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工业“十五”信息化规划(纲要)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人类正在向信息化社会迈进,信息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许多国家都确立了信息化发展战略,以推动本国经济发展。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并确立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思路,信息化被列为“十五”发展重点。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和国防现代化重要推动力量的国防科技工业,推进信息化尤为重要。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是指国防科技工业领域,通过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和管理决策水平,加速实现国防科技工业现代化的过程。编制好国防科技工业“十五”信息化规划,确立和实施“信息强业、跨越发展”战略,构建一个覆盖整个国防科技工业的信息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对促进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提高国防科技工业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对完成国防科技工业“十五”期间调整、改革和发展重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寓军于民的国防科研生产新体制,实现国防科技工业的全面振兴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建设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起步,经过2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经过20多年的建设,国防科技工业全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初具规模。据对全行业360家企事业单位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用各类计算机总数达6万余台,入网机器达2.5万余台,有72%的单位建立了内部局域网,有53%的单位拥有自己的Internet网页,有27%的单位采用了网络安全产品。尤其是一些从事重点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研究所和企业,科研及技术管理人员几乎人均一台计算机。这些都为政府决策管理、行业综合管理、企业经营管理获取信息提供了基础保障。

(二)信息化建设给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许多企业通过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如长安公司通过实施MRPII(制造资源计划)工程,加强了过程控制,节约了9000平米库房,库存量减至102小时,仅此一项使流动资金从6个亿压缩到1500万元,大大降低了成本,并带动了配套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成都飞机工业公司通过实施CIMS工程,同省、市和专门的情报机构联网,通过INTERNET网络,实现了与国外厂商信息的传递和通讯,在产品的制造能力和公司管理水平方面上了一个新台阶,赢得了波音757尾段定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兵器338厂通过抓住新型号竞标的机遇,自筹资金,大胆引进先进信息技术,竞标成功,实现了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改变了企业的亏损局面。

(三)信息化建设提高了管理决策水平

国防科工委和军工企业集团机关通过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初步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信息技术在军工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大量应用,对企业固有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模式产生强烈冲击。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发展与融合,使企业发展战略和管理不断创新,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如沈阳飞机工业公司,通过波音飞机的转包生产,在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过程中,采用了大量的信息技术,大大提高了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使企业在获取、传递、利用信息资源方面更加灵活、快捷,使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上海核工程设计院自主开发的大型核电厂信息管理系统(IMS),各模块在功能上接近国际水平,该系统的应用有效的缩短了核电站设计时间,对核电站设计决策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持作用。

(四)培养和储备了一批精通信息技术的人才

全行业通过在科研生产和经营管理中大量运用信息技术,实施信息化工程,培养和储备了一批精通信息技术的人才。各单位对信息化人才日益重视,都在想方设法招揽和留住信息化人才。许多单位在接受毕业生时,都考虑了信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委属各高校,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和行业的需要,加大了对信息人才的培养力度。

(五)信息化建设推动了企业管理结构的优化

信息化建设优化了企业管理的组织结构,使机构更精干有效;优化了企业生产管理结构,使生产过程处于有效组织和监控之下;优化了企业的产品结构,一些国防科技工业领域从事信息产业的企业,抓住了国家大力发展信息化的机遇,及时调整了产品结构,在信息产业领域占得了一席之地,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六)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些军工企事业单位,依靠自身的人才和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国家信息化建设,主动承担了许多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比如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承担了“金税工程”、“金卡工程”、“金盾工程”等国家重点项目,研制开发的“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发明专利。自94年试点和推广实施以来,对加强我国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增加国家税收、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但是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也暴露出种种问题和不足。比如:信息化的意识和观念淡薄,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还不完善,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标准,军工行业间、单位间自我封闭,企业信息孤岛问题严重,尚未形成结构合理的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信息化建设资金不落实,没有明确的投资渠道等。这些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国防科技工业的信息化建设。

