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G移动通信发展报告
【2004年3G移动通信发展环境分析】
(一)经济环境
2004年中国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也带动了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全年中国电信业完成业务收入共完成5187.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6%。
(二)政策环境
2004年,中国加快了起草《电信法》的进程,电信法草案送审稿已报送国务院法制办。《电信法》有望于2005年出台。
信息产业部王旭东部长在2005年1月12日召开的《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报告中明确提出:2005年,信息产业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适时提出中国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决策建议。要按照“培育市场、支持发展”的原则,将有关的市场准入与完善业务、资费、监管政策,与深化电信改革、进一步形成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与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结合起来,统筹规划,配套实施,同步推进。
1997~2004年电信业务收入的发展状况

(三)市场环境
2004年,中国移动继续充份发挥在中国内地移动通信市场的规模优势,针对目标客户群,进一步整合品牌,积极拓展移动数据等新业务,持续业务和服务创新,专注移动通信业务,巩固市场领先地位,保持稳定的发展势头。
而联通则努力进行CDMA三期的建设,加强该网络覆盖的深度与广度,提高网络的质量。在网络条件改善后,联通有更好的条件推动CDMA的增值业务,发挥CDMA1X网络数据传输方面的优势,进行差异化竞争。同时,联通推出GSM和CDMA的双模手机,可以有效弥补C网覆盖方面的缺陷,并使G网用户能够获得CDˉMA增值业务。2004年仍是CDMA网的成长期,其网络仍在完善,手机补贴摊销和营销的压力较大。在上述因素解决和消化之后,CDMA业务应会表现出更好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电信和网通除了大力发展小灵通业务外,还积极参与信息产业部的3G测试,并纷纷出台3G的发展策略。
(四)资本环境
2004年,中国电信市场资本运作频繁。中国移动以41.19亿美元(约合34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向母公司中国移动集团公司收购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0个省区的电信网络资产,实现移动集团全部31个省级分公司的整体上市。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以3715.9万元作价向母公司中国联合通信集团收购在香港的间接全资子公司联通国际全部股权。中国电信集团于2004年6月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收购了湖南等十省电信资产,收购完成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的服务地区达到了二十个省(区、市),中国电信进入健康发展的新阶段。而中国网通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后,终于在2004年11月于纽约、香港两地上市。上市资产包括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河南、辽宁六省市和上海、广东两省市的电信资产,以及原网通国际下属的亚洲环球电讯。
【2004年中国3G移动通信标准和业务分析】
(一)3G标准分析
1.WCDMA
WCDMA技术是由欧洲和日本共同提出。1998年12月成立的3GPP极大地推动了WCDMA技术的发展,加快了WCDMA的标准化进程,并最终使WCDMA技术成为ITU批准的国际通信标准。目前看来,将要采用的第三代标准中选取WCDMA模式的国家是最多的。
目前全球WCDMA基本专利掌握在约27家外国公司手中,其中高通公司、爱立信、诺基亚拥有大部分专利,另外摩托罗拉、NTTDoCoMo、朗讯等公司也都拥有WCDMA的部分基本专利,内容涉及扩频通信等WCˉDMA系统无法跨越的核心技术。
全球已有超过60个WCDMA网络投入商用。拥有全球移动用户数一半以上的全球10大移动运营商中,7家已开通WCDMA商用服务。截至2004年年底,WCDMA用户达到约1650万户。2005年将成为WCDMA全面进入大众市场的一年。
2.CDMA2000
CDMA2000技术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系统的一种模式,它是从CDMAOne(IS-95)演进而来的一种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CDMA2000的正式标准是在2000年3月通过的。它原意是把CDMA2000分为多个阶段来实施,第一个阶段称为CDMA20001X,第二个阶段称为CDMA20003X。
