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件产业的前途

倪光南

我国软件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软件产业的市场规模每年的增长率都在30%左右,2006年软件产业的销售总额达到了4900亿元。但在整个软件产业中,国产软件的比重很小,尤其是基础软件,几乎都被外国跨国公司所垄断。这对于中国的信息安全,对于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由于中国的软件产业起步迟、投入小,目前中国软件企业在不容易形成垄断的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系统集成和服务领域,有一定的竞争力,而在已形成垄断的基础软件领域很难进入。要改变这种状况,特别需要国家的支持,需要产业政策的支持。

虽然国家已经将软件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但这个方针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对软件产业还有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必须加以纠正。这几年,普遍存在的倾向是照搬“印度模式”,将印度那样的、主要从事软件和服务的外包作为中国软件业的主攻方向,将软件产业降格为一个只是为了增加GDP 和就业的一般产业。

实际上,软件产业不是一般产业,不能只是从扩大就业、增加GDP 方面去衡量。软件产业对于国家安全、提高国家竞争力都具有重大意义。比如美国,它的钢铁、水泥等重化工业都不如中国,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世界的头号强国,这与它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软件产业是分不开的。所以,如果中国没有自主的软件产业,中国就不能成为一个强国,而只能成为二、三流国家,这反映了当前信息时代的特点。

因此,我们的软件产业应多向美国学习,而不是只向印度学习;我们的软件产业应当能包括上游产业,而不是只包括下游产业。即使是对于GDP,软件产业的贡献也是很大的。例如,一个微软公司,71000 名员工,年销售额400 多亿美元(相当于二个印度的软件产业);IBM 的软件部门,3 万多员工,年创造产值170 多亿美元。我们也许达不到他们的水平,但只要中国建立起一个自主、完整的软件产业体系,那么软件产业的效益将是非常显著的。

这几年,一些地方很重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因此,应当正确处理软件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关系。事实上,软件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必不可少的支撑,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更应优先发展软件产业,而不能替代软件产业或取消软件产业。例如,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动漫”和“网游”这二部分基本上属于“数字内容产业”,属于应用软件范畴。当然,它们并不是软件产业的全部。按照韩国的数据,它的数字内容产业在2004年的产值达到13 亿美元,约占它的软件业总产值的6.8%。所以,不能将文化创意产业替代软件产业,而应以软件产业支撑文化创意产业。同样,现代服务业也不能替代软件产业,而应以软件产业支撑现代服务业。

总之,要发展中国的软件产业,首先必须对软件产业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既不能照搬印度模式,也不能以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替代软件产业,应当真正地将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以软件产业支撑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我国软件的出路与创新

中国发展软件产业有优越的条件,这主要是:

1. 中国有巨大的国内市场。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实体,中国推行信息化和正版化产生了对软件的巨大需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的要求,以及《政府采购法》等政策的实施,使国产软件在国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各类国产软件,包括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在内,一开始不可能立即进入国际市场,但依托国内市场,可以发展、成熟起来,这恰恰是印度所不具备的条件。例如,方正排版软件正是依托国内市场使自己发展、成熟后,走向了国际市场。

2. 中国有巨大的信息电子制造业。2006 年我国信息电子制造业规模达37000 亿元,占全球电子工业产值的30%以上,名列世界第二。这个制造业对嵌入式软件有巨大的需求,也为嵌入式软件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华为、中兴等已有成功的先例。通过制造业的整机带动,可以有力地促进嵌入式软件的发展。目前我国嵌入式软件应用规模为世界第三,2005 年我国嵌入式软件总产值已经达到1061 亿元,约占我国软件市场总量的1/ 3,所以嵌入式软件有特殊地位。

3. 以Linux 为代表的开源软件的兴起。开源软件是打破某些软件领域垄断的唯一途径。开源软件使中国软件产业可以站在巨人肩膀上,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自主创新,大大加速了软件产业的发展。开源软件还有利于培养大批有实际能力、有创新意识、有协作精神的软件人才。

在上述条件下,中国丰富的人才资源将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中国软件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由于软件技术正处在更新换代的时期,与其他产业相比,后发优势更加明显,互联网领域基本上由新兴公司引导潮流就是一个证明。中国软件产业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创新,达到后来居上。

中国的应用软件(如财务软件、ERP 和各种行业应用软件)以及系统集成,本来就有较好的基础,即使是原来薄弱的基础软件,这几年在国家支持下,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安全软件和Office 办公套件等等,也都取得了群体性突破。仅2004 年政府正版软件采购一项,由于有国产软件的竞争,就为国家节省了8亿元,超过了“十五”期间软件专项的全部投入。以新发布的永中Office2007 版为例,它已具有微软Office 中三大应用的九成以上功能,还有数据集成等创新功能,可以全面替代微软Office。众所周知,Office 是微软公司利润的一个主要来源,属于重要的基础软件、大型软件。微软对Office 的投入约百亿美元,有3000 人开发,用了约20年;而永中只投入了1 亿元人民币,300 人开发,用了6 年时间。事实证明,中国人不仅能做基础软件、大型软件,而且只需很小的投入,很短的时间。

现在看来,从零开始,开发一个源代码百万行量级的大型软件,中国人可以用5 年左右做到实用水平。国产Office、国产数据库、国产中间件……都是如此,如果是基于开源软件开发,如中国各家Linux 操作系统,时间上还可能缩短。应当指出,中国人不仅在外包服务方面有“比较优势”,在开发软件方面甚至有更大的“比较优势”;一般说来,印度工程师执行外包任务的表现优于中国工程师,而中国工程师开发自主版权产品的表现优于印度工程师。我们绝没有任何理由妄自菲薄。

2007 年我国软件业展望

在2007 年,“十一五”的各项科技计划将全面启动,国家支持自主创新配套政策的具体实施办法也将出台,我国软件产业将迎来一个大发展的时期。

如上所述,对于基础软件这种基本上被外国跨国公司垄断的领域,需要国家的支持来打破垄断,世界上其他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在内也都是这样做的。

除了国家的有关科技计划支持以外(例如重大专项),最重要的是市场支持,也就是国家通过政府采购、“首购”、“订购”和其他指令性措施,为国产软件提供市场支持。例如,可以要求在政府内网和其他重要信息系统中采用国产软件,基于当前国产软件的水平,这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主要障碍将是使用习惯和观念问题。如果这样做了,国产软件将获得最需要的市场支持,并能通过应用,不断完善、成熟,从而逐步扩展到企业市场、一般市场。反之,如果缺乏这样的市场支持,那么在已被外国跨国公司垄断的基础软件领域,国产软件几乎不能进入市场,几乎没有应用的机会,也就没有改进和完善的机会。

有人对中国软件界依靠自主创新,发展基础软件,打破跨国公司垄断的努力,不屑一顾,说他们的努力“在微软垄断下是不可能成功的”;也有人则貌似公正,反对政府支持国产软件,鼓吹“一切由市场来决定”。按照这些人的逻辑,中国软件产业应当永远被跨国公司所垄断,接些订单、做些“外包”就可以了。这类观点之所以还有市场,或是由于缺乏民族自信心,或是由于跨国公司的影响。因此在2007 年,为了推进软件业的自主创新,我们仍然要克服各种不利于自主创新的思想障碍,使中国软件产业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新的发展。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