二、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建设方针

我国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国防的基本需要,保障军事装备的生产和供应,提高国防现代化水平。当今,迅猛的信息化浪潮,推动着信息技术不断渗透到国防各个领域,正在引起战争方式和军事竞争发生革命性的变革。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第四次军事革命即将来临,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先进技术在军事领域的运用,而信息技术是其核心。未来战争将是以信息战为特点的高技术战争,战争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军事工业能否及时提供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新技术装备,这就对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防科技工业应抓住这个历史机遇,确立“信息强业、跨越发展”战略,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等高新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整合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内部和外部基础性信息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提高我军现代化装备水平和装备实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现代化,提高国防科技工业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实现国防科技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依据国家确定的信息化建设方针和原则,结合国防科技工业“十五”发展规划,确立和实施“信息强业、跨越发展”战略。以观念更新为先导,以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军工传统产业、提高国防科技工业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为目标,建立起适应武器装备研制生产需求的先进、完备的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体系,促进国防科技工业的建设与发展。

(二)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发展目标

“十五”期间,基本形成比较完整的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体系。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一定水平,建成以国防科工委信息中心为核心,以各军工企业集团公司、各省国防科工办为骨干的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的国防科技工业基础信息网,初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一定广度和深度,并对管理和决策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信息技术普遍应用于科研生产过程各个环节,并以“十五”期间对现有普通机床进行数控化改造为突破口,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产业升级,转变军工经济增长方式,并使信息技术在军工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重大作用。大中型企业基本实现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国防科技工业“十五”目标全面实现的支持和带动作用。

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2015年,建成完备、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体系。企业信息化建设达到较高水平,电子商务普遍开展并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形式。信息化主导军工行业工业化建设,“信息强业、跨越发展”战略取得明显成效。

(三)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建设方针

根据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对信息化的需求,结合目前全行业信息化现状,确立“十五”期间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协同建设、快速推进,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加强整合、强化应用”。

根据国家对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结合国防科技工业实际,统筹制订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增强规划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前瞻性。贯彻标准先行的原则,制订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各项法规、制度和标准。加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协同,有步骤、分层次快速推进全行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项目的带动作用。加强政府引导,发挥市场作用,多模式推进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建设。突出抓好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坚持以应用促开发,以开发带应用。

三、国防科技工业 “十五” 信息化建设重点任务

国防科技工业 “十五” 信息化建设重点任务是建设一个体系,抓好三大工程。

(一)建设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体系

以观念更新为先导,以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军工传统产业、提高国防科技工业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为目标,建立起适应武器装备研制生产需求的先进、完备的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体系,重点建设好四大系统。

    灵活有效的组织管理系统。具体承担全行业信息化的规划、组织、管理、协调、推广工作,从组织上、体制上切实保证各项信息化政策的制定、贯彻和落实。

功能强大的咨询服务系统。形成以政府咨询服务为引导、社会信息化服务为主力的“大信息化服务咨询体系”,加速信息化咨询服务市场化、社会化。

科学规范的开发应用系统。立足国内、面向国际,政府导向、市场推动,建设科学可行、规范统一的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开发应用系统。

先进完备的实施保障系统。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安全保障、标准和制度保障、法律和法规保障、人才队伍保障。

(二)实施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建设三大工程

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是以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军工传统产业,提高国防科技工业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五”期间重点建设好三大工程。

1、基础工程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能够覆盖国防科技工业全行业功能强大的网络系统,完善国防科工委机关和国防科技工业行业网络系统建设,实现信息横纵贯通,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集散、交换、共享、服务和管理提供基础保障。从实现信息资源高度共享和深度开发应用出发,引导和支持企业分步骤、分阶段实施企业内部网络建设,建立适应企业电子商务需要的各项信息系统。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有效的信息化人才开发机制,培养和造就一支多门类、多层次、高素质的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精干的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

信息化政策、法规、制度和标准建设。制订行业信息化建设相关政策、法规和制度,建立与国家信息技术相衔接的规范、统一的行业信息化建设标准体系。

领域信息化理论研究。组织开展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发展战略以及政府机关信息化、行业管理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信息化指标体系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完成对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水平和能力的测评,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的战略模式提供量化的决策依据。

