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十一五”电子政务发展战略

政府信息化在国民经济信息化中占有核心地位,对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20027月,中办、国办联合下发《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办[2002]17号),明确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原则、具体内容。

一、我省电子政务现状

近几年来,我省电子政务应用取得重要进展。在积极推进电子政务12个重点应用系统建设,取得可喜成果。如办公及网上审批系统,省委系统开展了视频点播、电子公文公布等;省政府系统实现了非密级信息网上传输;建设、环保、商务等部门开发应用了网上审批系统;多数市建设了政务服务中心。综合教育信息系统,河北远程教育网信息资源总量已达到6700G,视频资源近1000小时,联网学校达到13000所,成为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交互性、综合性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系统。农业信息发布及服务系统,2004年网上发布农民急需的市场行情、病虫害防治等信息30余万条,编发信息20多万份,提供电话语音咨询40万人次,我省农业信息网在全国农业网站排名中居第2位。金保工程建设在网络建设、统一数据库建设和应用、软件的统一开发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

伴随着电子政务信息资源规划试点的圆满结束,我省电子政务建设即将走出“信息孤岛”。今年429日,我省电子政务信息资源规划试点成果顺利通过国家信息化专家组的评审,开始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发挥效用。

信息资源规划是对政府部门管理工作所需要的信息,从采集、处理、传输到利用的全面规划,属于电子政务的顶层(总体)设计。它能理清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真实需求,优化政府间业务流程,建立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应用系统的整合,确保电子政务建设取得实效。

根据基础条件好、公众受益面大、急需先行的原则,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重点,省信息办选择网上审批系统、农业信息发布与服务系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进行信息资源规划试点,并于今年111日起正式启动。

经过3个月的努力,通过需求分析、系统建模和信息分类编码,三个应用系统均按计划完成了试点任务。评审专家组对该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河北省电子政务信息资源规划试点工作在省级电子政务建设领域尚属首次,具有开拓性和探索性,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二、我省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的基本思路

根据《河北省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冀办发〔200332号)和《河北省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实施意见》(冀办字〔200440号),我省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的基本思路是:

按照“内网最小化、内外网物理隔离”的原则及国家有关保密技术标准和要求,充分利用电信、广电和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整合现有网络资源,构建省市县三级网络平台,按照实际业务需求确定网络连接形式、带宽和运行支撑系统。

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由公务内网和公务外网组成。公务内网:用于内部文件、通知、数据及各部门内部办公业务等涉密信息的交换传输,支持督查督办等业务。充分利用省委系统现有的内网,整合相关资源,建成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军区系统共用的全省公务内网。省直各部门、各设区市原则上不再建设纵向内网,已建成的内网要逐步整合到统一的公务内网平台上。需要接入国家内网的单位和部门,要按照国家统一要求进行实施。公务内网与公务外网、国际互联网实行物理隔离。公务外网:主要承担全省公务信息交换和业务互动,支持各部门的公共服务和业务办公。充分利用省政府现有的网络资源,构建全省公务外网。各设区市公务外网按照统一要求,结合各地现状利用已有资源进行建设。省市县三级各部门局域网,按照地理位置相近、业务联系相关的原则整合后,以统一的技术规范和要求接入同级公务外网。公务外网与国际互联网实行逻辑隔离。

在条件成熟时,整合内外网传输通道,筹建省级内外网统一的网管中心,形成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传输网,承担公务内外网传输任务,开展各部门应用,并整合建设全省统一的视频会议系统和内部IP电话。

三、我省“十一五”电子政务建设原则

1、电子政务信息化重在资源整合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对各行各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巨大,人们在建设过程中也在不断的探索和探讨--如何让信息化与自己所处的行业更融合,从而让每一份投入收益最大,成为了信息化建设进一步的问题。

我省电子政务建设的重心正发生着本质的变化,从建设初期的网络建设、信息发布开始转向了以整合政府内外部资源为主体、以提高政府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目标的应用阶段。

