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的调查报告

卜卫    郭良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90年代以来,中国青少年,尤其是城市青少年开始接触新媒体技术。1992年全国城市青少年(10岁—15岁)媒介接触调查表明,13.2%儿童使用过计算机。1996年的又一次调查显示,全国14个大、中城市拥有计算机的家庭已达20.6%。1998年北京、上海、广州、郑州、成都五城市青少年(10岁至15岁)调查显示,22.9%的家庭有计算机,其中联网的计算机占2.6%。1998年北京城区青少年(10岁至18岁)家庭计算机拥有率已达42.4%,其中上网为8.4%。也有超过20%的青少年在网吧等地上网至2000年,中国网络用户已从1995年的15000猛增到2250万,其中有不少青少年。就像电视等媒介普及初期,社会普遍关心计算机/互联网使用对青少年的影响,但是,到目前为止,在这个领域还未出现系统的实证研究来回答这些问题。

在国际互联网研究中,对青少年的影响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传播政策研究中心发起的《全球互联网项目》(World Internet Project)中,美国、澳大利亚、匈牙利、意大利、日本、新加坡、瑞典等国均设计并执行了互联网对青少年影响的研究。在中国的本项研究中,青少年研究亦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其影响的研究》将通过每年一次的社会调查和其他研究手段,探讨互联网普及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本报告为2000年年度报告。其研究目的为:

1.     了解中国青少年用户的特征。

2.     了解中国青少年用户使用互联网的特征及其变化。

3.     探讨互联网对青少年生活的影响,即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的学习活动、娱乐活动、人际交流、大众媒介使用的关系以及对其观念和行为的影响。

二、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本项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青少年用户的特征;青少年使用互联网的特征;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学习活动、娱乐活动、人际交流、大众媒介接触以及观念和行为的影响。

 1.11 青少年用户的特征

通过比较青少年用户和非用户在性别、年龄、家庭背景以及生活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说明青少年用户的特征。

1.12 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的特征

互联网的使用特征将主要采用下列指标进行测量:

(1)用户上网的地点、时间、方式、费用及家长的限制

(2)经常使用的网站及使用中、外文网站的百分比

(3)互联网各种功能的使用

(4)互联网的主要用途(信息、娱乐、交流或实用需求)

(5)使用电子邮件的情况

(6)使用ICQ、IRC或BBS的状况

(7)使用网络的困难

(8)用户与非用户对互联网的需求

(9)用户与非用户对互联网的态度

1.13 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的学习活动

通过比较青少年用户与非用户在学习时间长短、学习成绩、学习压力等方面的差异,说明互联网使用对青少年学习活动的可能影响。

1.14 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的体育活动和睡眠

通过比较用户与非用户体育活动时间长短的差异,说明互联网使用对青少年娱乐活动和睡眠的可能影响。

1.15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的人际交流

通常认为,使用网络会减少青少年的人际交流。本项研究将不专门探讨人际交流的问题,只是通过调查了解网络使用对用户日常生活中的面对面的交流时间、使用电话时间的影响。

1.16 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的大众媒体接触

已有研究表明,大众媒体接触是青少年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成长有重要的影响。但由于互联网传输速度快、信息多样化并且具有交互性等优势,互联网可能会影响青少年的媒体接触。

本研究涉及的“大众媒体”包括电视、报纸、广播、课外书、录像带/VCD、杂志、录音带/CD/MP3、电话等。

“大众媒体使用”则包括上述媒体的使用时间、作为信息或娱乐来源对个人的重要程度、媒介需求满足以及对各种媒体的信任程度等。

互联网的“影响”将通过用户是否减少了大众媒体的使用时间、是否相应削弱了大众媒体作为信息或娱乐来源的重要程度以及对各种媒体的信任度的比较来检验。

1.17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观念和行为的影响

对中国成年用户来说,有关互联网影响的重要假设是:作为开放的技术,互联网使用将对人的价值观念乃至行为产生影响,使人们更加开放。在这次调查中,我们把个人的“开放”定义为两个方面:一是比较愿意“了解”和“接受”不同于自己以往的经验和看法,倾听不同的声音;二是比较愿意“尝试”和“学习”新的事物。

但青少年的开放与成年人不同。比如,他们天然地比成年人更容易接受不同的东西,因为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自我经验和固定的看法去解释和反对新出现的或与他们经验和看法不同的现象或事物。根据研究文献、焦点组访谈以及个人访谈,我们发现青少年用户与非用户在尝试和创新、自我表达、独立性与自治性、接受、反叛权威等方面有明显差异,也就是说,在开放测量上,他们比成年人多了独立性与自治性、自我表达和反叛权威等指标。本研究将通过比较青少年用户与非用户在上述特征上的差异,说明互联网使用可能对青少年开放观念和行为的影响。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抽样调查方法。

2.1 确定调查地点和对象。研究目的决定了(1)需要在用户比例较高的大、中城市进行调查;(2)期望兼顾一个或两个中小城市。根据实地调查的可能性,本项研究的城市样本为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和长沙。调查总体为这五个城市城区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普通初中和高中学生。考虑到以后的同组追踪调查,在小学仅调查五年级,初中仅调查一年级,高中仅调查一年级。

2.2 抽样。本研究的重点是考察互联网用户和非用户在某些方面的差异,因此抽样的主要考虑因素是样本要尽量精确地反映总体中用户和非用户的分布情况。根据CNNIC对全国用户的调查,用户比例差异主要存在于性别、年龄、职业、地区、收入等方面。根据1998年6月北京市区中、小学生媒介接触调查和1998年9月全国五城市中、小学生阅读调查,中、小学生中的用户比例差异主要存在于:年级(北京调查无差异、全国调查有差异)和父母文化程度。综合上面的分析,抽样考虑的因素包括:地区和年级。

另外根据经验,重点学校比非重点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上网设施,因此是否重点校是抽样要考虑的因素。由于小学和普通中学均实行就近入学,因此在一个班级内,学生家长的经济收入和职业不应有明显的偏差。部分高收入家庭和高教育程度家庭的子女可能在重点学校就学,而重点校因素已考虑在抽样因素内。所以,最后确定的抽样影响因素为,地区、年级、是否重点。在同一城市内只考虑年级和是否重点。

2.3 抽样精度估计和加权。由调查经费确定五城市样本总量不超过5千。每城市1千。抽样过程为:先按年级及重点和非重点校分层,再在层内以班级为单位作整群抽样。在调查完成后,由实际数据计算相当于多少简单随机抽样的样本量,由此决定实际的抽样精度。在所有样本中,以上网与否(AV题)为标志变量,并将AV题作转换:1(上过网)=1,2(没上过网,但想上网)、3(没上过网,但目前还不想上网)=0,确定由整群抽样所带来的精度损失,以确定抽样误差。以AV题为标志变量的理由是:(1)是否上网是本次调查的最重要内容之一,(2)从经验推测,与其它行为特征相比,是否上网可能更与班级环境特征有关,对实际数据的计算也证明了这一点。

从方差分析表可见,AV题的班级间差异显著大于班级内差异(P=.000),其它11个有关行为变量,只有AN11(课外与朋友或同学在一起)时出现班级间差异显著大于班级内差异(P=.000)现象,而它的F值(2.440)小于AV变量的F值(2.973)。因此用AV题作为计算整群抽样设计效应的标志值是最保守的,缺点是,当对班级间差异较小的变量作估计时,抽样误差偏大,或抽样精度偏低。在需要的情况下,应当计算每一变量的抽样误差。因此在本报告中,给出各种情况下考虑班级间差异和不考虑班级间差异的两种抽样误差估计值。

