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十一五”规划 

信息化建设是覆盖现代化全局的战略选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路子”的战略部署,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重心由信息技术向信息资源转移的战略性结构调整要求,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在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4]34号)文件,结合我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十一五”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一、基础与现状

“十五”以来,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我省通信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和信息技术普及水平取得长足进展,信息资源开发、管理工作已经起步,为加速推进我省信息化进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已基本满足各种应用要求。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和竞争机制的引进,使以光纤通信为主体的传输网得到高速发展,基本建成了大容量、安全可靠、覆盖全省的以光纤网为主、数字微波为辅,满足各种业务需求的现代化传输网络平台。可提供56K1000M等各种带宽的接入服务,全省各市县均可提供光纤和ADSL宽带接入。借助移动通信网,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可实现异地办公。

2、信息技术迅速普及,对信息化的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到2003年底,全省上网计算机总数达187万台,是2000年的5.5倍,其中专线上网计算机数21万台,是2000年的6倍。先后投资7200余万元,建成了骨干带宽155M(兆)、拥有百余台服务器的三级宽带政务网络。该网络连接省“五大班子”、60余个中省直厅局、13个市(地)及3个试点县,已有100余个节点。在抽样调查的41个中省直部门中,近年来用于信息技术的投入达3.8亿元(含部分业务专网的市县级投资),平均每个厅局投入近千万元,绝大多数省级机关和市(地)政府建立了局域网和互联网站。全省拥有信息技术类专业的普通高校和同等学历的教学场所100余个,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体系,每年为社会培养信息技术人才3万人。全省18万公务员基本上接受了计算机基础应用技术培训,相当部分的公务员掌握了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

3、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信息资源的作用逐步显现。在抽样调查的41个中省直部门中,几年来专门用于信息资源开发费用3000余万元,虽然只占信息系统建设总投入的8%,但比例已有相当大的提高,并且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各部门结合工作流、业务流,形成各具特色的信息流,已建成各类数据库300余个,其中在线数据库240个。宏观经济等四大基础数据库和其它重要信息库正在着手构筑,办公业务系统、以“金”字工程为代表的一批业务应用系统正在建设和完善,对全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东北网、农业信息网、信息港、经济信息网、企业信息网等为我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载体和平台,开发了大量实用有效的信息。黑龙江经济信息网依托全国各级信息系统,在为社会公众提供经济预测、招商引资、中俄经贸、政策法规等经济和社会信息内容服务方面独树一帜。黑龙江农业信息网投资6000余万元建立起省、市、县、乡四级网络,无偿为全省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以信息部门为主体,全省开发了经济、政策法规、科技、市场各类数据库1000余个。各类网站对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以斯达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信息化先进企业,通过实施ERP充分利用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实现产供销、物流、资金流的全程一体化控制,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素质,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加了市场竞争力。朗乡林业局的数字林业工程通过对木材从采伐、储运到销售、回款信息的全程控制,以及对市场信息的充分把握,每年节约、堵漏、增收1000万元。这些都为提升我省企业生产经营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起到了积极地推动和示范作用。

4、组织管理机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初步形成了全省信息资源管理体系。以省、市(地)、县各级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为核心的全省信息管理体系,已成为龙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组织保证;经省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授权和省编委批准,省信息中心成为全省信息资源的专业管理机构,随着工作的开展,将在全省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各部门、大中型企业信息机构在本部门、本系统、本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全省从事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系统工作的各类人员已达数万人,在信息化的发展中担当着重要角色。