在电子政务的项目建设和推进过程中,系统应用的水平将越来越高,由原来单位运行到部门内共享、再到不同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在建设这些跨部门应用系统时,一个关键点就是整合,而整合的核心也就是互连互通和数据共享。

而“信息孤岛”的存在,已成为很多政府在信息化进程中必须突出解决的问题。

信息资源的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本身受到各种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在规划阶段就必须开始考虑各方面的整合问题。

在基础信息的数据采集和数据整合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政府电子政务平台的数据共享和互连互通,而不是到后期才开始调整,尽早进行科学的整合,调整的成本就会大大降低。

2、科学的标准和规范是资源整合的前提

电子政务的资源整合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科学的标准和规范是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它是衡量整合结果是否符合目标的基准。为了使整合顺利进行,必须做好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建设,以指导整合工作的进行。

在推进整合的过程中,要注意从实际出发,用创新的思想,配合政府改革的步伐,积极探索解决体制上障碍的方法,走出新路子。

3、选择智能、快捷、严密的数据系统

目前各地方相关职能部门都在加快信息化的步伐,同时对建设项目中的基础数据采集与整合相当重视,对于相应的系统软件提供商及其产品和服务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不仅要能胜任各种城市基础数据的采集和整合工作,有极高的数据质量,以后还可与城市数据中心的数据交换平台一起捆绑使用,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以及灵活的功能扩展性。从而帮助政府部门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使各地区各部门的业务数据能有规范的互联互通。

四、我省电子政务建设六大重点

到“十五”期末,我国电子政务体系框架将初步形成,为下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电子政务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存在重概念轻实效、重建设轻整合、重电子轻政务,以及纵强横弱、“信息孤岛”、搭便车、扩大化和搞花架子等现象,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和管理水平还不高,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和效益评价体系。对于这些问题,要高度重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抓紧解决。

我省“十一五”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构建我省电子政务总体框架。进一步研究省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目标,明确现阶段我省电子政务的战略定位和在未来国家行政体制改革中的作用及关系,理顺电子政务运行管理体制,完善电子政务发展环境。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处理好长期规划与阶段建设、新建系统和利用已有系统之间的关系,重点研究制定电子政务服务体系和业务应用发展框架,构建河北省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二是大力促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应用。围绕推进企业信息、社会综合治税信息、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农村服务信息的部门间共享和应用,相关部门联合,分析信息共享的业务需求,梳理共享信息内容,建立信息交换机制,制定实施方案。有关部门按照国家规范试点的要求,确定有限目标,适时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和部门开展上述应用试点。

三是继续推进重点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和应用。对已开工建设的项目,要加强中期评估,确保建设质量;对仍未批的项目方案,要进一步明确需求,加快项目审批进度。全面提升政府门户网站的服务功能。统一的省政府门户网站建设要取得突破性进展。规范各级各类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实现标准化和个性化的有机统一。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在完善信息发布功能的基础上,提高业务处理和为公众服务的能力。

四是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加强对信息安全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信息安全责任机制,明确主管领导,落实责任部门。抓紧制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管理办法和技术指南,建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以密码技术为基础的信息保护和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加强信息安全法制建设和标准化建设。

五是加强基础性工作。推进电子政务法律法规环境建设,组织好《政府信息登记制度》、《政务网络安全管理办法》、《网上政府信息管理办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度的研究和起草工作。切实加强电子政务培训工作,建立公务员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制度。

六是逐步完善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管理机制。加快制定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规范包括项目立项、招投标、工程监理、中期评估、验收等在内的全过程的电子政务建设,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

五、我省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的应对措施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为提高行政效率和增加政府工作透明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取得成绩和进展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我们建议:

第一,政府部门要积极推动整体信息化建设,解决因为年龄、地域、经济条件等客观因素导致的数字鸿沟问题,信息化不仅要覆盖年轻人群,更要覆盖中老年人以及广大农民,尽力满足弱势群体对信息技术的需要。

