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应纳入建设创新型国家轨道

倪光南

“信息化程度”指标及其不足

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方针指引下,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但一些地方的信息化规划往往只重视“信息化程度”的各项指标,而忽略了信息化建设中的自主创新问题,忽略了信息化建设中降低对外技术依存度的问题。

为了科学评价国家及地区信息化水平,正确指导各地信息化发展,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化指标体系,信息产业部制订了《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如表1所示。

1 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

按照该方案,“信息化程度”由一些指标进行衡量,这些指标主要反映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水平、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水平、信息产业的水平、信息化人才和信息消费的水平等。这些指标是客观的、可度量的,也与国际上的通用指标大致相仿,但这些指标并不能反映信息化是如何实施的。也就是说,达到一定的“信息化程度”,可能是依靠本国的技术和装备,也可能是依靠外国的技术和装备。

我们不妨以最近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信息化程度全球最新排名为例,按照这个“排名”,新加坡位居榜首,美国仅列第五,即使是我国的香港也高居第七位,超过了日本。设想有一天,我国所有地方的信息化程度达到了今天我国香港的水平,但我们的信息化仍主要依靠外国的技术和装备来实现,我们的基础设施,我们应用的信息技术,我们的信息产业等等,都主要依靠外国提供或被外国所控制,那时,能否说我们实现了信息化呢?

看来,这至少不是我们所希望的信息化。我们所希望的信息化,不仅应将“信息化程度”提到很高的水平,而且还应主要依靠本国的技术和装备来实现。为此,应该有另外的一些指标来反映信息化的自主程度,或反映信息化的对外技术依存度,这样,才能使信息化建设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一致起来。

对外技术依存度大是我国和世界上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差距

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国际学术界将这一类国家称为创新型国家。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创新型国家的基本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所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数量的绝大多数。根据有关研究报告,2004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92%)中位居第24位,处于中等水平。

当前,我国和世界上创新型国家的一个重要差距就是对外技术依存度大。以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的软件业为例,目前,国产软件和服务的本国市场占有率只有30%左右,也就是说,即使不考虑质的差距,不考虑某些软件领域被外国垄断的状况,仅就市场份额而言,我国软件业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就高达70%左右。至于制造业的状况也不比软件业好,虽然制造业规模很大,但大多是从事简单加工装配,缺乏核心技术,“空芯化”现象严重,对外技术依存度不在软件业之下。所以,在信息领域,降低对外技术依存度是当务之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的信息化建设不能降低对外技术依存度,甚至反而增加了对外技术依存度,那么,即使能提高“信息化程度”指标,但未必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信息化方面, 我们不仅在各项“信息化程度”指标方面落后,而且在自主创新能力方面更为落后。正因为如此,我国目前的本国产业还不能为信息化提供足够的先进技术和装备,其结果使我国的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外国技术和装备,从而也大大增加了实施信息化付出的代价。

如果我们在信息化建设中只追求“信息化程度”指标,忽略了提高信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忽略了降低对外技术依存度的目标,那么若干年后,即使我们的“信息化程度”指标提高了,我们也只可能实现今天新加坡那样的信息化,而不能实现今天美国那样的信息化。

提高“信息化程度”指标与提高信息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

实际上,提高“信息化程度”指标与提高信息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是不矛盾的,甚至是可以互相促进的。推进信息化,提高信息化程度,可以为本国信息产业提供巨大的市场,促进产业发展和提高创新能力;而本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 又可以大大降低信息化投入,加速信息化进程。这里,关键是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建设创新型国家轨道,防止只追求“信息化程度”指标,忽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忽略降低对外技术依存度的倾向。

为此,应要求一切信息化建设项目尽可能采用国产软硬件和服务,尽可能实现国产化。对于电子政务建设等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项目,这一要求与《政府采购法》的要求一致;对于不属于《政府采购法》范畴的项目,也应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加以指导和约束。与此相应,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评估体系必须突出国产化比率,有关干部的考核也必须与其推行国产化的力度挂钩。

当前,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已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见表2),据有关方面估计,2005年仅其中的电子政务一项就超过400亿元,可惜,迄今为止中国信息化的巨大市场大部分被外国企业所占据,在某些领域,甚至被跨国公司所垄断,本国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不对本国企业进行扶持,完全“由市场来决定”,那么很难改变这种状况,而要求信息化建设采用国产技术和装备是扶持本国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2 电子政务市场规模预测

信息化建设应纳入建设创新型国家轨道

现在,各地已经出现了一批在信息化建设中大力采用国产软硬件,尽可能降低对外技术依存度,将信息化建设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结合起来的典型。

例如,烟台市是集成应用国产软硬件进行电子政务建设最早的地区之一,他们集成采用本国软硬件产品,将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安全防护系统等国产软硬件进行集成应用,解决了大量的应用难题,初步建成了一个全部由国产软硬件构成的政府公共信息平台,目前已为烟台全市90多个政府部门及相关单位提供政务信息化服务,用户规模已达到2万左右。已建设近10项应用系统,成为全市政务信息化工作的基础平台和有效载体(硬件采用:曙光服务器机群、中网、海信和东方龙马硬件防火墙、金诺网安的入侵检测系统等;软件采用: 红旗Linux、DM3/DM4/OpenBase数据库、TongWeb应用中间件、国产Linux桌面及办公系统、天子华地理信息系统、中网/东方龙马防火墙等)。

北京市平谷区实施“以电子政务办公平台促进国产基础软件应用”的战略,在“长风联盟”支持下,大面积地安装推广国产桌面Linux和办公套件。据统计,目前平谷区118家单位4680台计算机中,国产Linux单系统运行占26.32%,采用Windows和国产Linux双系统运行占54.87%; 安装国产办公套件占85.4%。完全基于国产基础软件开发的平谷区电子政务办公平台运行正常,证明桌面Linux操作系统是可以在政府部门中使用的。(见表3)

 

3 “长风联盟”提供的本国软件系统结构

烟台市、平谷区和其他一些地区这样做是不容易的,因为目前国产软硬件还不如外国软硬件成熟,采用国产软硬件需要做更多的工作,甚至承担一定的风险。如果我们对于信息化建设不用国产化的指标加以考核,那么许多地方就可能出现回避个人责任,避难就易,大量采用外国技术和装备的现象,其结果将使本国信息产业丧失市场,丧失通过应用走向成熟的机会,这样的信息化建设很难促进本国信息产业的发展,甚至可能增加对外技术依存度,不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

最近,国务院发布了《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明确要求“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中,国产设备采购比例一般不得低于总价值的60%。不按要求采购自主创新产品,财政部门不予支付资金”。因此,切实贯彻这一政策,就可以从根本上保证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建设创新型国家轨道。

总之,我们应当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建设创新型国家轨道,充分运用推进信息化形成的巨大内需市场,扶持本国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主要采用本国技术和装备来实现信息化,在提高“信息化程度”指标的同时,降低对外技术依存度;在推进信息化的同时,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闭本页】