CDMA2000的优势在于能实现对IS-95系统的完全兼容,技术延续性好,可靠性较高。这使CDMA2000成为从第二代向第三代移动通信过渡最平滑的选择,无论是移动终端还是基站,都能够前、后向兼容。所以CDˉMA2000技术是一种最大程度考虑了运营商投资利益的技术标准,它可以使现有IS-95的运营商从中获得最大程度的投资保护并非常平滑地过渡到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目前全球CDMA20001XEV-DO用户也已经达到1080万户,占全球3G用户的40%。
3.TD-SCDMA
2004年,在国家有关部门以及运营商的大力支持下,TD-SCDMA的产业化进程取得了历史性突破:第一,开发阵营进一步扩大。第二,TD-SCDMA相关产品开发进展顺利,建立起了完整的TD-SCDMA产业链,群体突破的局面已经初步形成。特别是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比较薄弱的手机芯片和手机开发环节更是取得了重大突破。
(二)重点业务分析
3G对于最终用户的吸引力,来源于丰富多彩、极具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业务与应用。而且,这些业务具有鲜明的“3G特性”:要么是只有3G网络才可以或者才能够更好地提供,并能够更好地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比如,具有大带宽、高速率特征的视频业务;要么是3G能够凭借带宽和技术方面的优势,以更低的成本提供具有更高价值的话音、短消息类这些目前网络已经能够提供的业务。
1.定位业务(LBS)
提供导航、地图、位置查询等服务。目前主要有韩国SK(品牌为NATEDrive)、日本KDDI(eznavigaˉtion)、SECOM(日本最大的安全公司,定位业务品牌为CocoSECOM)、HutchisonCatThailand(Navi)、中国联通(定位之星)提供该项业务。
2.视频(音频)下载
用于体育节目、MTV、电影等的下载。目前提供该项业务的包括日本的NTTDoCoMo(M-stage)、KDDI(ChakuUta),韩国的KTF(FIMM)、SK(NATEAir、JUNE),印度的Reliance(RWorld),美国的VerizonWireless(getFLIX?),巴西的ViVo(MusicTones/CrazyTones)等。
3.可视通信
允许两个或更多用户进行可视通信。提供这项业务的有(hutchison)英国公司,NTTDoCoMo(FOMAvideoconferencing),VodafoneK.K,SK,瑞典的TeliaSonera等。
4.应用下载及短信
下载内容包括游戏、图片、铃声等。提供的运营商包括加拿大的AliantMobility、Telus(Mobility'sfundownloads),美国ALLTEL(AxcessApplications),VerizonWireless(GetItNow!),Sprint(PCSVision),澳大利亚Telstra(MobileLoop),日本KDDI(ezplus),韩国KTF(Magicn),印度的Reliance(RWorld),智利的BellSouth(Interactivo),巴西的ViVo(Downloads)和中国联通(U-Magic)等。
【2004年中国3G移动通信应用市场分析】
3G的市场开发需要业务的牵引,不同于二代系统主要是为了解决人们随时随地话音通信的需求,3G能够具有支持不同媒体业务的能力,如何开发这些能力是3G业务开发的一个重要课题。
3G提供的业务是非常丰富的。可以通过3G终端,享受普通、宽带话音,多媒体业务,视电话和视频会议电话;移动网络上的Internet应用也更为普遍,E-MAIL、WWW浏览、电子商务、电子贺卡等业务与移动网络相结合。移动办公类业务也是一个发展方向:Intranet接入、企业VPN等将大力普及。信息、教育类业务将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股票信息、交通信息、气象信息、位置服务(LCS)、网上教室、网上游戏等移动应用更将极大的丰富人们的生活。
(一)公众应用
如今已出现的3G细分与衍生应用已多达千种,但究其本质,所有这些应用都可以归纳为6种3G业务,分别是定位、媒体点播和应用下载、短信息、可视电话、互联网连接和企业网应用。其中前5种都可以算作服务于个人用户的公众应用。
互联网连接和多媒体短消息虽然算作3G的重要应用,但是它们在2.5G甚至2G网络上已经发展相当完善,3G只是为用户带来了更丰富的内容和更快的速度而已。
定位应用,就是通过使用A-GPS(增强型全球定位服务)技术,从而为移动终端本身提供高精度的位置信息。在终端用户允许的前提下,运营商可以为该用户提供多种定位衍生业务(包括随身广告、地图指引、移动监护等)。
媒体点播是包含类似体育比赛重播、新闻头条、MTV和电影预告、广告等音频和视频内容的流媒体点播或下载服务。应用下载类似于媒体点播中的下载应用,但主要集中于一些手机终端可以执行的应用程序,典型的包括游戏、商用程序、媒体播放工具以及铃声等。这是一项可以最大限度满足用户个性需求的应用。事实上,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始终在努力利用GPRS、CDMA20001x等2.5G网络的数据传输能力承载起其中的部分应用。两家运营商的目标非常明确,首先,这是业务从GSM单纯的语音向2.5G有限的多媒体数据服务,再到基于3G以视频为主的多媒体数据服务平滑过渡中的必然阶段,其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也希望,借助业务的平滑过渡,也能够将其各自珍贵的用户群自然的带进未来的3G时代。
