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

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 怀进鹏 林宁 吴志刚

  1标准化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作用

电子政务建设已成为我国信息化工作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在这样一项横跨各部委办局、纵深至地方基层单位的庞大的系统工程中,通过统一技术要求、业务要求和管理要求等标准化手段,可以使整个工程在全国范围内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规范和促进电子政务有序、高效和健康发展。

“统一标准,保障安全”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重要的工作原则之一。标准化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它将各个业务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并为彼此间的协同工作提供技术准则。为了有效支撑我国电子政务工程和建设,加快电子政务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于2001年12月批准成立了“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以下简称“总体组”),这标志着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正式全面启动。

2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2.1初步形成我国电子政务标准体系

电子政务标准涉及电子政务全过程,包括“电子”与“政务”两部分的标准。“电子”是基础,涉及信息技术方面的标准;“政务”是核心,主要包括政务信息资源、业务信息、业务流程等政务方面的标准。此外,电子政务标准还包括确保电子政务建设的管理标准等。

按照电子政务标准技术参考模型和标准体系的定位,充分考虑标准体系的纵横关系,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将电子政务建设所需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构成有机整体,并由结构图和明细表两部分组成。该结构图如图1所示,它是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的核心,也是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重要内容,为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勾画了一幅整体“蓝图”。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结构由两个层面的6个部分组成:

●总体标准:包括电子政务总体性、框架性、基础性的标准和规范;

●应用标准:包括各种电子政务应用方面标准,主要有数据元素、代码、电子公文格式和流程控制等方面的标准;

●应用支撑标准:包括为各种电子政务应用提供支撑和服务的标准,主要有信息交换平台、电子公文交换、电子记录管理、日志管理和数据库等方面的标准;

●信息安全标准:包括为电子政务提供安全服务所需的各类标准,主要有安全级别管理、身份鉴别、访问控制管理、加密算法、数字签名和公钥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标准;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包括为电子政务提供基础通信平台的标准,主要有基础通信平台工程建设、网络互联互通等方面的标准;

●管理标准:包括为确保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质量所需的有关标准,主要有电子政务工程验收和信息化工程监理等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标准。

同时,为了便于工程人员全面掌握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及其相关标准,总体组编写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二版)》,共分总体、工程管理、网络建设、信息共享、支撑技术、信息安全6个方面。

而为了保障电子政务标准化进程持续健康的发展,总体组还开展了《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标准体系框架研究》、《政务信息资源分类编码与应用研究》、《电子政务互操作框架(eGIF)》、《标准符合性检测机制的研究》、《电子政务建设绩效评估指标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2突出重点、结合实际,加紧研究制定一批关键性、基础性的标准

截至2006年7月底,基本完成了如下工作:

(1)正式发布8项国家标准

GB/T 19486-2004《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编制规则》;

GB/T 19487-2004《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

GB/T 19488.1-2004《电子政务数据元第1部分:设计和管理规范》;

GB/T 19667.1-2005《基于XML的电子公文格式规范第1部分:总则》;

GB/T 19667.2-2005《基于XML的电子公文格式规范第2部分:公文体》;

GB/T 19668.1-2005《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第1部分:总则》;

G B/Z 1 9 6 6 9-2 0 0 5《X M L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指南》;

GB/T 19581-2004《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

(2)形成了25项国家标准草案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电子政务基础术语》;

《基于可扩展置标语言(XML)的电子公文格式第3部分:显现》;

《基于可扩展置标语言(XML)的电子公文格式第4部分:办理》;

《基于可扩展置标语言(XML)的电子公文格式第5部分:交换》;

《基于可扩展置标语言(XML)的电子公文格式第6部分:归档》;

《基于可扩展置标语言(XML)的电子公文格式第7部分:安全》;