在上网者样本中,以BH题用户使用互联网的12种功能为标志变量确定抽样误差。当五城市为一总体时,其计算的结果如下:

加权

按城市和年级两个变量综合加权,以上海初一权值为1,向下加权,浓缩样本,原样本量4804,加权样本2136。

五城市加权样本抽样精度估计

加权样本量为2136,相当于简单随机抽样样本量888,置信度95%时,考虑班级差异时最大容许误差约为3%,不考虑班级差异时最大容许误差约为2%。

五城市加权样本上网者抽样精度估计

班级间差异不大,因此不考虑班级间差异,样本量为741,置信度95%时,最大容许误差约为4%。

2.4 调查实施。2000年10月至12月间,本项目同时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和长沙实施调查。共调查了126个班的4804个中、小学生。

三、调查结果

1. 青少年用户的特征

1.1用户定义

在本研究中,青少年用户指使用过互联网并且能回答有关互联网题目的中、小学生。调查表明,上过网的青少年占37.7%,没上过网但想上网的占40.8%,没上过网目前还不想上网的占21.5%(N=1970)。如图1.1:

1.2 特征

1.21 性别

在740个青少年用户中,男生占56.5%,女生占43.5%。如图1.21。

在1076个男生中,用户占38.8%,在1048个女生中,用户占30.7%。卡方检验说明,男生与女生在使用互联网上有显著差异(P=.000)。

1.22 年级

调查发现,在小学五年级、初中一年级和高中一年级总共743个用户中,比例最高的是初中生,占42.7%,其次是小学生32.3%和高中生25.0%。如图1.22。但分年级来看,高中生用户比例最高,在329个高中生中,56.5%是用户;其次是初中生和小学生。在874个初中生中,36.3%是用户,而在929个小学生中,只有25.8%是用户。总的趋势看,年级越高,用户比例越高,卡方检验差异显著(P=.000)。

 

1.23 父母文化程度

在695个用户中,父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的占12.9%,高中及中专占40.3%,大专占18.1%,大学占28.6%。但相对每一层文化程度来说,大学及以上所占的比例最高,如图1.231所示。卡方检验说明,父亲文化程度越高,其子女使用网络的比例越高,其差异显著(Sig=.000)。

在692个用户中,母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的占12.0%,高中及中专占46.2%,大专占20.4%,大学占21.4%%。但相对每一层文化程度来说,大学及以上所占的比例最高,如图1.232所示。卡方检验说明,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其子女使用网络的比例越高,其差异显著(Sig=.000)。

1.24 父母职业

调查显示,在725个青少年用户中,父亲职业为工人的占15.6%,企业管理人员占15.2%,专业技术人员占10.5%,商业服务业职工占10.2%,其他9种职业共占48.5%。就每一种职业来说,科研教育人士的子女用户比例最高,在61个科研教育人士中,55.7%的子女使用互联网,其次是文化体育人士的子女,占55.6%(N=18),以下依次是企业管理人员,48.2%(N=228),外资合资人员,45.2%(N=93)以及专业技术人员37.6%(N=202)。用户父亲职业为工人的虽然在用户中占最高比例,但在工人总体中所占比例不高,为25.1%(N=451)。之所以在用户中所占比例最高,是因为它的绝对数最高,为451,其他职业频数最多为250左右。

对母亲职业的统计发现,在726个青少年用户中,母亲职业为商业服务业职工占20.4%,为工人的占14.6%,企业管理人员占12.0%,其他10种职业合计占53%。但就每一种职业来说,外资合资人员的子女用户比例最高,为58.6%(N=70),其次是文化体育人士的子女,占55.6%(N=9),以下依次是党政机关干部,53.6%(N=84),科研教育人士,51.9%(N=81),医护人员,49.5%(N=95),企业管理人员,49.4%(N=176)。同用户父亲职业状况相似,用户母亲职业为工人的虽然在用户中比例较高,但在工人总体中占比例不高,为25.9%(N=410),在商业服务业职工中占32.25%(N=459)。之所以在用户中所占比例较高,是因为它的绝对数值较高。其他职业频数均未超过200人。

1.25 家庭收入

卡方分析说明,用户家庭收入显著高于非用户,其差异显著(Sig=.000)。

1.26 电脑与互联网资源占有率

在对家庭拥有电脑的调查中发现:用户中76.6%的人家里有电脑(N=717),其中联网的占76.4%(N=421)。非用户家里有电脑的只占34.9%(N=1299),其中联网的占21.4%(N=107)。

综上所述,青少年用户中男生略多(56.6%),年级越高,用户比例越高。其中,高中用户占高中生的56%,初中用户占初中生的36%,小学生用户占小学生总数的25.8%。但在用户总体中,初中生所占比例最高,为42%,其次是小学生和高中生。父母学历越高,其子女用户比例越高。但因父母高中学历人数最多,其子女用户比例也最高,在青少年用户中,父母文化程度为高中的达40%左右。在青少年用户中,其父母职业主要为工人、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商业服务业职工。比较而言,青少年用户家庭收入显著高于非用户家庭,且大都拥有电脑与上网资源。

2. 青少年用户使用互联网的特征

2.1 用户开始使用互联网的时间

在被调查的用户中,约80%的用户从1999年和2000年开始使用互联网的,网龄大都不长。具体分布如图2.1:

2.2 上网方式

740个用户中,27%的用户通过Modem上网,其中使用56K Modem 为21.7%,使用14.4/28.8/33.6 Modem的占6.3%。其次是专线(T1,T3),占21.6%。使用ISDN上网的占8.2%,线缆调制解调器占7.0%,DSL占5.2%。其他如手机,电视置顶盒等分别不足3%。另有26.3%的用户尚不能确定自己的上网方式。如图2.2。

2.3 上网地点

58.8%的青少年用户在家里上网,31.5%的用户在亲戚朋友家上网,在网吧、咖啡厅或电子游戏厅上网的占20.45,父母或他人办公室上网的占15.0%,在学校上网的占10.8%(N=740)。

 

2.4 上网时间和对上网时间的满意度估计

 青少年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212分钟左右(N=623),如果平均到每日,约30分钟左右。37.0%的用户认为自己上网时间“正好”,认为“比较多还能满足”的用户占12.0%,认为太多了的仅为0.7%。31.7%的用户认为比较少,18.5%的青少年用户认为太少了。也就是说,50%的青少年用户对上网时间并不满足。如图2.4。

2.5 父母的管理或限制

由于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拥有监护权,大多数父母通过不同方式管理或限制青少年使用网络,完全不限制的父母只占8.4%。其限制方法主要包括:青少年用户使用互联网必须事先得到父母允许,占用户的41.7%;父母限制网络使用的时间,占用户的38.8%;父母在场才能上网,为10.3%,父母使用监控软件,3.0%。也有9.4%的青少年用户说“家长不知道我上网”。

2.6 用户经常使用的网站

在调查中,我们请青少年用户自由填写他们经常使用的网站或网址,数目不超过6个。本报告只列出超过5%的用户提到的被经常使用的网站或网址,各城市的统计结果如下:

北京青少年用户共列出715个网站或网址。其中166人说经常使用的网站是搜狐,占所有提到的网站或网址的23.2%,110人说经常使用的网站是新浪,占所有提到的网站或网址的15.4%。

(1)上海青少年用户共列出868个网站或网址,其中超过5%的用户经常使用的网站或网址如表2.61:

表2.61 上海青少年用户经常使用的网站

(注:下表中“提到人数”后面括号内的数字为在所有提到的网站名称或网址总数中的百分比。) 

提到人数

网站名称

12313.8%

sohu.com

9610.8%

eastday.com

788.8%

sina.com.cn

788.8%

yahoo.com

758.4%

163.com

536.0%

上海热线

(2)广州青少年用户共列出799个网站或网址。其中超过5%的用户经常使用的网站或网址如表2.62:

表2.62 广州青少年用户经常使用的网站

(注:下表中“提到人数”后面括号内的数字为在所有提到的网站名称或网址总数中的百分比。) 

提到人数

网站名称或网址

100(12.5)

163.com

84(10.5)

sohu.com

71(8.6)

sina.com(新浪)

50(6.3)

21cn.com

(3)长沙青少年用户共列出347个网站或网址。其中55人说经常使用的网站是搜狐,占所有提到的网站或网址的15.8%,39人说经常使用的网站是新浪,占所有提到的网站或网址的11.2%。

(4)成都青少年用户共列出788个网站或网址。其中超过5%的用户经常使用的网站或网址如表2.63:

表2.63 成都青少年用户经常使用的网站

(注:下表中“提到人数”后面括号内的数字为在所有提到的网站名称或网址总数中的百分比。)

提到人数

网站名称或网址

81(10.3%)

163.com

79(10.0%)

搜狐

66(8.3%)

tyfo.com

63(8.0%)

天府

63(8.0%)

新浪

上述统计发现,青少年用户大都使用成人网站或网址。本调查未发现有超过5%的青少年用户提到经常使用的专门为儿童或青少年的门户网站。

本调查的另一个重要发现是,在青少年用户中,平均40%的上网时间用于使用外文网站和海外中文网站。如图2.6所示。

 2.7 青少年用户获得互联网知识的来源

调查发现,39.2%的用户是从同学或朋友那里获得的互联网知识,34.7%的用户通过电脑书籍获得互联网知识,33.6%从父母或亲戚那里获得互联网知识。以下依次是:互联网,32.3%,报纸或杂志,31.2%,电视,28.9%,学校的电脑课程,16.4%,业余电脑班,8.8%,互联网兴趣小组4.9%(N=740)。我们看到,与以往获得知识的途径不同,青少年用户大都通过向同伴或父母亲戚学习或依靠书籍自学来获得互联网知识的,而很少依靠学校课程和老师。

2.8 互联网功能的使用

青少年用户会使用互联网的哪些功能?统计结果如表2.8。

表2.8  你会使用互联网的哪些功能?(N=740)

互联网的功能使用

青少年用户百分比

玩游戏

62.0%

使用聊天室(IRC

54.5%

收发电子邮件

48.6%

下载、储存互联网网页

39.7%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

25.0%

订阅新闻

21.9%

网络电话

14.7%

网上寻呼(ICQ

14.3%

制作和更新个人网页

12.6%

上传文件

9.4%

公告板(BBS

9.2%

代理服务器

2.3%

 2.9 青少年用户使用互联网的目的

青少年用户使用网络做什么?表2.9 显示了青少年用户15种使用目的的频度百分比。如果“从来不用”得1分,“有时用”得2分,“经常用”得3分,“天天用”得4分,则可对15种使用目的的平均频度作一比较。平均频度比较说明,“查阅有关个人爱好的信息”平均使用频度最高,均值为2.50,“处理个人事物”的平均使用频度最低,仅为1.48。表2.9按照均值大小排列。

2.9 你经常使用互联网做什么?

     

从来不用

有时用

经常用

天天用

均值

标准差

N

查阅有关个人爱好的信息

14.5

34.0

38.9

12.6

2.50

.89

725

下载图片、声像资料或游戏等

18.1

37.1

37.0

7.8

2.35

.86

725

查阅有关知识的信息

16.6

40.4

35.1

8.0

2.35

.85

721

阅读新闻

12.9

47.2

33.8

6.1

2.33

.78

726

娱乐(听MP3、或看小电影等)

21.9

34.9

33.0

10.3

2.32

.93

712

聊天

24.1

33.7

32.6

9.7

2.28

.94

727

玩网络游戏

24.0

39.1

28.6

8.3

2.21

.90

725

学习电脑知识

16.9

56.9

21.7

4.5

2.14

.74

723

交友

30.1

37.0

24.8

8.2

2.11

.93

727

下载工具或杀毒软件

37.8

36.7

20.5

5.0

1.93

.88

725

学习功课或上网校

38.0

37.6

19.0

5.4

1.92

.88

724

制作和维护个人主页

51.0

32.9

12.8

3.4

1.69

.82

723

参与网站组织的网上活动

51.3

32.0

13.2

3.4

1.69

.83

724

BBS上发表自己的意见

60.0

28.1

9.5

2.5

1.54

.77

725

处理个人事物(如购物、订票等)

64.2

26.2

7.6

1.9

1.48

.72

724

因子分析说明,青少年用户的上网目的可大致分为四类(总贡献率为59.441,特征值大于1,载荷值大于0.3),即实用目的、娱乐目的、网络技术使用目的和信息寻求目的。

实用目的包括:参与网站组织的活动、制作和维护个人主页、在BBS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处理个人事物、学习功课或上网校等。

娱乐目的包括:聊天、交友、娱乐(听MP3音乐或看网络小说等)、网络游戏等。

网络技术使用目的包括:下载图片、声像资料或游戏等,网络游戏,下载工具或杀毒软件、学习电脑知识等。

信息寻求目的包括:查阅有关知识的信息,查阅有关个人爱好的信息以及阅读新闻等。

如果以每一类目的的最高载荷值的变量为代表,则发现,青少年用户的信息寻求目的的和网络技术使用目的的平均使用频度最高(查阅有关知识的信息,2.35;下载图片、声像资料和游戏,2.35),其次是娱乐目的(聊天,2.28)。实用目的的平均使用频度最低(参与网站举办的活动,1.69)。

2.10 使用电子邮件

青少年用户电子邮件使用频度如图3.10:

对电子邮件使用情况的调查还表明,约40%左右的青少年用户几乎不常使用电子邮件。如表2.10。

表2.10 你使用电子邮件的情况如何?

使用电子邮件情况

0

125

36以上

N

保持电子邮件联系的人

49.1%

1540.7%

6人及以上10.2%

738

你常用的电子邮箱地址

39.7%

1240.6%

3个及以上19.7%

738

平均每周收到电子邮件

45.0%

1544.8%

6个及以上10.2%

736

平均每周发出电子邮件

44.7%

1546.7%

6个及以上8.6%

737

平均每周转发电子邮件

69.4%

1219.4%

3个及以上11.2%

738

2.11 使用ICQ、BBS和聊天室

调查发现,25.2%的青少年用户在聊天室或BBS经常发言,偶尔发言或只看不发言的占36.6%,根本不去或很少去的占38.1% (N=721)。使用ICQ主要与不认识的人联系的占7.6%;主要与认识的人联系的占15.1%;认识与不认识的人各占一半的为14.9%;很少用ICQ的用户为27.5%,根本不用ICQ的青少年用户占34.9%(N=720)。

2.12 用户及非用户上网的主要困难

调查问卷列出15项上网困难请被调查者选择,其选项不限。统计显示:

对用户来说,上网最大的困难依次为“学习太紧张,没时间上网”,40.7%;“传输速度太慢”,28%;“家里没有电脑”,22.5%;“经常调线、占线,不容易进入”,17.7%;“要找的东西总是找不到”,15.8%;以及“病毒太多”,12.8%。

对非用户来说,上网最大的困难依次为“家里没有电脑”,60.5%;“学习太紧张,没时间上网”,25.3%;“家里电脑没上网”,17.7%;“上网费用太高”,16.7%;以及“技术上太难”,10.3%。

用户与非用户在15项上网困难方面的比较说明:

用户与非用户在“家里没有电话”、“技术上太难”和“电脑不够好”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在“经常掉线、占线,不容易进入”、“感兴趣的站点或信息太少”、“传输速度太慢”、“学习太紧张,没时间上网”、“中文信息太少”、“上网费用太高”、“病毒太多”、“要找的东西总是找不到”等项困难上,青少年用户选择的百分比均大于非用户百分比,其差异显著(Sig.=.000)。

在“家里没有电脑”、“家里电脑还没上网”、“老师不赞成我使用互联网”、“对网络不感兴趣”等项困难上,非用户选择的百分比均大于用户百分比,其差异显著(Sig.=.000)。详见表2.12。

表2.12 你现在上网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用户百分比(N=742)

非用户百分比(N=1390)

F

Sig.

家里没有电脑

22.5%

60.5%

322.165

.000

家里电脑还没有上网

9.9%

17.7%

23.227

.000

老师不赞成我使用互联网

1.7%

4.3%

12.923

.000

家里没有电话

1.5%

2.75

3.513

.061

经常掉线、占线,不容易进入

17.7%

3.7%

128.404

.000

感兴趣的站点或信息太少

21.1%

8.5%

69.645

.000

传输速度太慢

28.0%

4.5%

269.965

.000

学习太紧张,没时间上网

40.7%

25.3%

55.454

.000

技术上太难

9.1%

10.3%

0.697

.404

中文信息太少

9.7%

5.2%

15.831

.000

上网费用太高

28.4%

16.7%

41.084

.000

对网络不感兴趣

3.4%

10.7%

35.603

.000

病毒太多

12.8%

8.0%

12.958

.000

要找的东西总是找不到

15.8%

5.0%

72.495

.000

电脑不够好

7.55

4.4%

9.545

.002

2.13 用户和非用户对互联网的需求

用户和非用户对互联网的需求详见表2.13。表2.13显示了用户与非用户对互联网需求的百分比。如果“不知道”得1分,“不重要”得2分,“有些重要”得3分,“比较重要”得4分,“非常重要”得5分,则可对22个互联网需求的百分比分布的平均值作一比较。均值比较说明:对青少年来说,互联网最重要的需求是“获得更多的新闻”,其均值为3.81,以下依次是“满足个人爱好”,3.74;“提高课程的学习效率”,3.71;课外学习和研究有兴趣的问题,3.67;以及“结交新朋友”,为3.65。最不重要的需求是“享受成年人的自由”,均值为2.81。表2.13 按照各项需求的均值从高到低排列。

表2.13如果互联网能够满足下列需求,你认为哪些需求对你比较重要?

 

不知道

不重要

有些重要

比较重要

非常重要

均值

标准差

N

获得更多的新闻

5.2

7.2

20.7

33.1

33.8

3.83

1.13

2114

满足个人爱好

7.1

9.5

20.2

29.0

34.2

3.74

1.22

2119

提高课程的学习效率

8.2

10.4

19.8

25.3

36.2

3.71

1.28

2111

课外学习或研究感兴趣的问题

8.9

8.7

21.0

29.8

31.7

3.67

1.25

2116

结交新朋友

6.7

12.4

21.2

28.9

30.8

3.65

1.22

2115

发现自己需要的信息

12.0

5.5

22.4

27.1

32.9

3.63

1.31

2123

与别人分享我的快乐或烦恼

7.4

12.6

22.6

29.1

28.2

3.58

1.23

2107

增加与老朋友的联系

9.7

11.9

25.3

26.3

26.7

3.48

1.27

2124

自由地展示自我

8.4

13.7

26.7

26.2

25.0

3.46

1.23

2118

寻求发展的机会

9.6

13.8

24.8

27.3

24.5

3.43

1.26

2115

排除寂寞、孤独等情绪

10.6

14.1

23.2

27.3

24.8

3.42

1.29

2112

表现个人智慧

7.7

14.9

28.4

28.0

21.0

3.40

1.19

2119

发表个人意见、观点或作品

10.5

13.7

24.7

28.5

22.5

3.39

1.26

2132

满足好奇心

7.7

18.4

26.3

25.4

22.2

3.36

1.23

2113

了解时代潮流

7.9

18.6

26.4

26.1

21.0

3.34

1.22

2119

交流或讨论时事

10.8

13.2

28.1

27.0

20.9

3.34

1.25

2115

娱乐和消遣

10.1

18.0

28.7

24.5

18.6

3.23

1.23

2117

参与网上的社会活动

10.6

21.0

29.5

23.2

15.8

3.13

1.22

2113

认识我崇拜的人或与他们通信

11.1

26.7

23.1

21.2

17.8

3.08

1.28

2115

感受新鲜刺激

8.9

8.7

21.0

29.8

31.7

3.03

1.24

2121

扮演与现实不同的新角色

13.9

24.6

25.3

21.6

14.6

2.98

1.27

2118

享受成年人的自由

15.6

28.2

27.3

17.7

11.3

2.81

1.22

2118

均值差异比较发现:

(1)用户与非用户在“提高课程的学习效率”、“结交新朋友”、“增加与老朋友的联系”、“发表个人意见和作品”、“寻求发展机会”、“表现个人智慧”和“与别人分享我的快乐与烦恼”等需求上没有显著差异。

(2)除此之外,用户与非用户在其他所有需求上均有显著差异。用户在各项需求的均值均显著高于非用户。

详见表2.131。

表2.131 用户与非用户在互联网需求上的均值比较

 

用户均值/N

非用户均值/N

显著度P

发现自己需要的信息

4.05 (741)

3.41 (1381)

.000

享受成年人的自由

2.97 (739)

2.72 (1379)

.000

认识我崇拜的人或与他们通信

3.19 (738)

3.02 (1376)

.004

扮演与现实不同的新角色

3.20 (741)

2.87 (1377)

.000

排除寂寞、孤独等情绪

3.57 (735)

3.34 (1377)

.000

课外学习或研究感兴趣的问题

3.77 (738)

3.61 (1377)

.004

感受新鲜刺激

3.26 (740)

2.90 (1381)

.000

了解时代潮流

3.62 (741)

3.19 (1378)

.000

自由地展示自我

3.62 (740)

3.37(1378)

.000

获得更多的新闻

3.97 (737)

3.76 (1376)

.000

交流或讨论时事

3.45 (736)

3.28 (1379)

.004

娱乐和消遣

3.52 (741)

3.08 (1376)

.000

参与网上的社会活动

3.33 (739)

3.02 (1374)

.000

满足好奇心

3.47 (739)

3.30 (1374)

.003

满足个人爱好

3.94 (741)

3.63 (1378)