可视电话(或会议)是一种实时视频信息传送应用,允许两个到多个手机用户之间相互实现可视通话或虚拟电话会议。高端的可视电话(或会议)还可以实现二分屏或四分屏通话。这是一项被运营商视同于短信般的杀手级应用,为此运营商一度不惜施以几乎等同于语音服务的低价策略,欲催熟这一应用。目前看来,相对定价最低的欧洲市场反应也最为积极。
(二)行业应用
行业应用即企业网应用。在2G、2.5G时代,移动通信还主要是个人通信应用,而到了3G时代,更宽的带宽和更快的传输速度,使得企业应用成为现实,也使得3G有了更广阔的使用空间。由于企业用户的ARPU值远远高于个人用户,因此3G的行业应用将成为运营商的又一大利润来源。
企业网应用是指搭设一个3G移动应用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可以提供企业网移动接入并执行企业网内运行的应用。使用移动终端接入企业网络具备其独有的优势,除去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之外,使用移动终端形成的内外网络连接将具备更高的接入安全性。
目前,这项业务包括了两个相关的企业应用服务:首先是MobileWorker,企业的工作人员可以轻易且安全的登入企业内网的计算机,执行普通的OA应用;其次是MobileFieldForce,一个专为多人组成的工作团队提供企业内网协同访问能力的解决方案。
一向对3G应用持消极态度的欧美运营商,对这项主要面向商务的3G应用表现出积极欢迎的姿态。
BroadbandAccess是美国运营商VerizonWireless推出的一项面对企业网络接入应用的3G业务。这些服务包括企业内网接入,访问内网邮箱,绕过企业防火墙实现对于内网资料的下载和远程处理等。一旦用户离开了这两个区域,VerizonWireless将会为用户自动切换至NationalAccess(VerizonWireless的CDMA20001x网络),继续以40~60kb/s的速率提供普通服务。VerizonWireless为这一业务制定了相当优惠的资费体系,无限制使用的包月价格仅为79.99美元。
PCSBusinessConnection“企业版”是基于美国运营商SprintPCS的CDMA20001x网络的一个企业应用业务。它可以提供安全的企业内网访问能力,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实现对于内网邮件甚至是企业核心机密的访问。
SprintPCS推出的这一应用还可以结合微软的Exchange商业服务套件和IBM的LotusDomino服务器版本软件。用户得以进一步获得对于电子邮件、日程、公司数据库目录以及工作分配等相关OA应用的执行能力。
MobileJetStream是由新西兰电信推出的一个网络连接服务,它允许用户通过移动终端,选择以153kb/s的最高速率或是40~80kb/s的平均速率访问公司内网。
【2004年3G产业链分析】
3G业务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完善3G应用必须打造由移动运营商、网络提供商、应用开发商、手机终端商、用户共同构成的产业链。
(一)运营商
运营商是3G产业链的核心。打造3G产业链必须以运营商为龙头,探索3G运作和推广模式。通过运营商调动产业链中各方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方优势,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运营商对产业链的控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加强对终端环节的控制,如制定手机;另一方面是完善与SP/CP的合作。运营商加强对终端环节的控制,将有利于业务推广和提高用户忠诚度,运营商通过统一的手机应用标准、规范甚至标准的界面,可以强化用户对其业务的认可。此外,3G业务体系是一个非常负责的体系,运营商推出的新业务要想顺利推广普及,必须由包括手机终端在内的多个环节共同保障。NTTDoCoMo的I-mode模式是最成功的移动数据业务运作模式,其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与CP/SP之间的合作。通过与大量CP/SP的合作,I-mode可以向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业务。
另外,3G在行业市场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而单单只靠运营商的力量是无法满足各种行业不同需求的,需要系统集成商、内容提供商等的通力合作。目前在中国市场,由于运营商和集成商之间没有一个比较固定、双方都可接受的合作分成协议,挫伤了集成商开拓行业市场的积极性,而要制定这样的协议,运营商要起到主导作用。
(二)设备厂商
移动市场的发展,使得设备厂商不能再满足于仅仅充当设备提供者的角色,设备厂商越来越深入的参与到运营商的业务运营中去,业务范畴包括为运营商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对业务的发展前景进行咨询和评估、与运营商共同设计业务应用等等。
