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基础结构(NII)的基本概念及发展现状

 

欧阳武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要实现党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必须大力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并充分利用信息基础设施,以满足各行各业应用的需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不仅仅是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在未来几年里,还将有更大的增长空间,是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信息基础设施还肩负着为其它经济和社会部门提供信息传输与交换平台的职能,对提高其它经济与社会部门的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信息基础设施是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推动力。

一、信息基础结构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一)信息基础结构的概念

在讨论信息基础结构之前,我们有必要先研究一下信息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结构的关系。在研究中,有人强调这两个概念差义性,有人则强调两个概念的同义性。主张同义性的人认为,这两个用法都是源于对同一英文词的翻译,实际上没有本质的区别。主张差义性的人认为,虽然在英文中,这两个概念没有区别,但是,在中文里面,这两个词是有区别的。基础设施更多的是强调有形的物质基础部分,如信息网络、信息装备和信息资源等,而基础结构不仅包括基础设施的内容,而且包含人、法律与制度等非物质的因素。由于这两个不同的概念,都涉及一个英文词Infrastructure的翻译问题。首先,我们考察一下,该词的本义。

根据韦伯斯特大辞典的解释,Infrastructure是指“一个系统或组织最根本的基础和基本框架”。交通、能源、水利(城市给排水)及电话系统等都是Infrastructure的例子,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程度上被人们使用。通常,Infrastructure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   共享性。Infrastructure一般都是一种公共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范围经济,消除重复建设。采取适当的管制,可以通过引入竞争来鼓励创新。

*  普遍性。所有潜在的用户都很容易地使用这些Infrastructure。

*  可靠性。Infrastructure应该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不出现影响功能发挥的问题时,人们基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  易于使用。不仅在技术上,而且在制度上,Infrastructure的使用规则应该简明,清晰。

*  成本有效性。即Infrastructure提供的价值应该与建设和维护成本相一致。

*  标准化。Infrastructure的基本组成部件及其相互联系应该明确而稳定。

*  开放性。所有的人在非歧视的基础上都可以使用这些Infrastructure。

从Infrastructure的最基本的解释和特征看,该词并没有特别强调物质性。相反,其基本框架所涉及到的不仅包括了因为技术所固定的物质构架,而且包括制度与法律所规定的非物质构架。从其特征来看,几乎所有的特征都包含有非物质性的内容。因此,我们认为,基础结构与基础设施具有同义性。

我们知道,不同用途的基础设施,常被冠以定语,用来说明该基础设施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领域,如水利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当人们表示通信信息领域的基础设施时,常采用信息基础结构的说法。人们对信息基础结构的定义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国家对一个国家的信息基础结构也有不同的定义。美国最先提出国家信息基础结构的概念。在美国的国家信息基础结构概念中,不仅仅包括用于传输、存储、处理和显示声音、数据和图像的物理设施,如摄像机、扫描仪、键盘、电话、传真机、计算机、交换机、磁盘、录音和录像磁带、有线电缆、电话线、卫星、光纤传输线路、微波线路、电视机、监视器、打印机等等等等,而且包括一些非物理设施要素。在很大程度上,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对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取决于这些非物理设施的信息基础结构要素的质量,它们是:

*  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可能以视频节目、科技或商业数据库、图像、声音、图书索引或其它形式存在。政府机构、实验室、出版机构、制作演播机构,每天都在产生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资)源。

*  应用系统和软件。人们如果想利用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获得、处理、分析各种各样的信息,必须通过应用系统和软件来完成。

*  通信信息网络。建立在标准基础上的相互联接并相互兼容的网络和传输协议,是确保个人隐私、信息安全以及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基础。因此,我们也把通信信息网络称为信息基础设施。

*  人力资源。人是信息资源的开发者、应用与服务的提供者,网络的建设者和运营者。

1997年底,我国的国家信息化专家组对我国的信息基础结构进行了的研究,并提出了我国的信息基础结构的基本定义。除上述四大要素外,我国的信息基础结构的定义中还包括两大环境要素:

*  信息产业。为物理设施提供产品和装备的信息产品制造。

*  政策、法规、体制。协调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各要素关系、影响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各要素职能发挥的相关制度。

            