.000

2.14用户与非用户对互联网的态度

表2.14 说明了青少年用户与非用户对互联网的态度。在态度量表总分上,用户与非用户得分没有显著差异。总的来说,非用户回答“不确定”的比例更高。在“暴露隐私”和“暴力影响”的题目上,用户与非用户几乎没有差异。对网上交友的危险、网上垃圾和网上广告泛滥成灾的题目,由于用户比非用户有更多的体验,因此作肯定回答的比非用户比例要高一些。对“上网不一定会上瘾、影响学习”、“青少年未必会受网上色情的影响”、“人不会变得过分依赖网络”以及“互联网对人类是有利的”等这些正面影响,用户作肯定回答的比例均高于非用户。但对“上网会使人越来越孤独,不适应社会”这样的反面题目,用户“很不同意”和“不太同意”的比例均高于非用户。详见表2.14。

表2.14 你同意下列看法吗?(表中数字为百分比)

 

 

不确定

很不同意

不太同意

比较同意

非常同意

N

上网不一定会上瘾、影响学习

用户

9.3

12.8

22.4

30.9

24.6

741

非用户

21.8

10.5

27.4

27.4

12.8

1383

网上比网下交朋友更危险

用户

11.9

18.2

32.0

23.8

14.0

740

非用户

23.4

14.1

30.7

20.8

11.0

1382

上网容易暴露隐私

用户

12.4

28.7

37.9

14.0

7.0

740

非用户

24.9

18.4

34.7

13.6

8.3

1376

青少年未必会受网上色情影响

用户

13.9

19.8

20.3

23.3

22.7

736

非用户

24.2

20.9

21.5

19.8

13.7

1377

我相信,人不会变得过于依赖网络

用户

8.1

9.1

21.9

33.4

27.5

738

非用户

19.7

9.0

21.0

31.1

19.2

1376

青少年容易受网上暴力内容的影响

用户

14.4

22.8

32.5

21.5

8.8

740

非用户

27.9

12.1

29.4

21.5

9.2

1381

上网会使人越来越孤独,不适应社会

用户

10.6

41.5

36.3

8.0

3.6

741

非用户

21.4

29.7

34.5

10.0

4.4

1380

网上信息垃圾太多

用户

12.8

19.7

33.9

23.9

9.7

738

非用户

33.4

15.4

31.2

14.5

5.6

1376

网上广告泛滥成灾

用户

12.4

17.3

29.5

26.0

14.8

738

非用户

35.8

12.4

27.7

17.2

6.9

1366

总的说来,互联网对人类是有利的

用户

2.7

1.5

3.9

35.2

56.6

741

非用户

14.6

3.7

8.2

39.5

34.0

1381

3. 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的学习活动

互联网使用是否会影响青少年的学习活动?本研究考察了用户与非用户在学习成绩、学习压力、做作业时间长短、上特长班或家教时间长短等方面的差异,以分析互联网使用对学习活动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3.1 互联网使用与学习成绩

图3.1 显示了互联网使用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卡方分析说明,用户与非用户在学习成绩上没有显著差异(Sig.=.099),也就是说,是否使用互联网与学习成绩没有显著相关。

3.2 互联网使用与学习压力

图3.2 显示了互联网使用与学习压力的关系。卡方分析说明,用户与非用户在学习压力方面有显著差异(Sig.=.002),如表3.2所示,用户比非用户有更大的学习压力。

  

3.3 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是否担任社会工作

在学校里,青少年用户与非用户担任学生干部的比例大致相等。卡方检验没有显著差异(Sig.=.615)。其频数分布如表3.3。

表3.3 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是否担任学生干部

 

不是

干部

课代表(小组长或小队长)

班一级干部(包括中队长等)

年级或校一级干部(包括大队长或学生会干部等)

N

用户

45.9%

29.9%

19.7%

4.5%

735

非用户

48.5%

29.45

18.1%

3.9%

1374

3.4 互联网使用与做作业时间

统计说明,青少年用户平均每天做作业87.1980分钟(N=742),非用户每天平均做99.4434分钟(N=1384)。方差分析检验用户与非用户在做作业时间多少上没有显著差异(F=4.532, Sig=.034)。

 

3.5 互联网使用与上特长班或家教

统计还说明,青少年用户每周花在特长班或家教的时间平均为247.5232分钟,非用户为178.7030分钟,用户所花时间略多于非用户。方差分析检验用户与非用户的差异(F=7.630,Sig=.006)未达到研究所要求的显著度(小于或等于.005)。

应该说明,这是用“应试教育”的标准来考察互联网对学习活动影响的。但即使是这样的标准,我们看到,互联网使用并没有影响青少年的学习活动,只不过用户比非用户有更大的学习压力。其实,我们更应该看重的是互联网通常可以满足青少年的好奇心,使他们了解时代潮流等,这也会对学习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比如,互联网需求研究说明,青少年用户与非用户在提高课程学习效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用户(均值=3.77,N=738)比非用户(均值=3.61,N=1377)更喜欢使用互联网进行课外学习或研究感兴趣的问题(P=.004)。这不能不说是对青少年学习活动的积极影响。

4. 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的体育活动和睡眠

4.1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的体育活动

统计表明,青少年用户每周平均体育锻炼215.6341分钟(N=739),非用户为170.4590分钟,方差分析检验青少年用户与非用户在体育锻炼时间上有显著差异(F=12.918,Sig=.000),即用户体育锻炼时间比非用户要长。这并不是像通常想象的那样,互联网用户减少了体育锻炼时间。表4.11显示了用户在上网前后的体育锻炼时间的变化。

4.2 互联网使用和睡眠

统计还表明,互联网用户的平均每天睡眠时间(511.1383分钟,N=739)比非用户(529.5023,N=。1384)要少,方差分析检验有显著差异(F=12.915, Sig=.000)。也就是说,用户比非用户睡眠少得多。

5.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的人际交流

社会上通常的看法是互联网使用将减少人际交流。本调查通过(1)用户与非用户与朋友、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的比较;(2)用户与非用户使用电话频度及时间的比较;(3)用户网上交流状况包括用户自述的变化等数据来分析互联网是否减少了人际交流。

5.1 与朋友、家人在一起的时间

调查显示,青少年用户课外与朋友或同学在一起的时间平均每天为139.1478分钟(N=702),非用户为132.1267分钟(N=1312)。均值差异检验说明用户与非用户在这方面没有差异显著(F=0.704,Sig=.402)。

调查还显示,青少年用户与家里人娱乐或聊天的时间平均每天为65.6833分钟(N=736),非用户为73.5726分钟(N=1377)。均值差异检验说明用户与非用户在这方面没有显著差异(F=2.994,Sig=.084)。

5.2使用电话的时间

用户与非用户使用电话时间的比较如下:用户每天平均使用23.7670分钟(N=740),非用户17.9818分钟(N=1385)。均值差异检验说明,用户与非用户在使用电话时间上没有显著差异(F=5.994,Sig=.014),但用户(均值=2.48,N=736)与非用户(均值=2.22,N=1376)在使用频度上有显著差异(F=20.333,Sig=.000)。也就是说,在使用时间上,用户与非用户没有显著差异,在使用频度上,用户显著高于非用户。

5.3 网上交流状况

调查表明,青少年用户中,53.6%的人通过网络认识了新朋友(N=719),承认没有网友(包括新认识的和以前认识的朋友)的只占0.7%(N=721)。

42.9%的用户说经常保持联系的网络朋友在1~5人左右,经常保持联系6~10人的占用户的7.0%,3.8%的用户与11人以上经常保持联系(N=719)。

表5.31显示了青少年用户与不同地域的网友的联系频度。

表5.31 你经常与网上认识的朋友联系吗?