《电子政务数据元素第2部分:公共数据元素目录》;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1部分:总体框架》;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2部分:技术要求》;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3部分:核心元数据》;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4部分:政务信息资源分类》;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5部分: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方案》;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6部分:技术管理要求》;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1部分:总体框架》;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2部分:分布式应用间信息交换技术要求》;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3部分:异构数据库接口规范》;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4部分:技术管理要求》;

《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第2部分:通用布缆系统工程监理规范》;

《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第3部分:电子设备机房系统工程监理规范》;

《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第4部分: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监理规范》;

《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第5部分:软件工程监理规范》;

《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第6部分:信息化工程安全监理规范》;

《中文办公软件文档格式规范》;

《电子政务网络技术和使用管理规范》。

这些标准的主要内容如下:

(1)GB/T 19487-2004《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对各种业务流程的确切描述和正确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关键性的基础工作。该标准为业务人员(业务领域专家)提供了一种描述业务流程的手段,还为业务人员与软件开发人员进行交流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并且该标准给出了描述业务流程细致程度的具体指标,将从任务分工责任化、业务运行责任化、信息处理精细化等方面促进业务管理规范化,对促进以业务为中心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2)GB/T 19488.1-2004《电子政务数据元第1部分:设计和管理规范》:数据元是有效实现和增进跨系统和跨环境数据共享的基础,电子政务数据元是政府所有业务活动中所涉及数据元的总称。该标准主要规定了电子政务数据元的基本概念和结构、表示规范以及特定属性的设计规则和方法,并给出了电子政务数据元的动态维护管理机制。该标准可用于指导各级政府部门编制各种通用或专用的数据元目录。

(3)《基于XML的电子公文格式规范》:该标准是一个系列标准,在总标题《基于X M L的电子公文格式规范》下拟分为总则、公文体、显现、办理、交换、归档及安全等7个部分。该系列标准是利用可扩展置标语言(XML)对机关电子公文处理过程的相关信息进行结构化描述,通过制定统一的电子公文标准,实现党政机关公文处理的电子化、自动化、标准化。该系列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将加快各级党政机关的公文流转速度,大大提高办公效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统一的电子公文格式标准,可以为实现政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打下良好基础,避免因标准的差异而导致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目前完成了GB/T 19667.1-2005《基于XML的电子公文格式规范第1部分:总则》和GB/T 19667.2-2005《基于XML的电子公文格式规范第2部分:公文体》。

(4)GB/T 19486-2004《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编制规则》:电子政务主题词表是供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在网络环境下处理政务使用的重要检索语言工具。该标准规范了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的编制、控制质量以及实现检索语言在网络环境下的兼容与共享,还规定了电子政务主题词表(包括综合电子政务主题词表和专业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编制中应遵循的原则、方法和要求。主要内容有词表结构、选定词、参照系统、主题词款目格式、排序、主表、附表、索引、出版形式、综合电子政务主题词表与专业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的关系等。

(5)GB/Z 19669-2005《XML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指南》:X M L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在国内、国际的电子政务应用的各个层面已经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标准着重介绍了X M L相关技术在电子政务技术参考模型中每一层次上的应用场景、如何应用X M L技术、相关的应该遵循的标准和规范。

(6)《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含量高的系统工程。信息化工程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信息化工程建设的设计、开发、实施各阶段进行质量控制。该标准是一个系列标准,在总标题《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下拟分为总则、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监理、计算机机房系统工程监理、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监理、应用软件开发系统工程监理和信息安全系统工程监理等6部分。目前完成了GB/T 19668.1-2005《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第1部分:总则》,该部分规定了信息化工程新建、升级、改造过程中监理工作的一般原则。该规范对于指导和规范我国信息化工程监理工作的开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7)GB/T 19581-2004《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制定该标准的目的就是通过制定和实施统一的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规范,克服数据交换的障碍,提高会计数据的综合利用率;降低社会使用会计信息的成本;促使财务软件市场朝着规范化、正规化、实用化的方向发展。该标准规定了会计核算软件的数据接口要求,包括会计核算数据元素、数据接口输出文件的内容和格式的要求,提出了数据元素和辅助核算的概念,为标准使用者理解会计核算的数据概念奠定了基础;还规范了文本格式和X M L格式的数据接口,为会计核算软件与其他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创造了条件。