    如果用图来表示我国的国家信息基础结构概念,请参阅图1。

国家信息基础结构中,起基础作用的是通信信息网络,它将信息资源、软件与应用系统及人力资源整合在一起。而重点是信息资源与应用系统,它面向全社会,直接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项活动所利用,使信息基础结构的作用与影响扩散于全社会。人力资源是关键,它是科学建立信息基础结构并被有效加以利用的前提。政策与法规是框架,确定信息基础结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信息产业是信息基础结构的物质与技术的支撑。由此可见,信息基础结构中的各要素绝对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融合的有机整体。国家通过政策法规明确了国家信息基础结构的基本框架,人力资本将设备、网络、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为作为使用者和消费者的人提供全面的服务。

由此可见,国家信息基础结构是一个多要素的整体,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要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不仅要求构成国家信息基础结构的每一个要素得到充分的发展,而且要求各要素之间要协调统一。只有兼顾到信息基础结构各要素的共同发展,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

鉴于基础结构的开放性和共享性的特点,一个机构内部自用的专网和数据库不应该列为国家信息基础结构的范围之内。实际上,自用的专网和数据库对经济的影响也有限。不是本文讨论的对象。

(二)国家信息基础结构的重要性

信息已经成为一种最重要的国家经济资源。它是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保持竞争力所必不可少的资源。在当今世界,一个国家或民族管理和使用信息资源的能力,直接决定了这个国家或民族把握时局,调配其它经济资源的能力,从而也就直接决定了这个国家或民族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信息基础结构直接决定了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信息基础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力资本的开发与积累。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本是一种可以再生的经济资源,随着人力资本的不断开发与积累,经济增长的方式和经济结构都将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发展的水平也就有了相应的提高。人力资本的开发与积累正是知识信息不断产生与传播的过程。有了先进的、发达的信息基础设施,无论你是在乡村还是在城市,你都有获得最新知识的机会,更多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最好的教育资源,人力资本状况可以大为改善。

2.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文化、艺术和科学的核是以信息形式而存在的,由于其载体的物质性,文化、艺术和科学的传播范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生活在城市特别是大都会城市的居民对文化、艺术和科学的享受机会远大于生活在乡村和小城镇的居民。信息基础结构的发展可以增加所有地区居民对文化、艺术和科学的享受机会,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3.工作和就业。除处于生产线上直接参与改变物质对象的特性与形态工作外,大部分人的工作主要是信息的收集、加工、分析、整理以及分配。发达的信息基础结构可以扩大人们的就业区域,使工作和就业摆脱地理位置的限制,人们在家办公与在办公室办公没有任何的本质区别,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和就业观念。

4.服务行业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诸如保险、娱乐、出版、新闻等以信息的收集、制作、分配为主的行业将发生结构性变化,其信息承载体将从现行的纸质介质、胶片转移到网络,整个行业的价值链、运作模式、商业形态、市场结构都将发生变化。

5.政府管理与服务。政府对国家的管理及对公民提供的服务主要是通过法律、政策以及提供、保存和确认有关信息进行的。信息基础设施发展可以改变信息的获得、传输方式,从而改变政府的工作方式,使政府管理国家和服务公民的方式也发生相应的改变。

二、我国的信息基础结构现状

信息基础结构包括的内容很多,在此,我们重点介绍其中的网络部分。通信信息网在整个信息基础结构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网络的出现,特别是现代通信信息网的出现,才彻底改变了信息的交换方式。我们从网络基础设施,电话业务、数据业务和广播电视传输业务等几个方面介绍。

(一)通信信息网络

信息基础结构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通信信息网络。通信网络从功能上讲,可以分成信息承载层、网络支持层和智能业务层。从范围上分,可以分为本地网与长途骨干网。从业务上分,可以分为电话交换网、数据通信网、移动通信网、广播电视传输与分配网。

网络基础设施

网络基础设施是通信信息网的基础,是构成通信业务服务的物质基础。网络基础设施按功能分可以分为基础网、支撑网和智能网。基础网起着直接承载信息的功能,它包括国家干线网、本地中继网和用户接入网。支撑网起着对网络的管理功能,因此也称作管理网,其功能是对网络的其它层面起支撑作用,以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提高网络运行质量与功能。支撑网包括信息监控管理网、信令网和数字同步网等。智能网对网络中传送的各种语音、数据和图像进行智能管理,包括业务调度和计费。

经过建国后50年、特别改革开放20年的建设,我国的通信网络有了较大的发展。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国所有省(市)及全国650多个城市、2000多个县(区)、61500多个行政村的通信信息网络。就基础网而言,截止2000年底,我国的公共光缆线路总长为121.23万公里。光纤总长为1846.55万芯公里,其中长途光缆平均芯数为24芯,本地中继光缆和接入网光缆的平均芯数为12芯。长途数字微波线路总长为12.19万公里,数字微波长途为98.93万波道公里。长途电路总数为424.99万路。详见表1。

