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年鉴》:纪史性与指导性相结合

——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高新民在2002卷年鉴出版发行座谈会上的发言

对于《中国信息年鉴》的创办,我有几点想法。

第一,最初筹办信息年鉴时我就参加过研究,坦率的说,当时觉得很不好搞,有些怀疑能不能办成功。经过这两年,我看到出版的两部年鉴,听到大家的反映,确实感到年鉴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因此我感到很高兴。年鉴初步站住脚,得到大家的认可,这的确很不容易。因为信息化本身的信息基础就很差,统计数据等基础工作也很差,在这种条件下,年鉴做到现在这样的水平,我感到非常可贵,因此我来参加这个会议感到非常高兴,特此表示热烈的祝贺。

第二,我赞成年鉴提出的“纪史性和指导性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但这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提高,不要仅仅满足于现有水平。

第三,结合年鉴工作提几点具体建议:

一是年鉴的名称问题要进一步斟酌,本书的内容主要是信息化,我认为还是定名为信息化年鉴更为确切;

二是感到现在年鉴在结构上还不很稳定,我看年鉴中的篇章如“规划篇”、“省部长谈信息化”等就不能年年搞,五年规划只能出一次,不能年年改动,因此年鉴在结构上就稳定不了,对此我们要好好研究,做到“结构上相对稳定,内容上不断创新”。

另外,我认为年鉴开始要有一个总的信息化发展趋势的分析,这是一篇具有权威性的文章,可以请计委高新技术司或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来做,请他们中掌握全面情况的高手或组织一个班子集体来写,每年搞个研讨会一起探讨,我认为这样做很有意义。还有一部分就是最后垫底的基础数据库,一定要把它做扎实了。有些可以和有关研究部门,如计世咨询、塞迪等专门搞调研的机构联合起来,对基础数据库做些调查补充。目前的基础数据不足,把一头一尾这两头抓住了,年鉴的价值就提升了。中间这块怎么做呢,我建议可以参照信息化体系的六要素来组织,而且六要素不是平均的,而是要有特色,重点是在“应用”和“信息资源”。我觉得这么做每年都有新内容,结构上也可以相对稳定。

三是我认为年鉴基本上是一本公益性的刊物,建议最好能与政府主管部门的业务结合起来。95年我去日本考察得到了一个启发,日本通产省为了鼓励做数据库,支持数据库振兴中心,每年做一本数据库产业白皮书,收集新政策。这样一种操作方法不仅有利于工作,也增加了年鉴的权威性,还使年鉴有了依托,可以使这件有意义的工作长期稳定地开展下去。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