     

没有联系

偶尔联系

有时联系

经常联系

N

与网上认识的本地朋友

46.1

28.9

16.8

8.1

720

与网上认识的外地朋友

65.7

21.1

10.7

2.5

720

与网上认识的海外华人

76.6

14.1

6.8

2.5

717

与网上认识的外国人

76.8

12.5

7.7

3.0

718

 调查发现,26.1%的青少年用户与通过网络认识的朋友见过面(N=719)。 

表5.32 显示了青少年用户日常交往的变化。

表5.32 上网后,你与下述人的日常交往(含面对面交往、电话和写信等)次数是否有变化?

 

1. 比以前增加了

2. 和以前一样

3. 比以前减少了

N

有相同爱好的人

40.2%

53.4%

6.4%

727

朋友或同学

29.0%

65.1%

5.9%

723

父母

15.5%

75.3%

9.3%

724

 表5.32说明:

(1)50%75%左右的青少年用户自述其交往没有变化;

(2)在有变化的用户中,关于“有相同爱好的人”,增加交往的比例(40.2%)大大高于减少交往(6.4%)的比例;

(3) 在有变化的用户中,关于同学和朋友的交往,增加交往的比例(29.0%)高于减少交往(5.9%)的比例;

(4)在有变化的用户中,关于与父母的交往,增加交往的比例(15.5%)也高于减少交往(9.3%)的比例。

也就是说,在有变化的用户中,更多的用户增加了与相同爱好的人的交往,其次是增加了朋友或同学的交往,再次是与父母的交往。

因此,本项调查对“网络使用减少了人际交流”的结论持保留态度。从用户自述的变化趋势和其他相关比较数据看,除了在人际交流上没有变化以外,网络使用增加交往的百分比均大于减少交往的百分比。当然,也可能是网络使用还未大规模改变用户的人际交流,毕竟使用网络的时间有限。进一步的结论有待于以后的研究数据证实。

6. 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的大众媒介接触

6.1 媒介接触时间

本调查从两个方面估计互联网使用与媒介接触时间的关系:(1)用户与非用户媒介接触时间的比较;(2)用户自述媒介接触时间的变化。

用户与非用户媒介接触时间的比较如表6.11。

表6.11  用户/非用户平均每天媒介接触时间的比较

媒介

用户

非用户

电视

1小时24分钟(N=741

1小时34分钟(N=1386

广播

0小时29分钟(N=741

0小时28分钟(N=1384

报纸

0小时38分钟(N=741

0小时41分钟(N=1384

录像带/VCD/DVD

0小时16分钟(N=737

0小时14分钟(N=1381

读课外书

1小时7分钟(N=739

1小时13分钟(N=1385

音乐录音带/CD/MP3

1小时4分钟(N=738

0小时56分钟(N=1377

杂志

0小时36分钟(N=740

0小时37分钟(N=1383

电子游戏机

0小时11分钟(N=738

0小时9分钟(N=1379

使用电脑(不包括听CD,看VCD和上网)

0小时31分钟(N=733

0小时15分钟(N=1360

如表6.11,用户接触时间最长的媒介是电视,其次是课外书和录音带,平均每天超过1小时以上。而非用户接触时间最长的媒介也是电视、课外书和录音带,二者差异不大。

  互联网使用是否影响了传统媒体的使用?调查显示,约60%~65%的用户回答说没有影响,接触时间与上网前一样。但也有20%~30%的用户说上网后,他们减少了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的接触时间,其中,减少最多的是广播,为17.7个百分点,其次是电视(7.9个百分点)、杂志(7.2个百分点)和报纸(5.3个百分点)。只有书籍的增加比例(21.0%)超过了减少的比例(17.5%)。详见表6.12。

表6.12 上网后,你使用下列媒体的时间有无变化?

 

比以前增加了

 和以前一样

比以前减少了

N

 电视

13.9%

64.3%

21.8%

727

 广播

9.7%

63.0%

27.4%

726

 报纸

15.3%

64.2%

20.6%

724

 杂志

16.8%

59.2%

24.0%

725

书籍

21.0%

61.6%

17.5%

726

 6.2 青少年信息来源

在本调查中,我们分别考察了用户和非用户的信息来源,包括电视、广播、报纸、单位或学校、家庭、朋友、俱乐部或社团组织和互联网等,如表6.21。

表6.21 下列获得信息的途径对你的重要程度(表内数字为百分比)

 

是否用户

不重要

有点重要

一般重要

比较重要

非常重要

N

电视

用户

3.5

9.3

18.9

34.4

33.9

742

非用户

4.6

10.7

21.7

33.1

30.0

1379

广播

用户

20.7

28.0

27.3

15.7

8.3

737

非用户

18.9

27.5

27.0

18.2

8.4

1374

报纸

用户

4.2

14.6

23.4

34.9

22.9

738

非用户

4.4

16.9

22.6

32.3

23.8

1376

 书籍

用户

7.2

14.0

22.1

26.9

29.9

738

非用户

6.4

15.0

20.6

27.4

30.6

1374

杂志

用户

11.6

20.6

25.0

24.8

18.0

741

非用户

16.9

23.4

25.3

21.3

13.0

1382

学校

用户

6.9

12.1

15.3

28.2

37.5

742

非用户

3.1

10.5

13.6

23.7

49.1

1383

家庭

用户

3.6

10.8

18.6

29.0

38.0

740

非用户

2.7

8.1

14.6

24.0

50.6

1380

朋友

用户

4.6

13.0

23.0

32.0

27.4

741

非用户

5.3

12.3

20.5

31.1

30.7

1380

互联网

用户

6.0

10.3

18.7

30.0

35.1

737

非用户

5.3

12.3

20.5

31.1

30.7

1366

学生社团或兴趣小组

用户

16.1

23.6

25.0

22.7

12.5

740

非用户

13.4

20.7

25.4

26.1

14.4

1374

表6.22 显示了各项信息来源的均值比较结果,即与非用户相比,用户认为互联网和杂志的信息来源更重要;与用户相比,非用户更重视将家庭和学校作为信息来源。

表6.22  用户与非用户在信息来源上的均值比较结果

 

是否用户

均值

均值的标准差

N

均值差异检验的P

杂志

用户

3.17

1.27

741

.000

 

非用户

2.90

1.28

1382

 

学校

用户

3.72

1.26

742

.000

 

非用户

4.05

1.15

1383

 

家庭

用户

3.87

1.14

740

.000

 

非用户

4.12

1.10

1380

 

互联网

用户

3.78

1.20

737

.000

 

非用户

2.87

1.47

1366

 

调查显示,青少年用户比较信任互联网信息。在认为“全部可靠”的媒体中,互联网比例高达20.9%,其次是报纸(16.1%)和电视(13.7%)。如表6.23。

表6.23  你认为下列来源中有多少信息是可靠的或准确的?(下表中数字为百分比)

 

不可靠

少数可靠

一半可靠

多数可靠

全部可靠

不知道

N

电视

2.4

7.3

21.0

52.7

13.7

2.8

727

广播

4.5

12.7

24.5

41.6

10.1

6.6

723

报纸

2.8

8.2

23.1

46.4

16.1

3.4

726

互联网

3.0

8.9

23.6

38.0

20.9

5.7

721

但可靠程度的均值比较说明,青少年用户最相信的媒体第一是电视,其次是互联网,第三是报纸,第四为广播。如表6.24

表6.24 互联网与电视、报纸、广播信息的可靠程度比较

 