表1 我国2000年底公共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情况

指 标

单 位

2000年底

说 明

1.光缆线路总长

万公里

121.23

如不特别说明,数字仅包括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网通、吉通通信、中国移动、中国卫星六家公司的数据,以下同

a)长途光缆线路

万公里

28.66

 

b)本地中继光缆线路

万公里

65.35

 

c)接入网光缆线路

万公里

27.22

 

2.光缆纤芯总长

万芯公里

1846.55

 

a)长途光缆芯长

万芯公里

701.60

 

b)本地中继光缆芯长

万芯公里

751.21

 

c)接入网光缆芯长

万芯公里

393.74

 

3.长途数字微波线路

万公里

12.19

 

4.数字微波长度

万波道公里

98.93

 

5.长途业务电路

万路

424.99

 

6.地面卫星通信地球站

38

 

7.地面卫星通信地球站容量

41200

 

2.电话业务网

截止2001年7月,我国的电话有用户总数已经超过2.95亿,其中固定电话用户已经超过1.69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接近1.26亿。中国电信的固定电话业务覆盖全国所有659个城市和2070多个县级行政区域中的61.5万个行政村,中国移动的移动电话覆盖到了全部的县级行政区域,中国联通的的移动电话也覆盖到了其中72.4%的地区。我国的电话通信能力和电话用户数规模都进入了世界前列。但是,从人均电话拥有量或是百人电话总线普及率来看,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详见表2。

表2 我国电话业务网发展现状(截止2001年7月)

指 标

单位

2000年

说 明

1.电话普及率

部/百人

24.4

不包括铁路通信公司的数据。

2.主线普及率

线/百人

13.0

 

3.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

万路端

577.9

 

4.长途电话业务电路

万路

273.2

 

5.本地局用交换机容量

万门

19269.9

 

6.固定电话用户数

万人

16946.8

 

7.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

万门

17777.1

 

8.移动电话用户数

万人

12577.4

 

资料来源:信息产业部网站: www.mii.gov.cn/mii/hyzw/tongji/yb/tongxinfz.htm

    3.数据业务网

随着信息的数字化程度的提高,以包交换为特点的数据业务网将构成网络基础设施的核心。特别是以IP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已经显现出下一代网络基础设施的特征,很可能发展成为下一代的网络。因此,我们以互联网为重点介绍我国的数据业务网。

我国的计算机社会保有量约为3000万台,大部分处于单机工作状态。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01年7月公布的调查结果,联入互联网的计算机为1002万台,而其中约83.8%是通过拨号联入互联网的,只有16.2%通过专线联入互联网。也就是说,我国的计算机保有量中,约只有6%是联网使用的。

截止2001年7月,我国共有互联网用户2650万,共有11家公司和机构获准建设全国性骨干互联网。其中,有四家只能在规定的用户群体内提供公益性骨干互联网服务,它们是中国教育与科研网(Cernet),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中国长城计算机网(CGWnet),中国经贸网(CIETnet)。另外,象铁路通信公司的互联网(CRnet)中国移动和互联网(CMnet),中国卫星集团的互联网(CSnet)正在建设之中,还没有大规模向外提供服务,因此,真正有能力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只有六家。所有骨干互联网的国际出口总带宽3257M。它们的详细情况见表3。

表3.我国现有的全国性骨干互联网

网络名

超级节点数(个)

骨干节点数(个)

骨干节点间带宽

业务覆盖城市

国际出口带宽

用户数 (万)

说明

1.Chinanet

8

31(省会城市)

2.5G

所有通电话的城市

2387M

1565

 

2.UNinet

7

 

2.5G

220以上

100M

44.2

 

3.CNCnet

 

17

40G

117

355M

   

4.ChinaGBN

5

20

155M

60

151M

36.7/80

 

5.Cernet

8

38(36个城市)

150M

 

117M

500

公益性

6.CSTnet

       

55M

 

公益性

7.CMnet

         

90M

 

8.CRnet

7

36(35个城市)

2.5G

35

   

建设中

9.CIETnet

         

2M

 

10.CGWnet

           

建设中

11.CSnet

           