“端到端”是指运营商能够将新的应用立刻加到正在运行并创造利润的服务之上。厂商对最终用户市场的了解,使得厂商可以给目标客户群提供最适宜的方案,因此帮助运营商减少了内部应用、计费和在服务提供领域进行系统开发的费用。
在运营商的网络已经建成并产生收益后,厂商还将致力于维护网络的可用性和质量,并帮助运营商建立可持续的竞争能力。这些服务为运营商经济有效地管理业务的增长扫清了障碍。
(三)移动终端厂商
3G应用尚处初级阶段,3G终端的价格和品质将是3G应用推广的主要动力。服务质量和反应时间直接影响用户对多媒体的体验,因此,终端商在3G发展初期的角色格外重要,只有发展更多3G手机用户,为用户享受多媒体数据服务提供良好的工具,3G应用才能吸引消费者。
移动终端一度成为3G产业发展的瓶颈。2004年,3G移动终端取得了巨大的突破。特别是2004年底,很多运营商都推出了新的3G终端。DoCoMo推出其首款3G/WLAN双模手机,FOMA推出了具有“电子钱包”功能的3G新品,英国3公司也发售了3款多媒体3G手机。
日本和韩国一直以来都在引领着全球3G业务的发展,其运营商都无一例外的采取了定制策略,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带来了3G用户的增长,加快了3G业务的推广,而且使得本国的3G终端生产厂商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优势地位。
中国的移动运营商也越来越重视移动终端的发展。2004年,中国移动两次定制手机“心机”。“心机”的推出,打破了运营商和终端厂商之间的界线。联通的双模手机也是和移动终端厂商合作的成果。中国电信也提早对3G手机进行规划。
(四)SP
内容提供商、应用开发商是推动3G应用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3G应用的不断开发推广,消费者需要更加个性化、优质化的多媒体数据服务。内容提供商、应用开发商需针对细分的客户群需求,不断开发新业务、降低网络开发成本,让用户能够自由方便地进行网上交易、商务往来、与家人和朋友联络、玩游戏、欣赏影视节目、收听和下载音乐等等。运营商只有联合内容提供商和应用开发商,向用户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多媒体数据服务,才能迅速打开市场,积极培育市场。
目前在中国移动及中国联通2G/2.5G的内容与应用提供商将来仍会成为未来3G多媒体数据业务的重要内容与应用提供商,而目前提供这些业务的厂商大多数是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如新浪、搜狐、网易、TOM等。
3G业务的复杂性及3G产业价值链的延伸也将会带来电信经营支撑系统(BSS)、客户经营分析系统、CRM系统、计费系统、管理决策系统、合作伙伴管理系统等的升级与改造。相关公司如浪潮软件、新太科技、创智科技、东软股份等也将会从中获益。
【影响2005~2009年中国3G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有利因素
1.宏观经济持续发展为3G提供了潜在的市场空间
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将有利的推动移动通信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同时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将促进对MMS、彩信、WAP等各种数据业务的需求。2004年中国经济的稳健增长带动移动通信、特别是数据业务达到一个新的高峰,而现有的网络水平和业务种类将不再能完全满足用户对移动业务的需求,因此,能够提供更加丰富业务和更快速便捷服务的3G将成为运营商的必然选择。经济的持续发展不仅为3G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市场空间,也成为推动3G市场成长、成熟的动力之一。
2.3G技术测试的完成为3G开展铺平了道路
从2003年10月份开始的3G网络技术测试,于2004年10月份结束。三种标准已经分别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城市进行了设备层面和网络层面的测试。其中TD-SCDMA标准测试有4个厂商4套系统参加,其业务平台多数与WCDMA共用;WCDMA标准测试有12个厂商的16套系统和3套业务平台参加;CDMA2000标准有9个厂商的9套设备和3套业务平台参加。漫长的3G测试对设备厂商无疑是人力、财力和耐心的全方位考验。
测试结果WCDMA的表现最为出色——系统设备整体功能较完善、稳定,参加测试的17款手机多数过关。CDMA20001XEV-DO系统功能、业务均较完善,系统和终端兼容性情况良好,无线网络性能指标良好。不过参加测试的手机数量、型号及业务较有限,只有4款手机。
起步最晚的国产TD-SCDMA得到肯定,目前设备已具备基本功能和业务,但只完成了部分性能测试。大唐、普天、中兴、华为联合提供全套设备,大唐提供了3G手机和一块数据卡。
3.电信监管的加强保障了3G市场启动
