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宁吉喆  孙国君

我国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2002年末人口3.67亿人,占全国的28.8%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19886亿元,占全国的17%。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7%和东部地区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一、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进展情况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总的战略目标是,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到21世纪中叶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显著地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努力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新西部。今后510年,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关键时期,要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开发,力争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科技教育、特色经济、优势产业有较大发展,改革开放出现新局面,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任务是,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开发的基础,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开发的根本,把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开发的关键,把发展科技教育和加快人才培养作为开发的重要条件,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开发的强大动力。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三年多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西部大开发方针正确,进展顺利,成效显著,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新气象。20002002年,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6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比19997.2%的速度明显加快,与全国平均经济增长速度的差距由1999年的1.5个百分点,缩小为2002年的0.6百分点。

(一)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启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三年来,国家批准在西部地区新开工了36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6000多亿元,到2002年末已完成2000多亿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交通干线等关系西部地区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全面开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油路到县、送电到乡、广播电视到村”工程全面建设,完成通车里程2.6万公里,解决了699个无电乡镇的通电问题,建设了8100多个新通电行政村的广播电视设施。

(二)生态建设体系基本形成,拉开了再造秀美山川的序幕。退耕还林工程经过两年多试点,2002年在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建设兵团全面启动,截止到2002年底,累计完成退耕地还林5582万亩,荒山荒地造林5966万亩。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全面展开,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230万亩,飞播造林2480 万亩,封山育林8400万亩。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累计完成营造林、草地治理等建设任务3426 万亩。退牧还草工程开始启动,草原围栏封育、草场改良、舍饲圈养等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国家增加了对西部地区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江河上游和西部中心城市污染治理的力度不断加大。

(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人才开发力度不断加大。三年来,在西部地区共安排科技项目2100多个,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约200个,企业技术创新项目400多个,重点支持了西部地区科技能力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创新。安排了4800多所中小学危房改造,建立了100多座县级职业教育中心,重点建设了25所高校的基础设施和152所大学的计算机校园网。中央国家机关三年培训西部地区干部34000多人次,中央国家机关与西部地区之间交流干部2300多人,西部地区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东部省市挂职锻炼1200多人。

(四)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得到发展。西部地区棉花、糖料、烟叶、水果、肉类、中药材等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一批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水电、天然气、石油、煤炭、稀土、钾盐、磷矿、有色金属等优势资源开发力度逐步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力度加大,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三年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和借用国外优惠贷款近120亿美元,东西部经济合作和对口支援项目9000多个,实际引进资金1000多亿元。

二、信息化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

信息化为人类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但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人群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和应用程度的不同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造成“信息落差”、“知识分离”和“贫富分化”问题。这种由于地域、教育水准和语言不同而产生对数字化技术掌握和运用的巨大差异,被称为“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导致不同群体在社会发展中面临收益和机会的不平等。在我国西部地区,由于信息化进程的滞后,导致观念落后,获取知识的能力差、成本高,科技教育发展滞后等一系列问题。加快建设西部地区信息化建设,缩小东西部“数字鸿沟”,是解决西部地区发展中诸多问题的关键,是提高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前提。

第一,有利于转变观念,让西部更好地了解外界,让外界更好地参与西部大开发。随着广播电视覆盖率的提高和信息网络的普及,西部地区特别广大农村将获得更多的渠道来了解外界,接受新的观念和知识。西部的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也可以利用各种信息媒体向外界宣传,为各方面更好的参与和支持西部大开发创造条件。

第二,有利于提高科教水平,广泛提高西部劳动者素质。信息化的优势之一,就是信息的获得和传送的范围广泛、过程迅速、平均成本极低。借助联合研发、远程教育、网上培训等先进的信息手段,可以有效地利用全国的智力资源,克服西部地区师资缺乏、设施落后等不利因素,跨越式地提高西部地区科教水平和劳动者素质,为西部开发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

第三,有利于西部企业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开拓国内外市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西部地区有很多具有较强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的企业,但是由于信息化水平较低,导致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处于劣势。通过强化信息服务,可以有效地引导西部地区企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利用信息服务所提供的大量国内外经济信息和交流平台,发挥自身优势,开拓市场。

第四,有利于降低西部开发的成本。信息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不仅是西部开发的重要资源,也是提高资金、技术、人才等其他要素使用效率的关键。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西部地区政府的决策能力和工作效率,改善投资软环境,为西部地区吸引更多的社会投资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信息的畅通和有效利用,有利于提高西部开发重大项目的决策和管理水平,使国家投入西部地区的资金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西部地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十五”西部开发总体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西部地区基础传输网建设,加快发展通信信息业务网,推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

在基础传输网建设方面,重点加快沿亚欧大陆桥、长江水道、贵阳至昆明、呼和浩特至南宁“三横一纵”宽带传输网的建设,继续完善和建设省、自治区内光缆、微波和卫星通信等干线传输网,加快用户接入网的建设。

在通信信息业务网建设方面,继续发展固定电话网特别是农村固定电话网;加快发展移动电话,逐步发展数据和多媒体通信网;积极推进大中城市的信息化建设,完善计算机信息网络,发展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地理空间信息系统的建设;开发资源与环境、教育与科技、政务管理、交通旅游等应用信息系统以及相关的数据库;发展电子商务、远程医疗等信息应用。

在邮政网络和广播电视建设方面,重点建设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城市邮区中心局,改造城镇邮运网设施,提高城乡邮件传递速度和服务水平。逐步解决新通电行政村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的问题,提高广播电视发射能力,以建设卫星收转站为主、多种技术手段并用,加强对边境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广播电视覆盖和广播实验工作。

在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方面,结合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围绕公共信息平台、网络教育、电脑农业、制造业信息化,实施“缩小数字鸿沟——西部行动”计划,在西部地区重点推广国产网络计算机和基于Linux的软件。争取在10年内,使数字鸿沟扩大的趋势初步得到控制。

在信息化建设政策支持方面,国家长期建设国债资金和有关部门的专项资金重点向西部地区倾斜,重点支持“西新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大学校园网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科技开发等项目,为西部地区信息化奠定基础。建立邮政电信普遍服务机制,重点支持高成本、低收入地区实现邮政电信业务的普遍服务目标。推动西部地区电信业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推进西部地区信息化进程。

(作者单位: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

来源《中国信息年鉴-2003》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