建设中

    4.广播电视业务网

广播电视业务网是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2000年底,中国有线电视用户总数为8450万,并以每年500万户的速度递增。有线电视网由四级传输网和本地分配网组成。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总长超过300万公里,其中光缆支干线超过26万公里。国家干线传输网全长约3万公里,2000年6月,开通了东南沿海14个省(市)。省级干线传输网正在建设之中,一些发达的省份已经完成了从省会城市到省辖地(市)的光纤网络建设,如广东已经建成了3000多公里长的省内光纤传输网。在全国2000多个县中,有600多个县开始了到乡镇的光纤传输网建设。在本地分配网上,主要采取了光纤同轴混合网技术(HFC),入户带宽在大中城市以750M为主。在一些发达的地区和城市,正在进入城市的有线电视网络改造。以ATM+IP为主的综合信息网,以宽带IP为主的数据业务网+模拟电视网的双平台网络等多项网络技术正在不同的城市试点。一个全新的、能够提供多项业务的有线电视网络正在建设之中。

(二)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可分为连网的信息资源和不连网的信息资源,不连网的信息资源中包括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和非数字化的信息资源。作为国家信息基础结构的组成部分,在此,我们只讨论连网了的数字化信息资源。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的截至2001年4月30日时的调查数据(*),我国的联网信息资源或在线服务,已有一定的发展,但是,规模在还相当有限,信息量还不大,信息更新还不快,服务的层次还不深,发展极不平衡。如我国互联网上的网页总数为1亿5946万个,字节总数为3158.9G。登记了的互联网域名数为69.25万。其中,北京、广东、上海、浙江、江苏为前5位,占全部域名总数的57.62%。网站总数为23.82万个,其中居于前5位的省市约占全部网站数的48.2%。我国的在线信息资料更新普遍较慢,信息陈旧。约88%以上的网页的更新周期在一个月以上,只有不到7%的网页每周更新。

在各种网站中,企业网站占77.8%,其次是政府网站,占8.6%,商业网站居第3位,占5.4%。

在企业网站中,提供的主要信息与服务是企业与产品介绍,而真正从事电子商务的并不多:

企业介绍

产品/服务介绍

企业动态

行业新闻

售后服务/技术支持

用户咨询/投诉

在线招聘

网上销售(B2C)

网上销售(B2B)

网上采购

97.7%

93.9%

34.6%

22.1%

19.2%

11.6%

8.4%

5.9%

4.9%

1.4%

在政府网站中,大部分的网站都提供了相关信息,但是,只有很少的政府网站提供在线服务:

职能/业务介绍

公告/法律法规

政府动态信息

行业/地区信息

办事指南

统计资料

在线咨询/投诉

电子政务

87%

79.2%

77.6%

76%

67.7%

21.9%

5.7%

0.2%

在商业网站中,提供的主要信息与服务是电子商务、网上新闻和网上社区:

电子商务

新闻

网上社区

搜索引擎

在线数据库服务

网上教育

免费电子邮箱

软件下载

免费主页空间

收费主页空间

收费电子邮箱

在线游戏

45.4%

44.4%

41%

16.2%

18%

15.4%

13.9%

13.9%

9%

8.6%

7.1%

6.8%

    在线数据库为4.56万多个,其中48.3%的在线数据库属于企业网站,26.5%的在线数据库属于商业网站,21.1%的在线数据库属于政府网站。在线数据库中,主要是产品数据库,其次是科技信息数据库:

产品数据库

科技信息数据库

报刊新闻数据库

政策法规数据库

金融股票信息库

59.6%

15.4%

11.5%

11.1%

2.3%

数据库的记录中,产品信息占62%,其次是企业名录,占18.6%,而其它一些信息的记录就相当少了。(资料来源:www.cnnic.net.cn/gj/2.shtml)

信息资源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政府信息资源的上网。政府掌握着全社会近80%的信息资源,政府信息上网能够有效的增加政府透明度,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还可以大大提高政府办公效率,有利于勤政、廉政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已经建立的省、地市两级地方政府(含有关厅局)网站已超过3000个。(*中国电子商务蓝皮书,P114,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9月)

(三)信息应用系统

信息应用系统是国家信息基础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整个国家经济效率和人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信息应用系统是国家信息基础结构与其它经济部门发生作用的界面,其它经济部门和企业通过信息应用系统分享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带来的便利和效率。

