016月—200112月,根据国办和各级政府的要求,组织和整合政策法规、统计数据、办事程序等信息,建设或完善各级民政网站,在因特网上宣传民政工作,推行政务公开。

我们将按技术层次和业务范围把“数字民政”工程分解为几个子工程进行细化,陆续推出《全国民政信息网络建设方案》、《民政业务系统建设方案》、《民政信息资源数据库设计要点》等子工程实施方案和技术标准。

 

附件2

“便民”工程建设方案

“便民”工程以社区建设为中心,以民政信息资源及专项社会事务管理职能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社区服务为切入点,建设集热线电话、因特网查询、单键呼叫三位一体的智能呼叫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和服务,并构建社区服务信息平台,在社区服务工作者与社区居民之间架起方便的桥梁,进而结合“数字民政”工程的建设,实现现代化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一个信息化建设工程。


“便民”工程的总体框架如下图所示:

一、“便民”工程的目标和建设要求

“便民”工程立足于中心城市(包括地级以上城市及部分县级市)的社区建设工作,为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提供现代化的手段。今后5年的目标是:以社区服务为龙头,建立智能呼叫中心。呼叫中心将通过统一呼号的热线电话、风格一致的因特网站点、方便快捷的单键呼叫三种方式接受社区居民的服务请求,在传统社区服务手段的支持下,为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远景目标是:在因特网上建立整合民政、劳动、公安、卫生等部门业务的统一的社区服务信息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同时,结合“数字民政”工程,把各项民政基层管理工作移植到这一信息平台上,实现民政业务的网上办公。

业务范围:包括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的有关内容,结合民政业务划分为三类,一类是社会保障方面的服务,一类是社会事务管理方面的工作,另一类是家庭生活方面的服务,这部分涉及到劳动、公安、卫生等部门的工作,将以社区服务信息平台为基础,邀请有关部门提供相应的内容,从而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技术要求:以地理信息系统和大信息量的信息资源数据库为信息资源基础,以热线电话、因特网查询和单键呼叫为手段为社区居民提供信息服务,建立社区服务信息平台。工程涉及因特网、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与数据仓库、智能呼叫中心、电子商务与电子交易市场等高新技术领域。

建设范围:以中心城市为基础节点开展建设,数据中心和智能呼叫中心设在市级社区服务中心,通过这些门户,为市内各社区的居民提供信息和服务;在省级和民政部设立数据收集管理中心,用于收集处理普遍性的数据,并提供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持和服务;在区以下基层部门(区、街道、社区居委会等)设立信息采集和查询点,为网站、信息资源数据库等提供必要的信息,并可提供查询检索服务;同时还要为需要的家庭安装单键呼叫设备。整个工程建设涉及到社会的不同阶层,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二、系统建设模式

为了加快工程的建设速度,采取分级建设的模式开展。

民政部负责工程总体规划设计,呼叫中心、网站、地理信息系统及数据库等各分系统的规划标准设计和方案研究,组织试点以及全国数据中心的建设。

省级民政厅(局)负责省内工程建设的组织规划、省级数据中心建设及本省(市)内呼叫中心的分布和建设规范的设计。试点省市要积极配合民政部,进行呼叫中心和其它有关系统的建设和试运行,为工程在全国的开展奠定基础。

工程主要在中心城市开展,中心城市的民政部门负责本市呼叫中心及基础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等有关分系统的建设,并同时负责组织和安排下级民政部门数据采集设备、信息查询点设备、单键呼叫设备等有关配套设施的购置与建设。

区县民政部门负责本级信息采集与查询点的建设,并与辖区内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共同完成单键呼叫等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

三、技术路线和关键技术

“便民”工程将以因特网作为系统的网络基础,首先,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数据库,然后以CTI技术为核心建立智能呼叫中心,以电子商务技术为核心建立社区服务信息平台,最终,将民政业务信息网络与因特网对接,实现信息化社区管理。由于因特网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数据库和数据仓库技术、呼叫中心技术及电子商务技术都日趋成熟,因此,对这些技术的综合运用,合理集成是可以实现的。

本工程的关键技术是智能呼叫中心和电子商务技术。

四、实施步骤,计划安排

“便民”工程与社区建设相结合,以社区服务为突破口,由民政部门牵头,与劳动、公安、卫生等部门共同实施。以社区服务工作为突破口,开展实施。“便民”工程将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20012002年,选取2-3个试点城市,开展基础数据资源数据库和智能呼叫中心的建设;

第二阶段:20032005年,在全国一半以上中心城市推广试点工程;

第三阶段:20052010年,结合“数字民政”工程的建设,实现民政业务信息化管理。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