近年来,我省信息化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信息总量不断增加,质量逐步提高,在现代化建设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制约着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的还比较严重。一是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重视不够,没有放到应有的地位,信息资源投入偏低、开发不足、利用不够,严重滞后于网络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的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重硬轻软,重视网络建设、轻视应用开发,数据库建设进程缓慢,形成“有路无车”或“有车而货少”的现象,建网效益低下。三是网络互通性差,信息“孤岛”问题普遍存在,网络和信息资源整合不到位,难以实现信息共享。四是信息交换、共享及目录服务等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公共支撑环境尚未建立,信息交换、利用不便。五是信息公开、共享严重滞后。一方面是部门利益优先于整体利益,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困难;另一方面是政务信息公开进度缓慢,公益性信息总量不足,满足不了社会公众的基本信息需求。六是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刚刚起步,大多数企业处于单纯追求利润阶段,少数企业的信息化工程只是比较重视用信息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对于如何用信息资源使企业减耗增效,还处于探索阶段,信息资源还没有发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七是信息内容产业发展缓慢,信息资源的商品化和市场化程度低,信息内容服务业还处于简单的信息传递阶段,不能为社会提供深度的信息分析服务,社会资本参与信息资源产业的热情不高,对市场的发展还需要进行引导和规范。八是农村信息技术普及和资源开发严重滞后,数字鸿沟正在加大,影响全社会信息化的总体水平。这些问题表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还存在着深层次的体制和机制障碍,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统筹规划全省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对解决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及总体原则

信息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与人力、物质、能量等多种资源一起,共同构成了支撑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体系,在资源利用结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重要,已经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领域的国际竞争焦点,也是衡量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早在1984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高开发利用水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有利于减少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帮助政府和企业选择决策,减少经济活动中的资源的损耗,降低成本和节约开支等;有利于加速经济主体多元化、传统产业改造的进程,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从速度型向质量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换;有利于推动政府转变职能,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有利于体现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统筹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有利于更好地为公众提供教育、就业、医疗等各种社会服务,方便社会公众的社会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我省经济发展处于全国的中游水平,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加快经济发展,实现飞跃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信息化作为我省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紧紧围绕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努力提高信息对我省经济的贡献率,提升我省经济素质和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确定我省“十一五”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国家信息化指导方针;以适应并加快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立足点;以信息资源基础体系建设为核心,为信息资源开发共享提供公共技术支撑环境;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制度环境;以推动政务信息公开为重点,发挥政府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先导作用,加强公益性信息服务;规范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推进信息资源的商品化,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逐步满足全社会对信息资源的迫切需求,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为中心,紧密围绕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力开发信息资源,加强管理和服务,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全省各方面的具体工作有机融合起来。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十一五”期间,要建立和完善全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制度和技术支撑环境;政府信息资源得到较充分的利用;推进信息资源市场化、产业化进程,企业信息资源利用能力大大提高;全省网络化信息资源总量提高80%,信息资源质量显著提高。使我省经济初步走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

——建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制度环境和支撑体系。初步建立适应市场机制要求、有利于信息资源开发的体制与机制,包括政策法律制度、组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比较完备的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技术支撑体系、标准体系和安全体系,为信息资源公开、共享和利用提供完备的技术基础、统一的规范和可靠的安全保障。

——政务信息公开和共享水平大大提高。政务信息得到充分公开和共享,非保密信息公开率达到60%以上,政务部门间信息共享率达到80%以上,基本消除信息孤岛,各级政府、各部门间实现政务协同,政府职能得到根本转变,决策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监管职能得到有效发挥,服务能力得到大大增强。

——数据库建设显效。以“金字”工程为应用重点,完成四大基础数据库和其他重要数据库建设,数据库应用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企业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30%的规模以上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等环节的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决策质量、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信息服务能力大大提高。居民在社区就能办理与政府间的事务,得到教育、文化、医疗、就业、购物、旅游、娱乐等方面便捷、满意的信息服务。

——形成信息资源产业。信息资源产业初具规模,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形成一批信息资源开发服务优势企业,信息资源产业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明显。

(三)总体原则

1、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信息资源开发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与经济和社会需求结构相协调,要充分考虑区域间、城乡间的协调,各环节、各步骤的协调,统筹规划。正确处理开发利用与规范管理、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的关系,综合运用不同机制和措施,促进不同领域、不同地区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协调发展。