到2000年底,利用公用网组建的全国性计算机信息系统已达112个。由于各部门的信息应用系统程度不一,我们只选取一些典型系统来说明。

1. 银行服务系统①

自1997年后,我国的主要银行先后推出了基于互联网的银行服务。各银行开展网络银行服务的基本情况见下表。银行名称

开通时间

开通范围

开通业务

说明

1.中国工商银行

2000年

100多个城市

B2B、B2C网上支付;企业网上银行服务;个人网上银行服务; 电话银行

 

2.中国银行

1997年

 

企业在线理财;支付网上行;银证快车

 

3.中国建设银行

1998年

18个省市

企业帐户查询;个人银行服务;

个人用户8675户;交易额5500万

4.交通银行

1998年

上海、郑州、重庆

   

5.中国光大银行

2000年

 

网上支付;移动银行;网上证券

WAP

6.中国招商银行

1998年

 

同1;网上证券交易

网上银行的交易金额超过1万亿元

7.广东发展银行

   

个人银行;企业银行;移动银行;B2B、B2C支付

WAP

8.中信实业银行

 

北京、上海、深圳、重庆、武汉

 

交易额约100亿元

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银行都已经开始提供网上银行服务。提供的主要业务包括:

* 针对企业用户:帐户查询、帐户转帐、对帐;

* 针对个人用户:帐户管理、帐户转帐、网上交费、网上支付、银证转帐、存折炒股、外汇买卖、;

* 手机银行:理财、证券交易、外汇买卖、缴费;

* 电话银行:帐户查询、帐户转帐、外汇买卖、银证通、保险投资、缴费;

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今年1月至6月,中国工商银行的电子银行交易金额达19221亿元,其中:网上银行交易金额2138亿元,电话银行交易金额达1126亿,手机银行的交易额为3100亿元。企业网上银行用户新增1100户,累计突破2000万,个人网上银行客户数接近33万。

为促进中国网上银行的发展,由人民银行牵头组织,中国工商银行等12家银行参加建设的中国金融认证中心于2000年6月投入试运行,正式开始为企业和个人发放用于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业务的个人证书和企业证书。电子支付系统进一步完善。

跨行联网工作在2000年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截止2000年,全国共发放银行卡超过2.77亿张,发卡银行共15家。由于每家银行都建设了自己的业务网络,不同银行的用户只能在自家银行的ATM机上取款和POS机上消费,卡机不能跨行、跨地区使用,造成持卡人使用的不方便。为了方便持卡人,从1996年成立“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开始,中国人民银行积极推进银行卡联网工作。各地区也为实现同城的跨行结算建设了跨行的结算中心,共有15个城市建设了16家城市(区域)银行卡交换中心。2000年,其中24家已经实现了与银行卡交换总中心的联网,比1999年增加了17家。已经实现跨行、跨地区联网通用的ATM机达1.8万台,POS机6.1万台。② (①资料来源:“立足央行职责 推动我国互联网金融服务健康发展”,中国人民银行科技支付司司长陈静在“中美电子商务比较”研讨会上的演讲,2001年9月24日。②2000年中国银行卡业务的发展,P138,中国电子商务蓝皮书,2001年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9月。)

2.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一种重要的应用,在我国电子商务的主要形式包括以下几种:

* 传统企业自建的用于销售自己生产的产品的网站;

* 全新的、基于网站的电子商务公司;

* 依托行业网发展起来了行业电子市场。

按照服务的对象,电子商务可以分类为B2B和B2C两种。B2B电子商务中,可以分为以大型生产/批发企业的采购为主导的采购型,以大型生产企业/批发企业的销售为主导的销售型和在技术平台基础上建设起来的以措合为主的电子市场三种。目前,B2B电子商务中,传统企业自建的电子商务网站多以采购为主,如海尔集团的网上采购系统。而全新的电子商务公司多以电子市场为主,如实华开电子商务网。由于缺乏权威性统计,我们只能对中国B2B电子商务进行案例介绍。下面重点介绍几家典型的B2B电子商务网:

* 实华开B2B电子商务网:2000年底,实华开开始建设以新技术作为支撑的B2B电子商务平台“世界在线贸易交易所”,它具有贸易商品目录管理功能和动态交易价格发现功能。它可以为买方提供的服务包括:贸易目录;交易支援;竞价服务。对卖方的服务包括:对客户进行分级管理,会员可分为普通会员、资格会员和交易会员。