2、应用工程

政府上网与政务公开。按照国家要求积极推行政府上网、实施政务公开。切实转变机关职能,提高行政服务的透明度,运用电子手段提升政府管理水平和办事效率。把国防科工委政府网站作为行业网站群的主站点建设好,使之成为国家级行业信息发布、交换中心、行业公用信息集散枢纽、国防科技工业各个专业信息网互联互通信关,强化其在线行政服务功能,面向国防科技工业系统、面向全社会提供电子窗口式服务。

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技术应用。集中力量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力度,重点抓好行业内政府信息资源、企事业单位公共信息资源、行业外市场信息资源及相关数据库系统的开发建设,建立健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制。政策规范、政府引导,培育面向行业的综合性信息服务机构,加快信息资源开发运用的市场化进程,建成完善的信息资源开发服务体系。

紧紧围绕国防科技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强技术改造,实现产品升级和结构优化,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数控系统、工业生产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在企业的广泛应用。将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技术及制造技术相结合,应用于企业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全过程,通过信息集成、过程优化及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物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的集成和优化,提高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积极发展行业信息产业项目。目前,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内已有一些部门和企业涉足信息产业领域,研制、开发和生产了一批较有竞争力的信息产品。“十五”期间,国防科技工业应积极组织和有选择的发展信息产业项目,整合优化现有资源,集中优势力量研制、开发信息产品,培育企业、行业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行业产业结构调整。

电子商务。在一个行业内部,一个供应链内开展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实现外贸领域、产品配套领域的电子商务;同时,稳步发展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

3、示范工程

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建设,“十五”期间应重点抓好企业信息化综合性试点、ERP试点、电子商务试点等几个方面的示范工程,以带动全行业的信息化建设。 

四、信息化建设对策与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

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国防科工委信息化管理部门加强对全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统一协调、规划。各省(市)国防科工委(办)、军工企业集团公司和军工企事业单位,确立相应的管理部门,明确其信息化工作范围和职能,强化对本单位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二)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咨询服务

依托行业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社会相关信息咨询服务企事业单位的智力资源,形成以政府咨询服务为引导、社会信息化服务为主力的“大信息化服务咨询体系”。加速信息化咨询服务市场化、社会化。广泛采用现代化网络和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国防科技工业行业专用网络,加大信息发布量和更新速度,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政府部门与企业、企业与企业间的有效联系与交流。

(三)搞好统筹规划,制订统一标准

贯彻标准先行的原则,尽快协调制订行业信息化的各项法规、制度和标准。密切注视和跟踪国内外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动向,建立与国家信息技术标准相衔接,规范、统一的行业信息技术标准,在行业内实现标准和接口的统一,实现互联互通。在促进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同时,做好安全保密工作,确保国家和军工的秘密不泄露。

(四)加强领域信息化理论研究,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密切跟踪世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借鉴世界各国信息化建设成功经验,积极利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力量加强信息化基础理论和相关政策研究,结合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发展实际,不断充实和完善信息化规划和政策措施。保证信息化建设决策的客观性、预见性和可操作性。

(五)大力开展信息化宣传教育工作

在全行业确立“信息强业、跨越发展”的指导思想,积极实现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转变。加大信息化宣传力度,澄清国防科技工业内部对信息化建设存在这的种种错误或片面认识。广泛开展多种形式、各种层次的信息化宣传教育和培训,营造全行业内重视、支持和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的良好环境。

(六)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采取积极措施加速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深入挖潜,立足现有人才队伍,提高现有技术骨干的信息化素质;加速外部智力的引入,通过建设项目、课题研究或组织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民间科研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采取具体措施,为科技人员、信息化专门人才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积极投身到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建设中来。

(七)加大投资力度,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

设立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功能和水平,扶持信息化重点工程和示范工程建设。制定积极的企业信息化推进政策,引导企业投资向信息化建设倾斜。在企业新建、在建和技术改造项目投资审批上,保证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投资,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

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筹集信息化建设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引导民间资本更多地投向国防科技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化建设投融资体制的政府—市场双重驱动,建立多元化的信息化投融资体制,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重要来源的多元化投资体系。

(八)抓好信息化工程试点

吸收和继承过去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依托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对试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争取实施一项、成功一片。充分利用试点企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以点带面,促进全行业信息化发展。通过企业信息化,带动产业信息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