2、需求主导,效益优先。以需求为主导,以应用为目的,把信息资源开发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紧紧围绕经济和社会需要开发信息资源,注重实效。在具体设计和安排上,要统筹考虑,整合资源,降低成本,减少重复,充分共享,有机协同。重视解决实际问题,以利用促开发,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3、制度先导,促进共享。建立和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制度,统一技术标准和信息资源标准,促进信息资源分类、组织、格式、交换、管理和服务的规范化;打破部门、地区间信息壁垒,推进信息资源公开,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4、突出重点,有序推进。把长远目标和各阶段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分清轻重缓急,选择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关键项目,在政府主导下,按规划要求,科学安排,积极落实,夯实基础,有序推进。

5、公开为先,保障安全。正确处理公开信息与保守秘密的关系,在推进信息公开的进程中,信息公开和信息保密同等重要,既不能为了公开而忽视保密,也不能过分强调保密而阻碍公开进程。

6、市场化、产业化运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要逐步向市场化和产业化过度,要探索市场规律,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积极性,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市场化和产业化进程。

三、主要任务

我省正处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起步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作为信息化的核心,打好基础。密切配合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特别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把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发展的需要,确定我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任务是:

(一)建立和完善适应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体制和机制

建立有利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长效机制,在根本上解决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起步阶段的先导性任务。

1、加强制度约束,推动政务信息公开和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政务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资源是公共产品,其比重占到全社会信息资源的80%,它的公开和开放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除国家秘密外,应对全社会公开。因此,要以政务信息公开为重点,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加快制定《黑龙江省信息公开、保密与隐私条例》,各地、各部门要主动地、最大限度地,以政府门户网站、信息资源枢纽、公益信息机构等重要渠道及时向社会公平、公正地开放信息资源,向社会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

加强政务部门间、各地市县间的信息共享,根据履行职能的需要,明确相关部门间共享信息的内容和方式,制定《黑龙江省政务部门信息资源共享规则》,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在实现业务系统间互联互通基础上,规范政府部门的信息采集工作,统筹协调基础数据库等信息资源工程的信息采集分工、持续更新,实现信息资源的跨部门、跨地区共享和政务协同。特别是在电子政务项目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到信息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建设,避免形成信息孤岛。

2、推广普及信息标准化和信息交换技术,在技术体制上保证信息资源的交换和共享。研究消化吸收国家信息资源相关标准和规范,适时制定我省地方标准,出台我省信息标准化条例,建立我省信息标准化及其服务体系。法制约束、组织管理、技术服务并举,在全省实现信息资源的标准化。建立信息资源整合、交换基础设施,为现有不同平台的异构信息资源提供统一的数据交换接口。在新建系统和已建系统改造升级中,大力推广XML、元数据和中间件技术。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保证全省信息资源的整合、交换和共享。

3、增强公益性信息资源的普遍服务能力。各部门要加大对公益性信息服务的支持力度。对从事公益性信息资源开发的部门给予政策性支持,集中财力,保障投入。支持以共建共享方式开发公益性信息资源,向公益性信息机构开放信息资源。理顺公益性信息服务的定价机制,以非营利机制和实现社会效益为宗旨,研究制定有力的政策,鼓励企业、社团和个人投资设立公益信息机构,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重点开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就业和宣传等领域的公益性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数字化、网络化的公益信息服务体系。

要突出重视公益信息资源的普遍服务,体现以人为本,满足全社会基本信息需求,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稳定发展。要特别注意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农村、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公益信息服务的力度。政府和社会应积极关注“信息贫困”现象,施行“信息扶贫”,帮助边远落后地区解决严重的科技和信息贫困问题,用信息手段为这些地区创造“知识改变命运、科技脱贫致富”的信息消费环境和条件,逐步减小和消除发达与落后地区间、城乡之间存在的严重“信息鸿沟”。

4、繁荣信息内容市场,发展信息内容产业,提升全社会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要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市场化进程,引导信息内容产品和服务进入市场,按市场规则进行交换和消费。加强政府管理和行业自律,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和自律规则,营造一个公平、宽松和开放、创新的市场环境。引导、鼓励民间、企业资本进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领域,开发信息内容商品,发展有竞争力的信息内容企业,促进信息内容服务和商品的流通。大力支持数据库化、网络化的信息内容产业,重点发展基于大型数据库支持的咨询业和以数字化、网络化、市场化为特征的信息内容服务业,推动文化、出版、影视等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市场化方向发展。提高信息内容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