(8)《中文办公软件文档格式规范》(英文简称为UOF):该标准用于规范办公软件文档的结构描述形式,加强中文办公软件间的兼容性,奠定办公软件文档信息交换的基础,它的制定对于保障各类政府电子公文和办公文档的长期有效性、促进电子政务各项应用与中文办公软件的集成具有重要意义。该标准采用了W 3 C X M L S c h e m a作为描述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和演示文档格式信息的语言;同时也定义了针对物理存储格式以及文档标准应用过程中的辅助性规范。

2.3逐步构建和完善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平台

为了更好地开展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加强宣传和交流,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开通了电子政务标准化网站(www.egs.org.cn),公布电子政务标准化相关信息,跟踪报道项目进展情况,设立项目论坛、项目工作组在线工作区等。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手段和各种信息安全保证机制,搭建一种全新的电子政务标准制定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以扩大标准征求意见的范围,加强标准制定全周期的项目管理和文档管理,从而提高标准的质量,满足电子政务建设项目对标准的时效性和动态性需求。

随着电子政务标准研究的不断深入,标准验证测试已成为标准研究中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后续开展标准符合性检测的基础。总体组依托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建设各参与单位、各个工作组的专家组的优势,以各个参与单位的资源为核心,利用各类工作设备,搭建了电子政务标准验证环境,并相继开展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中文办公软件等标准的验证测试工作。

2.4开发标准配套的辅助应用工具

标准化成果只有转化为最终的产品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开发标准应用工具是保证标准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标准应用工具使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人员能够方便地使用标准,有效地应用标准化成果。总体组在开展电子政务标准研究制定相关项目的同时,注意在所涉及的范围内抓住机会开展电子政务标准辅助工具的培训工作。密切关注、组织了GB/T 19487-2004《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GB/T 19486-2004《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编制规则》、《电子政务数据元素》等标准辅助应用工具的开发和试点应用工作。

2.5开展一系列电子政务国家标准的宣贯培训活动

为推动电子政务标准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联合开展电子政务标准的宣贯培训活动。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秘书处作为培训的具体承担单位,于2005年10月、11月、12月在杭州、成都、海口先后举办了三期培训活动,主要面向国务院各有关部门、信息化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省会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信息化主管部门、质量技术监督局。

3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今后的发展重点

“十一五”期间,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重点是:工作要进一步发挥国家标准在跨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中的作用,逐步形成以国家标准为主体、行业标准为补充的电子政务标准体系;逐步健全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协调机制,以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为核心,形成对国家及地方重点电子政务建设项目进行标准化方案的备案审查制度。

进一步完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建设配套标准的研究制定,加快制定人口、法人单位、地理空间、物品编码等基础信息的标准。围绕财政、金融、税收、工商、海关、国资监管、质检、食品药品安全等关键业务,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发挥各业务主管部门的力量,重点做好部门间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业务协同所需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业务流程规范、数据指标、数据交换格式规范等一批基础性、共性标准,有序推进相关业务系统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信息共享,促进部门间业务协同,提高监管能力,全面支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加大电子政务标准实验、验证机制和标准实施监督手段的投入力度,逐步建立和形成面向全社会的、开放式的电子政务标准联合试验、验证机制及标准实施监督机制。通过标准符合性试验、验证工具开发、标准符合性验证评价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形成以相关法律和法规为依据、以电子政务工程为对象、以标准和有关程序为准则、以标准符合性评价机构为依托的电子政务工程质量评价体系,加强标准实施力度、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

总之,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要继续完善“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的管理方式,逐步建立标准的动态维护机制,使标准制定和应用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标准为电子政务建设服务,电子政务建设促进标准发展”的道路。

(来源:《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6年第9期)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