* 阿里巴巴国际贸易信息网:阿里巴巴是一个具有海量信息的国际贸易信息网。聚集了全球约45万用户。每天在网上新增的买卖信息达2000多条。

* 中国糖业交易网:这是依托于行业协会创办的B2B电子商务网站。主要会员都是制糖业内的大中型糖业生产企业和相关工、贸公司,共有会员526家。中国糖业网建立在广西糖业批发市场的基础上,而广西糖业批发市场是中国最大的糖业实物批发市场,交易品种涉及原糖、绵糖、白砂糖、赤砂糖等几乎所有的品种。从1999年5月成立以来,中国糖业网交易会员超过300家,遍及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累计交易白砂糖400多万吨。

B2C电子商务是网络应用的一个最为普及的领域,几乎所有的ICP都开设了自己的电子商务频道。根据CNNIC的调查,2000年,中国网民参与过网上购物的达31.67%。由于各大银行相继推出了面向个人的电子商务支付网关,配送系统也日渐成熟,B2C的电子商务已经开始进入实质性的发展阶段。从CNNIC的调查来看,B2C电子商务中最受欢迎的是书刊类商品,其实是电脑产品和音像制品等。典型的B2C电子商务网站有:

* 携程网:这是一家由海外归国人员与国内人员共同创业成立的以酒店预定为主要业务的网络。携程网完全没有洒店经营的行业背景,完全依靠互联网及相关技术,靠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杀入这一行业。截止目前,其会员总数已经突破100万,月交易量达2000万元,毛利润近300万元。

* 北京图书大厦网上书店:这是依托传统店面书店建立起来的电子商务网站,既开展面向个人用户的业务,也开展面向中小书店的批发业务。该网上书店每天的访问人数约30万次,平均月经营额在10万元以上,不仅实现了24小时不关门,而且将经营范围扩大到世界各地,在有效定单中,北京本地的定单只占20%,境内的外地定单占30%,另外50%则来自于境外。

(四)人才与人力资本

人才与人力资本是信息基础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在信息基础结构中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建设和维护信息基础结构,使之得以有效的运行;使用信息基础结构,使之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显示,我国大陆地区共有人口12.66亿,其中,接受过大学(指大专以上,包括在校大学生)教育的4571万,约占总人口的3.6%;按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为14109万,约占总人口的11.2%;接受初中教育的42989万,约占总人口的34%;接受过小学教育的45191万,约占总人口的35.7%。

过去,我国的信息技术专门人才的教育主要集中在大学教育。只有综合性大学和少数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学院培养专门的信息技术人才。由于信息产业与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造成了信息化专门人才的严重短缺,国际上对信息化专门人才的竞争也十分激烈,大量的信息技术人才出国就业,形成了对国内信息技术人才供求的矛盾。

过去,我国有信息化基础知识教育很少。除培养专门的信息技术人才外,其它阶段基础教育中和非信息技术类院校的教育基本没有开设信息技术的基础课程。中国绝大多数公民不知道如何操作计算机,不知道如何使用网络。根据1999年美国教育测试中心组织的第二次国际教育成就评价结果,我国13岁的中学生科技测试结果很不理想,在19个被测试国家中列第15位。

尽管从1981年开始,我们就强调在中小学生中进行信息技术知识教育,但是,由于中小学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设备投入不够,中小学生的信息基础知识教育还处于相当落后的阶段,特别是适用于中小学生特点的信息技术教课书不多,教育效果不甚理想。

(五)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为信息网络与信息服务提供基础装备,是国家信息基础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语音通信技术与设备制造方面取得了整体性突破。我国的数字程控交换机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要,还大量出口海外。我国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开发取得了丰硕成果,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数据通信技术与装备领域,在微电子技术与装备领域,在管理软件与电子商务软件方面,国内信息产业的发展根本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六)政策法规

2000年,中国的信息管理法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各项与互联网、信息内容与信息应用相关的管理办法及条例相继出台。2000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10月,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12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全国人大第十九次会议做出了“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证券监督委员发布了“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2001年7月,人民银行颁布了“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在许可的重要领域,改变了过去无法可依的局面。从上面的有关规定可以看出,以电信管理条例为基本框架,构成了信息基础结构中信息通信网络的规范,在信息通信网络内部的各组成要素及信息通信网络的运营被电信管理条例规定了下来。在信息资源管理方面,有国务院颁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和信息产业部就某一专门信息服务业务-电子公告服务的管理规定。在应用领域,网上证券与网上银行业务的管理已经明确了管理的框架。可以说,经过近年来的努力,中国的信息化政策法规正在进一步完善。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基础结构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来源《中国信息年鉴-2001》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