第二,加快电子社区建设,为广大公众提供廉价、便捷的上网平台。

第三,应该利用多样化的手段去服务于公众。信息化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让人民得到更快捷、满意的服务,因此基于不同的客观条件,网站、广播、电话等多种手段可以让公众自由选择,争取让所有人都可以享受到政府提供的服务。 

在国内电子政务建设中,“重开发,轻应用;重硬件,轻软件;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重网络建设、轻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的问题比较突出。我们会发现,在一些政府网站上,只介绍政策法规、联络方式等静态信息,政府新闻发布占据主要地位。而表格下载,网上申请等为公众带来更多价值的在线服务寥寥无几,这会形成“有路无车”、“有车无货”、“有电子无政务”的尴尬局面。

为了实现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我们要利用电子化手段,加快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集成与整合,建立健全基础性、战略性的政务数据库。从一定意义上讲,充实实在的政务信息是电子政务成败的关键。否则,电子政务将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有持久的生命力。

六、电子政务发展预测

展望我国电子政务的未来,必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电子政务的发展会出现这样一些主要趋势:

1、设立政府CIO

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经验都说明,电子政务必须实行法人负责制。对于投入巨大的电子政务建设,应当有人对其承担法律责任。没有法律责任人的电子政务建设项目无法减少或防止投资风险。电子政务的法律责任人就需要CIO(首席信息技术主管)来担任。

可喜的是,就在目前国内为是否设立CIO职位而争论的时候,有些地区已经开始了政府CIO的试点工作,虽然范围很小,但我们相信成功的效用会带来星火燎原之势。

相信今后我国会全面实行CIO制度,大力培养政府CIO,一大批CIO会相继涌现出来。他们是经过严格培训的复合型人才,是有政务和信息技术两方面专业素质的高级行政领导,直接对行政一把手负责,并接受上级CIO的业务领导。CIO通过信息技术与政府业务的结合,负责主持建立面向政务的应用系统,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进政府工作。实行CIO制度将为建立自上而下的组织保障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

电子政务高绩效可以理解为:用相同或者更少的资源,快捷地生产或提供更多所需要的产品或者服务。目前我国有关部门正抓紧制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促进体系的尽快形成。

在这个针对电子政务建设的绩效评估体系中有许多的指标,比如量化的指标,办事时间的缩短、办事程序的减少、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等等,但是最根本的指标还是“公众满意度”。公众的认可和支持程度是电子政务建设必不可少的基础。只有具备了坚实的民意基础,得到公众认可,才能证明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成功。

3、实施电子政务人才战略

进行电子政务建设,实质上是信息技术与政务工作的结合过程,这就要求政务工作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公务员决不要认为,仅仅熟悉政务,了解电脑、网络的使用,就可以从事电子政务的工作。进入电子政务工作流程,使用人员应该有较全面的信息管理能力、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子政务建设卓有成效。

从我国政府工作人员目前的组成状况来看,其知识结构在大多数地区是不尽如人意的。目前公务员队伍的素质还不够高,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瓶颈”。可以设想一下:一个不懂信息管理、不懂信息技术的公务员在一个完全量化的电子技术环境中工作的尴尬与无奈;而一个既懂信息整合技术,又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政务工作流程的公务员在电子政务的工作环境中的顺畅。政府具备这样的人才结构,对于提升政府的管理水平、服务于社会的能力将会成为可能。所以,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大批既懂信息技术又懂政府业务流程的复合型人才。进行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先行进行人才培养和储备。

七、结语

尽管电子政务代表了政务实施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但是,建立和完善电子政务系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工程,何况政务本身也在衍变、发展,改革中深层次的问题还将不断暴露出来。再加上我省目前现有的条件所限,制约因素客观地存在并产生作用,因此,电子政务建设的道路不会是一条平坦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正确分析、判断形势,科学合理地决策,并充分利用一切国内外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经过各界人员共同努力,一定会使我省的电子政务建设健康发展。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