均值

N

电视

3.70

707

互联网

3.69

681

报纸

3.67

702

广播

3.43

676

6.3娱乐来源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也分别考察了用户和非用户的娱乐来源,包括电视、广播、报纸、单位或学校、家庭、朋友、俱乐部或社团组织和互联网等。如表6.31。

表6.31 下列娱乐途径对你的重要如何?(表内数字为百分比)

 

是否用户

不重要

有点重要

一般重要

比较重要

非常重要

N

电视

用户

5.1

10.1

16.8

32.1

35.9

733

 

非用户

4.8

8.9

19.7

29.5

37.2

1353

广播

用户

24.6

22.7

24.6

20.5

7.6

733

 

非用户

20.9

25.2

25.7

19.2

9.0

1347

报纸

用户

10.2

18.2

28.3

27.6

15.7

732

 

非用户

7.6

18.9

27.2

27.8

18.4

1351

书籍

用户

6.9

14.2

22.8

28.8

27.3

727

 

非用户

6.2

14.1

22.7

29.2

27.8

1348

杂志

用户

11.8

16.2

21.6

27.0

23.4

732

 

非用户

13.7

17.9

22.7

24.9

20.8

1349

学校

用户

7.8

14.7

22.5

29.3

25.7

734

 

非用户

4.9

12.1

21.3

25.8

36.0

1354

家庭

用户

5.5

11.6

22.1

29.1

31.7

734

 

非用户

2.7

9.2

18.0

27.1

43.0

1355

朋友

用户

3.0

8.3

14.8

31.9

42.0

729

 

非用户

3.8

8.2

14.5

31.4

42.1

1351

互联网

用户

4.8

8.3

16.4

28.4

42.0

728

 

非用户

26.5

13.2

18.4

20.6

21.3

1332

学生社团或兴趣小组

用户

15.1

20.4

24.8

22.4

17.4

733

 

非用户

11.7

19.2

25.1

24.5

19.5

1344

表6.32 显示了各项娱乐来源的均值比较结果,即与非用户相比,用户认为互联网的娱乐来源更重要;与用户相比,非用户更重视将家庭和学校作为娱乐来源。

表6.32 用户与非用户在娱乐来源上的均值比较结果

 

是否用户

均值

均值的标准差

N

均值差异检验的P

学校

用户

3.50

1.24

734

.000

 

非用户

3.76

1.20

1354

 

家庭

用户

3.70

1.19

734

.000

 

非用户

3.99

1.10

1355

 

互联网

用户

3.94

1.16

728

.000

 

非用户

2.97

1.50

1332

 

 

6.4 青少年用户的媒介需求

根据文献研究和前期研究,媒介需求被分成8种:(1)了解国内外新闻事件;(2)获得有关个人生活的信息(如购物、旅游、健康知识等)。(3)获得有关学习的信息;(4)满足娱乐或个人爱好的需要(如游戏、音乐等);(5)表达个人意见观点或发表个人作品;(6)与别人交流观点或信息;(7)参与社会活动;(8)增进个人感情(结识和保持朋友、同事关系等)。被列出的媒介有六种,其中五种为传统媒体,包括电视、报纸、杂志、书籍和广播,一种为新媒介互联网。比较而言,前四种媒介需求中,这六种媒介都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受众获得满足。但对后四种媒介需求,传统媒体的满足渠道和方式非常有限,通常是给媒体写信、接受媒体的调查、接受媒体的采访、参与媒体发起或组织的活动等等。本调查试图了解青少年用户的媒介需求。

对用户的调查表明,电视、报纸和互联网更能满足超过40%的用户的了解国内外新闻事件的需要,互联网、电视、报纸更能满足超过30%的用户“获得有关个人生活信息”的需要。在“获得有关学习的信息”方面,超过56%的用户依赖书籍,超过38%的用户依赖互联网。对“满足娱乐或个人爱好”、“表达个人意见和观点”、“参与社会活动”以及“增进个人感情”等需要,用户选择互联网的比例最高。如表6.4。

6.4 下列哪些媒介更能满足你的需要?(表中数字为百分比)N=740

媒介需求

1.电视  2.报纸  3.杂志  4.互联网  5.书籍  6.广播

了解国内外新闻事件

65.5   43.5    11.9    42.7     10.5    14.3

获得有关个人生活的信息(如购物、旅游、健康知识等)

  36.9   32.4    29.3    44.8     14.7    10.7

获得有关学习的信息

  19.1   26.5    14.4    38.1     56.6     9.1

满足娱乐或个人爱好的需要(如玩游戏、听音乐、体育消息等)

  38.3   18.1    24.3    68.0     14.0    11.7

表达个人意见、观点或发表自己的作品

  10.6   19.6    15.3    61.4     10.3     5.8

与别人交流观点或信息

  10.9    9.3     8.9    71.6      8.9     7.5

参与社会实践

25.2   24.7    13.7    42.3     10.4    11.5

增进个人感情(结识新朋友、维持与已有朋友的关系等)

  12.0   10.0     9.5    71.4      9.7     7.9

在调查中,我们请青少年用户将上述8个需求按其重要性排序,其均值统计结果如下:

第一位:满足娱乐或个人爱好的需要(如玩游戏、听音乐、体育消息等)(N=703)

第二位:获得有关学习的信息 (N=695)

第三位:了解国内外新闻事件 ( N=673)

第四位:增进个人感情(结识新朋友、维持与已有朋友的关系等) (N=674)

第五位:获得有关个人生活的信息(如购物、旅游、健康知识等) (N=673)

第六位:与别人交流观点或信息 (N=672)

第七位:表达个人意见、观点或发表自己的作品(N=652)

第八位:参与社会实践(如扮演社会上某种角色,当版主,参与新闻讨论等)(N=637)

就排在前三位的需求而言,互联网是最能满足排在第一位的娱乐需求的媒介。对第二位学习需求,书籍和互联网的被选择率最高;对第三位了解国内外新闻事件的需求,电视、互联网和报纸的被选择率最高。至于其他需求,互联网的被选择率始终是最高的。可以看出,在现代社会,互联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青少年的媒介需求。

7.互联网使用对开放观念及行为的影响

根据文献研究、焦点组访谈和假设论证,经过两轮实地试测,最后确定了由17道题目组成的开放观念和行为量表。其信度与结构效度分析如下:

(1)相关分析说明,量表每一单项与总和均显著相关(P=.000)。

(2)Alpha 信度系数为0.7673。

(3)因子分析表明,量表题目可聚为四类(特征值大于1, 载荷值>0.3,总贡献率为43.107%):尝试与自我表达(15.175%)、独立性与自治(9.425%)、接受不同的经验和看法(9.398%)以及反叛权威(9.110%)。与假设的结构相比,量表结构基本吻合。

方差分析检验说明,青少年用户(均值为47.4631,N=695)与非用户(均值为45.5083,N=1311)在开放量表总分上有显著差异(F=37.157, Sig=.000)。或者说,青少年用户在开放量表得分上显著高于非用户。其中,用户与非用户在一些有关开放的重要特质上也有显著差异,如:

(1)尝试与自我表达。这类题目共有4道,ALPHA信度系数为0.7177。每一单项与总和均有显著相关(Sig=.000)。均值差异检验说明,用户(均值=2.6738,N=719)与非用户(均值=2.5165,N=1355)在“尝试、创新和自我表达”总分上有显著差异(F=37.884,Sig=.000)。即用户在“尝试、创新和自我表达”得分上显著高于非用户。