2004年,国家加大了对电信的监管力度,以《电信条例》和国务院文件为依据,以查处阻碍互联互通、电信资费违规、破坏通信设施及违规建设中断通信等问题为重点。在借助法律法规最大限度地维护电信市场秩序、电信用户和电信运营企业权益的同时,电信监管部门还从细微处着手做前瞻性研究,逐步改善部分不适应现实发展需求的规定文件,确立监管权威,最大限度地促进中国电信业健康发展。
伴随着3G的启动和市场环境的变化,监管部门将督促公平竞争环境的早日形成,加快电信法制建设进程,为3G市场的顺利运作提供保障。
4.用户的增长和业务的繁荣带动通信需求进一步扩大
截止到2004年年底,中国移动用户达到3.35亿,比上年年末增长6487.1万户。现有移动通信系统如GSM、CDMA、PHS存在频率利用率低,系统容量有限,单位用户成本高等问题。在中国,特别是大中型城市,人口密集,手机用户增长迅速,无线频率资源日趋紧张,已面临无法满足更多移动用户的容量问题,而3G在同等频率资源条件下,其频率利用率最高,是目前第二代系统(GSM、CDMA)的5倍,是PHS系统的10倍,将能更好满足移动用户的高速增长。
5.产业链不断完善,促进3G持续健康发展
完整的产业链是推动3G发展的重要保障。以提供高速度数据传输和移动多媒体业务为目标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一直为信息产业界所关注。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全球移动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三代移动通信市场的启动具有巨大的产业链带动效应,不仅推动通信业的设备和通信终端硬件和软件的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带动了丰富多样的基础业务和增值业务的大发展。世界各国都在组织力量进行3G的研发和相关产业化工作。
3G产业链的核心,是以移动多媒体业务为代表的3G业务,国际专业机构预测到2008年移动通信多媒体将成为一个巨大产业,手机游戏、手机照片服务、短信、彩信等业务量将迅速增长。新的增值业务也在源源不断的衍生,产业规模将达到上千亿美元。未来市场的潜力非常的巨大。3G的发展需要运营商、设备厂商、终端厂商以及芯片厂商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合理推进。
(二)不利因素
1.三种标准增加市场的不确定性
三种主流的3G技术标准——WCDMA、CDMA2000和TD-SCDMA,在技术上各有千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会出现哪种标准“一统江湖”的局面。中国政府已经允许各大电信运营商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需要,在中国的3G技术标准的范围内进行选择。但由于中国政府尚未决定未来的3G网络采用何种技术标准,这使得中国3G市场的未来充满了变数。同时,越来越多的设备厂商相信,中国很可能会给三种技术标准一席之地。这样的判断告诉国外的通信设备厂商,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危险的。为化解风险,这些厂商开始寻求支持两种甚至三种3G技术标准。爱立信、诺基亚、阿尔卡特这些WCDMA的铁杆支持者,纷纷表示它们在CDˉMA2000上也在同时进行研发,并且正密切注意与跟踪TD-SCDMA的技术发展。高通、北电网络这些以CDˉMA2000见长的厂商,也把目光和金钱投向了其它两个3G标准。
2.电信市场竞争加剧将导致电信网络重复投资
据初步测算,建一张覆盖全国的3G网络,投资将接近2000亿元。如果现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4家基础电信运营商同时上马3G,毫无疑问将带来重复建设和巨大的资源浪费,也会使运营商背上沉重的投资负担。
同时,3G时代的全业务运营将使各运营商技术和业务趋同,由此在同一层面的过度竞争不可避免。即使在当前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移动运营商的格局下,网内网间实行歧视性差别定价、人为给互联互通设置障碍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类似的恶性竞争一直以来也成为电信主管部门的监管难题。
移动运营商(网络)的数量越多,市场的竞争就越激烈,但市场陷入过度竞争的风险也就越大。
3.新技术的发展对3G形成替代竞争
在几年前WLAN诞生并进入市场时,其11-54Mbps的传输速率和较快的应用推广,曾点燃了挑战3G的希望,但终因WLAN技术的局限性,特别是不能做到城域或广域级的覆盖,而最终被各大运营商“收编”为宽带数据业务接入的补充。Wimax的问世,使人们看到可以脱离现有固网及移动网的束缚,可以完成城域网的全覆盖,而且是以60km/小时的移动速度,享用70Mbps的不间断的宽带服务。这对大量并不时刻处于全国漫游状态的3G用户而言,是一个绝好的另类选择。
由于Wimax以高速率、城域覆盖和低建设成本(预示着低资费),首先满足了用户从已有无线手段中无法满足的宽带无线数据业务需求,一旦Wimax开始建网运营,将对3G形成巨大的威胁。
【2005~2009年3G移动通信市场趋势分析】
(一)3G业务的多样性要求运营商引导产业链进一步完善