鼓励信息消费,扩大有效需求。政府部门要采用外包、采购等方式,从信息内容市场获取高质量、低成本的信息内容和服务。通过政策引导,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倡导企业在搞好自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内容市场采购信息和服务。在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对原材料、能源的替代和增值作用,节约消耗,提高管理和决策水平,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提高社区信息化水平,引导公众在文化、教育、就业、卫生、娱乐等领域的信息消费,逐步向家庭信息化、个人生活信息化过渡。

(二)建立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基础体系

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基础体系在全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地位,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保障和推动力度大、支撑作用强,是我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着重围绕政务办公系统和12个业务系统建设,搞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基础体系建设,是我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启动阶段重中之重的战略任务。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投入资金和人力,大力推进。

1、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法规建设

我国信息资源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远远落后于信息化的推进步伐,制度环境的不完善已经成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一大障碍。为保障我省信息化的有序、健康发展,根据迫切程度和操作的可能性,用两三年的时间尽快完成:《黑龙江省信息资源管理条例》、《黑龙江省政务部门信息资源共享规则》、《黑龙江省信息公开、保密与隐私条例》、《黑龙江省信息资源标准化条例》。通过法规体系建设,使我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整体协调、运转有序、机制顺畅、管理有效。

2、信息资源标准体系建设

信息资源标准化是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的技术基础,是涉及到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各环节、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该工程将包括四个方面工作:

——组织力量对国家即将陆续发布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进行研究和消化,研究制定我省的具体应用方案。

——根据我省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的实际需要,进行国家标准规范的本地化如编制实施细则等,及时编制我省在相应方面的地方标准。

——制定政策措施,加强监督、考核、管理和培训,用政策和法律,保障信息资源标准的执行。

——建立信息化规范、标准数据库,为社会各方面提供网上查询服务。对市(地)和部门的信息标准化进行有效指导,对标准规范的理解和应用提供咨询服务。

3、信息资源门户建设

通过黑龙江信息资源门户建设,整合各类信息资源,以统一的界面、集成化的信息内容,满足社会各界对信息的需求,为国内外了解黑龙江、办理黑龙江事务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以统一的技术体系为各类应用系统提供支撑,为基础数据库和其他共享资源提供统一的业务承载和数据交换平台,实现数据的无缝交换,保证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针对电子政务的需求特点,以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为核心,建立信息资源导航系统,为政务应用需求提供信息资源整体解决方案。

4、开发建设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研制信息资源分类标准和编码体系,开发智能化信息资源分析、筛选、搜索系统,形成政务信息资源体系和目录库;开发信息分类和编目专家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针对各种业务需求特别是电子政务的需要,对各政务部门、各专门网站的信息资源进行自动分类和统一编目; 依托信息资源门户,为各种信息需求特别是政务需求提供高效的内容级信息导航服务。

5、数字认证系统建设

信息的安全性和数据的有效性是信息交换、共享的基础,为保障信息交换、共享各方的信息安全,保证数据来源和参与各方身份的有效性,保证信息资源共享和网上事务处理的顺利开展,必须建立我省统一的数字认证系统(CA)。该系统要对全省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等各种应用提供普遍服务,要联通国家公钥基础设施(PKI),加入国家信任体系,实现与全国各省市CA的交叉认证。

6、四大基础数据库建设

按照国家的要求,在信息资源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组织和协调下,完成四大基础数据库建设,形成完善的省情数据库。

——以公安户籍数据和统计部门的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结合劳动、人事部门的数据,建立全省人口基础数据库,满足与人口相关的各种信息应用系统对基础信息的需求。