(2)独立性与自治。这类题目共有6道,ALPHA信度系数为0.5362。每一单项与总和均有显著相关(Sig=.000)。均值差异检验说明,用户(均值=2.8725,N=735)与非用户(均值=2.8007,N=1373)在“独立性与自治”方面有显著差异(F=9.171, Sig=.000),即用户在独立性与自治得分上显著高于非用户。

(3)反叛权威。这类题目共有4道,ALPHA信度系数为0.4573。每一单项与总和均有显著相关(Sig=.000)。均值差异检验说明,用户(均值=2.7975,N=729)与非用户(均值=2.6500,N=1360)在“反叛权威”得分上有显著差异(F=29.484,Sig=.000),即用户“反叛权威”得分显著高于非用户。

从开放量表总分来看,用户得分显著高于非用户,互联网使用可能影响了用户的观念和行为。但互联网使用是否直接能影响青少年的开放程度,或许是青少年原有的开放程度影响了互联网使用,还需要参考其他重要变量进行深入研究。

四、主要结

 结论一:关于青少年用户的特征 

青少年用户中男生略多(56.6%),年级越高,用户比例越高。其中,高中用户占高中生的56%,初中用户占初中生的36%,小学生用户占小学生总数的25.8%。但在用户总体中,初中生所占比例最高,为42%,其次是小学生和高中生。父母学历越高,其子女用户比例越高。但因父母高中学历人数最多,其子女用户比例也最高,在青少年用户中,父母文化程度为高中的达40%左右。在青少年用户中,其父母职业主要为工人、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商业服务业职工。比较而言,青少年用户家庭收入显著高于非用户家庭,且大都拥有电脑与上网资源。

  结论二:关于青少年使用互联网的特征

1.基本情况:近80%的青少年用户从1999年开始使用互联网,27%的用户通过MODEM上网。用户上网地点比例最高的是家里(58.8%),其次是在网吧(20.45%)和父母或他人办公室(15.0%)。青少年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212分钟。青少年用户经常使用的门户网站为新浪、搜弧、163.com,但没有使用专门为儿童或青少年的门户网站。青少年用户平均上网时间分配如下:60.3%的时间用于大陆中文网站,25.2%的时间用于海外中文网站,14.5%的时间用于外文网站。完全不限制子女上网的父母占8.4%,大多数父母通过控制上网时间、事先得到允许、使用控制软件等方法管理子女上网。

2.青少年用户的互联网知识来源。与以往获得知识的途径不同,从同伴、电脑书籍上或父母亲戚处获得互联网知识的青少年用户分别占30%~40%。只有不到17%的用户依靠课程和老师。

3.互联网的功能。超过50%的使用率的功能有网络游戏(62.0%)和聊天室(54.5%)。其次是使用电子邮件,其使用率为48.6%。

4.青少年用户上网目的可分为四类:实用目的、娱乐目的、网络技术使用目的和信息寻求目的。其中,青少年用户的信息寻求和网络技术使用目的的平均使用频度最高,其次是娱乐目的。实用目的的平均使用频度最低。

5.网上交流:约60%的青少年用户使用电子邮件,不到50%的用户的使用频度是一周1次到几次之间。约50%的青少年用户有保持电子邮件联系的朋友。25.2%的青少年用户在聊天室或BBS经常发言。37.6%的青少年用户使用ICQ与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联系。

6.上网的困难。对用户来说,上网最大的困难依次为:学习太紧张,没时间上网;网络传输速度太慢;家里没有电脑;经常掉线,不容易进入;以及要找的东西总是找不到。对非用户来说,上网最大的困难依次是:家里没有电脑;学习太紧张,没时间上网;家里电脑没上网;上网费用太高以及技术上太难。

7.青少年对互联网的需求主要是“获得新闻”、“满足个人爱好”、“提高学习效率”、“研究有兴趣的问题”以及“结交新朋友”。

8.青少年用户与非用户在互联网态度上没有显著差异。

结论三: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的学习活动

调查表明,互联网使用基本上不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用户与非用户在学习成绩、是否担任社会工作、做作业时间长短、上特长班课外学习时间长短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是用户比非用户更有学习压力。

结论四: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的体育活动和睡眠

用户与非用户在体育活动时间上没有显著差异。72.5%的用户说体育锻炼与上网前一样。14.8%的用户减少了体育活动时间,但也有12.7%的用户说增加了体育活动的时间。但用户比非用户在睡眠时间上有显著差异,用户睡眠时间比非用户短。

结论五: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的人际交流

本调查对“网络使用减少了人际交流”的结论持保留态度。统计检验,与朋友、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使用电话的时间,用户与非用户都没有区别。53%~75%的用户自述使用网络前后的人际交往没有变化。但有40%的用户说上网以后,增加了与“有相同爱好的朋友”的交往,近30%的青少年用户说增加了与朋友和同学的交往。

结论六: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的大众媒体接触

1.媒介接触时间。用户与非用户接触时间最长的媒介均是电视、课外书和录音带,二者差异不大。60%左右的用户认为互联网使用没有改变他们接触大众媒体的时间,但也有20%~30%的用户报告说减少了使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的时间。21.0%的青少年用户说上网后,他们增加了阅读书籍的时间。

2.信息来源。用户与非用户在信息来源上的比较说明,非用户比用户更依赖家庭和学校作为信息资源,用户比非用户更依赖互联网和杂志来获得信息来源。

3.对传统媒介与互联网的可靠程度的均值比较说明,青少年用户认为电视最可靠,以下依次是互联网、报纸和广播。但在被认为是“全部可靠”的媒介中,用户选择互联网的比例最高,超过20%。

4.娱乐来源。均值差异检验说明,非用户比用户更依赖家庭和学校获得娱乐资源;而用户比非用户更依赖互联网获得娱乐资源。

5.媒介需求。根据青少年用户,8种媒介需求按其重要性排序如下:满足娱乐和个人爱好、获得有关学习信息、了解国内外新闻事件、增进个人感情、获得有关个人生活信息、与别人交流观点和看法、表达个人意见观点或发表自己看法以及参与社会活动。调查发现,在满足第一位娱乐和爱好需求时,互联网选择率最高;在满足第二位学习需求时,书籍与互联网选择率最高;在满足第三位新闻需求时,电视、报纸和互联网选择率最高。对其他需求,互联网总是选择率最高的媒介。

 结论七:互联网使用对开放观念和行为的影响

统计说明,用户在开放量表得分上显著高于非用户。与非用户相比,青少年用户喜欢尝试、创新和自我表达,独立性与自治精神较强,反叛权威等。互联网使用是否直接能影响青少年的开放观念和行为,还需要参考其他重要变量进行深入研究。

 

上述七个结论是本研究的初步结果。更深入的分析将于今年底之前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发表。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

来源《中国信息年鉴-2001》


参见卜卫“中国少年儿童的媒介使用及评估”,《新发现——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报告》,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年,第312313

严格地讲,电话一般被用来作为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流工具,因而不属于大众媒体,但是在媒介研究中,由于它也是一种信息工具或媒体,为了研究方便,常常将它归为此类。

AN变量和AV变量方差分析表。

变量

F

Sig.

AV(是否上过网)

2.973

.000

AN1做作业

.805

.884

AN2睡觉

.978

.533

AN3打电话

.485

1.000

AN4听音乐/CD/录音带/MP3

.819

.865

AN5看电视

.687

.980

AN6看杂志

.514

1.000

AN7看报纸

.713

.969

AN8读课外书

.489

1.000

AN9听广播

.655

.990

AN10与家里人娱乐或聊天

.586

.998

AN11

2.440

.000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