新一轮电信竞争即将到来,通信市场竞争将由价格竞争为主转向品牌、网络、业务、服务、价格的全方位竞争,用户和投资者对运营商网络方案选择、产品市场定位和投资决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打造3G产业链需要确立多方共赢的盈利模式。3G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标准和平台,有了这个共同的平台,3G产业链种各方就有施展的空间,努力开发新的多媒体服务,真正实现多媒体服务的个性化、人性化。
(二)3G产业的发展加强中国设备厂商的竞争力
3G的设备市场更加庞大,每年涉及上千亿元。它给中国带来的利益不光是获取国内市场的经济利益和节约国内运营商的大量投资,还要考虑国内通信制造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带来更巨大的经济利益。如果能够抓住这个大产业的机会和国内巨大市场的优势,制定有效的政策,培育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一批通信骨干企业,将大大增强中国的核心竞争力,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以华为和中兴通讯为代表的国内3G设备制造商经过多年的积累和追赶,已经得到了巨大发展,并且基本具备了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
(三)终端日渐发展,商用尚待完善
从全球范围来看,3G的终端越来越丰富。但在中国,信息产业部3G测试的结果显示中国的3G终端在成熟性上与参加测试的系统还有一定差距,终端仍是制约3G规模发展的因素之一。
现阶段终端问题主要表现在:类型欠丰富,同一类型中不同款式的终端则更少;稳定性尚待提高;多频多模终端还很缺乏等等。中国市场需要有不同档次的3G终端提供,但现在面世的3G终端的市场区分度还不够大,不足以应对中国市场的特殊需求。
从笼统意义上说,3G终端虽然已经可以投入商用,但对于庞大的中国市场来说,无论从市场的复杂性还是投资的大规模角度考虑,都需要对“商用化能力”作更细致的衡量。终端会越来越深入地影响运营商的业务,包括业务的品质、业务在市场上的推进。因此3G终端的仍然需要大力完善。
(四)3G增值业务市场繁荣,SP等发展迅速
如何研发出更加贴近用户生活的3G业务对运营商至关重要,而此项工作仅靠运营商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有CP和SP的参与。截至2004年12月,中国可跨省经营移动增值业务的服务提供商多达450个,省内经营移动增值业务的服务提供商多达3300个。目前中国移动增值新业务、新应用层出不穷。短信、彩信、WAP服务、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IVR)、JAˉVA应用、BREW应用等移动增值业务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中国移动增值业务用户群在近期内必将继续扩大,移动增值业务的产业链将不断延伸。
同时,行业市场的潜在需求也让SP等大有可为,由于企业用户的忠诚度和ARPU值比个人用户都高,SP可以通过加强行业市场的拓展开发出新的利润来源。
【2005~2009年3G移动通信市场发展预测】
(一)市场规模预测
赛迪顾问对中国3G市场规模和用户规模的预测基于如下假设。第一、信息产业部在2005年年中颁发3G运营牌照,其中,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各一张,分别使用WCDMA和CDMA2000作为组网标准,而中国电信和网通则按各自在南北固网经营范围发放区域性3G牌照,使用TD-SCDMA作为组网标准,或者使用WCDMA和TD-SCDMA混合组网。第二、运营商在取得3G牌照后,同期将开始3G网络的建设。第三、运营商网络建设完成后,就开始发展3G业务,用户开始使用3G业务。
针对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特性及历史数据的分析,结合未来5年3G市场的主要影响因素,考虑到现有网络的容量、投资能力以及未来几年移动用户数的增长,我们认为2005年发放3G牌照后,2005年、2006年将是网络建设的高潮期。
表1
2005~2009年中国移动运营商3G网络容量预测
(单位:万线)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中国移动3G |
1500 |
4000 |
6000 |
8000 |
9200 |
中国联通3G |
1000 |
2300 |
3300 |
4800 |
6000 |
中国电信3G |
1000 |
2000 |
2700 |
3400 |
4000 |
中国网通3G |
800 |
1800 |
2500 |
3200 |
3800 |
2005~2009年中国运营商3G主设备投资预测

(二)用户规模预测
针对3G用户的特性及不同网络制式2G历史数据的分析,结合未来5年3G市场的主要影响因素,我们认为2005年是网络初建期,3G用户以主要大城市试验用户为主。2006年用户开始增长,2007~2009年是用户高速增长期,每年增长超过3000万户。
2005~2009年中国3G移动用户总数及年增长率

2005~2009年移动用户总数及年增长率

(作者单位: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来源《中国信息年鉴-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