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发展

 
邵春光

    十六大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路,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我国,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依存的互动关系,信息产业发展可以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反过来又为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和创造机遇。

一、信息产业发展是信息化的基础,可支撑和推进信息化

信息产业已成为当今全球发展最快、关联度最广、科技含量最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强的产业。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信息产业是我国的主导性和战略性产业,十五期间,信息产业仍将保持20%的年均增长率,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支撑。

(一)为信息化提供先进适用技术

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通信、计算机和家电技术为主体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产业的发展又促进了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创新。近年来,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取得很大进步,20028月,我国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万亿次计算机“深腾1800在联想集团研制成功;中文信息处理软件技术也取得新突破;光电子材料、器件、工艺和应用等技术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重要成果;我国的数字电视研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经基本掌握了数字电视相关的关键技术;我国通信业要按照三网融合的要求,推进网络的平滑过渡与升级换代,加快建设技术先进、灵活高效、安全可靠的信息基础设施。通信技术实现了从模仿到超越,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标准成为国际第三代(3G)移动通信标准(IMT-2000)之一。可见,信息产业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为我国信息化提供先进适用的技术,能够更好地实施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倍增计划”,在装备制造业推广和深化CAD/CAMCIMS、专用芯片、嵌入式软件等信息技术,加快了我国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的步伐。目前,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和多媒体等技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行业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和增值作用。

我国信息产业在技术方面发展的重点是:攻克关系到信息安全和增强综合国力的核心技术,突破制约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开发加快信息化建设急需的应用技术,特别是加快建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在国家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特别是在保证国家信息和网络安全方面,信息化一定要建立在强大的信息产业基础之上,要有强大的自主信息产业做支撑。否则,信息化的基础是不牢的。

(二)提供信息化所需的产品与装备

二十多年来,我国信息产业一直是推动信息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不仅按照社会需求发展了彩电、DVD等系列音视频家用消费品,又实现了手机生产的新突破,大大丰富了社会信息通信手段,同时在一系列高新信息技术产品和装备上取得重大进步,既涉及微电子产品、通信器材和设施、计算机软硬件、网络设备的制造等领域,又涉及信息和数据的采集、处理、传输、存储等产品领域。

电子信息产业努力突破以集成电路和软件技术为重点的核心关键技术,增强计算机与网络产品、通信产品、数字视听产品和新型元器件等产品的研发生产能力,形成自主创新、结构合理、规模经济、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科研生产体系。大力发展各类企业应用软件和系统集成能力,进一步提高为信息化提供信息产品和装备。2002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1.3万亿元,同比增长20%。我国生产的彩电、激光视盘机、手机等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除满足国内需求外还有大量出口,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制造国之一。重点电子信息产品和设备国产品牌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其中微机、光传输设备和手机分别达到80%55%25%。软件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集成电路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软件及系统集成销售额达到1100亿元,集成电路产量由1997年的13亿块提高到96.3亿块。可见,我国电子信息产品产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提供产品和系统装备的能力正不断增强。

(三)提供各种信息服务

信息化是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而信息化本身也对产业结构有着较高的要求。首先,信息化是产业结构高度化达到一定水平时的产物。经济发展史的内在逻辑告诉我们,在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信息化的全面推进是不可能真正做到的,只有当信息服务已经逐步占据统治地位,信息化才有可能发生根本性的跃迁。例如,很多高科技企业的诞生和成长,是通过“孵化器”或“高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的扶助的,其功能主要就是为高科技企业的创办和成长提供必要的指导性管理、政策咨询及其他综合服务。

近年来,国家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从国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措施,特别是面对网络泡沫的影响,不跟风,不炒作,冷静思考,正确引导,充分发挥了信息服务产业对信息化建设的主导和骨干作用。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发展,服务范围逐渐扩大。我国信息化指标体系已颁布实施,同时还建成了一批综合性、基础性数据库,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数字图书馆等快速发展。截止到2002年底,光缆线路长度达到224.6万公里,我国电话普及率达到33.74%,已通电话行政村比重达85.3%;互联网国际出入口带宽已扩大到10G,国内中文站点达到29.3万个,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到5910万人。二是电子政务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信息产业部门配合有关部门建设金卡、金关、金税等信息化重大工程,努力提供系统集成和网络平台服务,保证了各重点工程的正常运行与安全可靠。还配合有关部门推进银行卡、IC卡居民身份证、社会保障卡、组织机构代码卡的研发和应用。政府上网工程取得明显效果,全国已有7200多个政府部门建立了网站,网上办公、网上审批逐步开展。三是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五年来会同有关方面共同组织实施了1.2万多个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倍增计划”项目,投入资金200亿多元。企业上网工程加快实施,上网企业达到21.7万多家。联想、海尔等企业应用信息系统效果明显,发挥了示范作用;通信企业在网管、营业、计费等方面推进信息系统的应用,提高了运营效率。

二、信息化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导向,能指引和拉动信息产业发展

(一)信息化为信息产业发展指导方向

以需求为主导,以应用促发展,这是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根本思路,而信息化就是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在经济和社会领域中应用的过程,为信息产业创造最大需求。这就给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那就是积极推进我国经济各领域和社会信息化来发展信息产业,并在信息化中实现信息产业自身的跨越式发展。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要从电子政务、移动计算、软件与服务、信息内容等四个方向着手,把握住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着力点,尽快形成信息产业与信息化建设良性互动的新局面。

(二)信息化为信息产业发展提供巨大动力

信息化给信息产业发展提供动力直接表现在: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为信息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需求市场,机械、能源、交通、农业、金融、贸易、社保等领域的信息化,直接带动了信息产业投资和信息产品、服务消费的增加,正是各领域广泛应用带动了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并不断孕育和催生新兴的产业。实际上,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过程也是发展信息产业的过程。所以今后一定要进一步强化这种服务观念、市场观念和发展观念,在开展好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的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具有的创新性、渗透性等特征,培育新的增长点,壮大信息产业基石,努力实现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我国在推进信息化建设中,须下大力气开发对国家安全具有关键作用的核心技术和产品,以提高信息化装备和系统集成能力。同时信息化采购要以国内为主,不要“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不要为别人创造出了一个巨大的市场,而没有真正为拉动内需和扶持国内信息产业发展创造空间。

(三)信息化促进信息产业自身结构调整与升级

信息产业必须通过自身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来实现升级。“十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而信息产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其自身结构的自动优化。例如,推进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信息化,需要大力提升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速度,需要提高系统集成的能力,从而促进软件、集成电路和信息服务业在信息产业结构中提高比例,最终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和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形成硬件制造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齐头并进的格局。其次,信息化能够促进IT企业自身的结构调整。在企业中推广信息化工程,改进了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完善客户关系和供应链管理系统,提高了收集情报能力和对市场信息的快速反应能力,从而提高了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实践证明,企业信息化能解决企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促进企业“三改一加强”实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带动企业各项工作上水平。同时,企业信息化也为开展电子商务奠定了基础。

总之,只有信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才能提供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产品装备和信息服务,从而使信息化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只有坚持将信息化应用引向深入,才能不断培育、扩大和提升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市场,才能做大、做强信息产业。在我国,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同步前进、良性互动和相辅相成,共同将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出重大贡献。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IT经济研究所)

来源《中国信息年鉴-2003》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