——整合工商、民政、编制、技术监督等部门的数据资源,结合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建立法人基础信息库,为宏观管理、政策制定、产业研究、社会经济状况分析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在科学规划和统一组织、协调下,整合测绘、国土、农业、林业、森工、水利、气象、交通和部分科研部门的数据资源,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立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信息库,为政务部门和社会的各种应用提供基本的数据支撑。该信息库要采用开放式结构,提供丰富的应用接口,保证来自多部门、多渠道的数据及时更新,能够承载基于基础层的各种信息应用层的叠加,满足各种应用需求。

——以统计信息为基础,建立含盖全省各地市县国民经济总量、产业发展、投资、消费、内外贸易、人口、就业、人民生活、环境、社会发展等方面指标的宏观经济数据库,为宏观经济决策、经济和社会问题研究、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基础信息支持。

(三)建立有我省特色的信息资源体系

建立信息资源体系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核心目标,要针对我省经济特点,密切配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大力开发信息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信息资源体系。

1、开发为“三农”服务的信息资源

服务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和三农问题的解决,加强对农业、农村、农民的信息服务,指导农业结构调整,发展优势农业、高效农业,发展畜牧业;向农村和农民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新产品、新技术信息,传输科技、文化信息。农业、经贸、农技、科技等部门要通力合作,在农业信息网基础上,统筹全省“三农”信息资源,建立“三农”信息资源库,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增强“三农”信息的服务能力,重点提供政策法规、农产品市场行情动态、农资市场动态、优良品种、农业科技、文化教育信息。“三农”信息资源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投入最省、效益最好,各级政府、各涉农部门要把它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

2、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高工业竞争力

作为老工业基地,以装备工业、石化工业、医药工业为代表的工业体系是我省经济的支柱,要认真贯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战略,大力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紧紧依靠信息资源提高我省工业的竞争力,重振我省工业雄风。开发企业和产品数据库、工业产品市场信息资源库等信息资源,重点开发:

——服务于老工业基地改造任务,建立老工业基地改造信息系统。以电站成套设备、重型机械、汽车、飞机制造、石油化工业为重点,建立大中型企业和重要生产能力数据库,全面反映国家和兄弟省市老工业基地改造工作动态,反馈我省老工业基地改造项目动态,为省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项目单位和其它企业参与老工业基地改造提供信息服务。

——开发食品信息资源库。推动食品工业发展,加快我省由农牧大省向食品大省的转变,以大豆制品、乳品、玉米深加工产品、肉制品、山特绿色产品、酒类为重点,围绕资源、市场和生产技术,大力开发食品信息资源,为企业的投资、生产和营销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

——以北药为重点,开发医药信息资源。凭借我省独特野生药材资源与先进完备的制药技术优势,建设涵盖特色药品开发研制、原料基地、产品制造、销售服务等信息的医药数据库。

——开发林业、煤炭、冶金、建材等方面的信息资源。以上行业多为我省资源性行业,具有地方特色,要将其整合到全省企业和产品数据库中,为企业改制等提供信息服务。

3、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升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

开发基础设施领域的信息资源,利用信息手段,合理规划、优化结构,协同调度、科学指挥,发挥潜能、节约资源,提高效率、节约投资。

——利用信息资源,改进水利、水务和防汛抗旱工作。把握经济发展、生产生活需求、气象、自然资源、技术发展等各方面的状态、趋势、结构和布局,利用信息手段综合平衡、统筹规划、管理和调度防洪、灌溉、除涝、发电、蓄水、引调水、供水、用水等方面各设施、各工程、各环节,增强灌溉、除涝、供水能力和效率,节约水资源,特别是提高防洪、抗汛、抗旱能力。

——根据全省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和产业结构、城镇布局、产业布局、资源结构、资源布局、各地的发展水平、人口布局、各类交通流量布局的现状和未来趋势等方面的信息资源,统筹公路、铁路、水运、民航、管道多种运输方式,合理规划、科学安排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公路信息系统的全省联网,推进公、铁、水、空各运输部门的横向互联,实时掌握各枢纽、各路段的交通流量,合理指挥,科学调度,满足各种紧急状态下的应急处理需要。

