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年鉴》:信息化建设的经验结晶和资料大全

——原国务院信息办专家咨询委员会高级顾问郭诚忠在2002卷年鉴出版发行座谈会上的发言

 首先,祝贺《中国信息年鉴-2002》成功出版发行。最近我们党的“十六”大刚刚结束,“十六”不仅为我们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同时也为我们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历史任务,在这一时刻,我们出版发行《中国信息年鉴-2002》就更有特殊的意义。

新的年鉴是以2002年为中心的,比较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了我们国家一年来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也可以说反映了我们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新貌,内容很充实,很丰富。对信息年鉴的意义,我想可以概括为:年鉴是信息化建设的经验结晶,是信息化建设资料的大全,是从事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工作人员以及科技工作者的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和工具书。

正如刚才张新红同志所说,年鉴的作用不仅是记录历史,同时也应起到推动信息化发展、推进历史进程的作用。从这一观点出发,我认为在编辑2003卷年鉴时应该加进一些新思路,这些新思路是什么呢?这次党的“十六”大提出来,“实现工业化在当今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十六”大报告里还特别强调,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中特别强调要推行电子政务……这些应该都是我们面临的新任务,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联系,可以说也是和我们推进信息化的任务相联系的。

因此我认为,编辑2003年年鉴时应该结合以上指导思想和提出的新任务来作为我们年鉴编辑的新思路,使年鉴对信息化起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我认为应特别强调这样几点:

第一,要强调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互动发展关系。“十六”大明确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就比以前“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提法更完整的说明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更好地解释了两者的互动关系和辨证关系。因此总结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时就应在这种互动关系和辨证关系上下功夫。

第二,要不断总结关于电子政务方面的建设经验。在国家信息化的“十五”专项规划里,有关电子政务的指导文件中提到“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应用主导、面向市场,安全可靠、务求实效。这些方针对于我们推进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历史经验的总结,必须按照这个方法去做,因此我们年鉴应该把这些经验和实例总结出来,才能取得更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从我实际参与年鉴的一些工作感到,创办年鉴,并坚持做好年鉴的编辑出版工作,的确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十分需要领导给予大力支持。我呼吁在座的各位领导及编撰人员要积极支持,并希望能加大支持的力度,这样能使年鉴真的办得一年比一年好。如果人力财力支持有限,是否可以在编纂年鉴时给一点特殊政策,或少一些约束条件,比如有些事情可以采取市场方式运作,可以和一些软课题单位合作,让更多的软课题单位或其他合作伙伴参加进来,我想会使年鉴工作办得更好。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