——充分占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资源,准确预测我省各地及全国电力需求,科学安排发电、电网投资项目及其布局,保障电力的总量和结构性供给;开发电力行业内部信息资源,全面、实时掌握各电厂、机组及电网的负荷、技术状态和发送电成本,综合平衡各厂网的发送电负荷,提高运营效益和发供电质量。

4、以中俄经贸信息为重点开发经贸信息资源

开发经贸和市场信息资源,用信息流带动和改善物流,引导资金流,引导市场交易和消费,繁荣经济,改善经济循环,推动经济发展。依托我省毗邻俄罗斯的地缘优势,通过与国内及俄罗斯政府、信息机构的合作,整合中俄信息资源,建立中俄经贸信息资源平台,对中俄经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重点开发中俄经贸法规、企业产品、市场、科技、旅游资源、合作项目方面信息资源。把我省建成对俄经贸信息资源中心、信息咨询服务中心,把地缘优势与信息优势结合起来,用信息资源带动经贸的发展,把我省建成全国的对俄经贸中心。

5、以旅游、现代服务业信息资源开发为重点,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开发旅游综合信息库,通过互联网络宣传黑龙江旅游业,重点宣传独具我省特色的冰雪、森林、湿地、草原、消夏、漂流、过境旅游等旅游资源,介绍五大连池、原始森林、镜泊湖、北极村等独特自然景观,介绍黑土文化,推介旅游项目。采用信息化手段为国内外游客提供导游、导购等咨询服务,开发旅游市场,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在建设旅游强省中的重要作用。

开发服务业综合信息库,将购物、住宿、餐饮、娱乐、各类服务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使服务业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

6、建立国土资源整治和环境保护信息系统

围绕我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用信息手段支持生态示范省建设,建设国土资源整治和环境保护信息系统。把各种重要国土资源信息和环境状况如:基本农田、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地下水、防护林、野生动植物、水质及水污染、大气及其污染、工业排放、生活排放、重要污染源、水和其它资源储量及消耗利用等方面的信息纳入信息系统,形成国土资源及环境信息资源体系;建立国土资源和环境网上监控、业务协同、举报监督、意见反馈体系。以信息资源为依托,利用信息技术,形成科学决策、快速反馈、综合治理、全民监督的资源整治和环境保护机制。

7、建立联合征信系统

适应完善我省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规范市场秩序的长效机制的迫切需要,以信息公开制度和信用征集制度为保障,在保护国家信息安全、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原则下,通过市场化运作和利益补偿机制,建立全省信用数据库和信用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在全省建立统一的征信体系,打破地区和部门垄断,解决目前信用信息数据的交叉管理、条块分割所带来的数据流转不畅问题,实现全省联合征信。作为国家信用体系建设五个试点省份之一,我省要按国家发改委要求,按照商业化模式运营和管理黑龙江信用数据平台。从经济安全性、客观公正性、社会公益性和操作有效性等方面出发,着力于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开放、数据服务四个中心环节的科学运营。通过五省市联合征信示范工程的实施,实现跨省市征信服务体系联合,与全国各省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8、建立科技综合信息资源系统

围绕我省经济需要和科技优势,以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生物技术、农业技术为重点领域,以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培育新产业、提升产品附加值、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产品竞争力、普及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率为目标,科委、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大专院校通力合作,建立包括科技成果、技术专家、科技政策、科技机构各方面信息的科技信息综合信息库。依托科技信息网、经济信息网、农业信息网、对农村广播电视等渠道,开展社会化服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人才智力共享。

9、开发社会服务领域的其它信息资源

——服务于公众医疗保健和政府公共卫生及应急处理,建立医疗卫生资源信息库,建立咨询信息服务系统,开展方便群众的网上预约、挂号及远程医疗等业务;

——服务于“法制龙江”建设,建立和完善黑龙江法规数据库,为普及法律知识及查询提供服务;

——指导就业、推进智力共享,开发人才和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建立和完善就业服务信息网,为供需双方提供全方位的洽谈平台;

——开发文化、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网络技术促进优质文化、教育资源的全社会共享,利用网络优势提供远程教育服务,特别是提高农村和其它落后地区的人口的教育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全社会对信息资源重要意义的认识。各级领导要加强对信息资源重要性的认识,这是当前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首要任务。要通过宣传、教育和典型实例示范,提高全社会,特别是领导干部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重要意义的认识。信息化和信息资源管理部门要经常组织专家宣讲信息资源方面的知识,及时向领导反映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进展情况,汇报各部门、各地、各单位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经验和效果。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要及时宣传报道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典型经验,反映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动态,介绍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知识。

(二)加强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组织领导。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及信息资源管理机构的重要作用,加强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和监督管理,及时协调解决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各级领导要加强对信息资源在信息化中核心地位的认识,坚持科学发展观,增强使命感,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与本部门、本单位的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当作日常工作常抓不懈。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完善体制和机制,措施到位、资金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条件成熟的可考虑推行信息主管(CIO)制度,协助主要领导专业负责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各级政府要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纳入各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以此调动部门领导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紧迫感和积极性,保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整体推进及其目标的全面实现。

(三)加强对政务部门信息公开、开放和共享的监管工作。政府信息资源是全社会信息资源的主体。要转变观念,本着凡是非国家秘密的信息均应公开的原则,加大工作力度,在完成政务信息公开立法的基础上,依法向社会开放政府信息资源。各级政府要把信息公开、开放作为各部门的日常工作任务和责任,纳入考核体系,并接受社会监督。加快建立和完善部门间信息共享制度,大力推进政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对信息公开、开放和共享不利的,要依法严肃追究责任人和主要领导的责任。

(四)扩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投入。各级政府要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经费单独列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建设、运行维护费用,对重点项目给予专项资金扶持。加强资金使用和信息资产运行全过程管理,降低风险,提高效益,要搞好信息资源管理,像对待有形资产一样,将政府信息资源纳入政府资产统一管理。要注重发挥引导作用,编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制定有关政策,在统一领导下,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原则,采用多种方式,吸引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包括引进省外机构,多渠道筹措资金,开发和运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项目。

(五)加强信息人才培养,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搞好各层次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全社会对信息资源的认识,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能力。特别是要加强对公务员的信息技术、业务素质培训,提高他们对信息资源开发的认识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充分利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专业培训机构等社会力量,专业教育、资质认证、技能培训、知识普及相结合,全方位、多角度、多目标地开展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专门人才培养和职业技能培训。要特别注意高级人才的培养,制定优惠政策,引进高级人才,用好、留住高级人才。

(六)加快政务统一平台建设,实现政务部门的真正互联互通。为促进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共享、利用,从而保障全社会信息资源供给,实现政务协同,提供及时有效的便民服务,必须尽快实现政务部门网络、各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要充分考虑业务应用需求为着眼点,加快政务网络建设中的互联互通工作,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环境。

(七)营造公众利用信息资源的良好环境。采取有力措施,鼓励竞争,加强监管,降低资费,提高互联网的接入率,推进网上事务处理,丰富网上公共服务和信息资源,推进社区和家庭信息化。逐步形成以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和多种终端方便公众获取信息资源的环境。加强公众使用互联网的技能培训,支持上网营业场所向连锁经营方向发展。公众可以在任何的地方、以喜爱的方式获取政府、企业、信息资源市场等提供的信息服务,使信息产品和商品很容易地进入人们的生活中,同时公众的使用又促进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八)搞好安全保密工作。搞好保密工作是政务信息公开与开放的前提和基础,在向社会开放信息资源时,各地、各部门要加强信息安全保密工作。一是要建立和加强信息保密技术设施,采用各种技术手段防止外界对政务系统内部的渗透和破坏;二是严格遵守国家保密法规,完善保密制度和工作制度;三是合理区分保密和非保密信息,根据信息的保密性质决定是否上网和上哪个网;四是合理设置权限,防止保密信息的非法和越权访问;五是各级保密主管部门要严格监管,严防国家秘密的泄漏。在信息资源公开和开放时,还要搞好对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保护,保护好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